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評論

不談虛幻生死,只要轟轟烈烈活過 - 藝壇老頑童劉其偉

劉其偉

2009-05-19|撰文者:陳夢帆

有畫壇老頑童之稱的劉其偉,在五十歲以前是一名工程師,五十歲以後的他,是教授、是探險家、是人類學家。

劉其偉被畫壇稱為「劉老」,但不同於那年代生活作息規律的老人家,劉其偉其實是個夜貓子,且在睡前非得喝咖啡、飲濃茶不可。很多到了這個年紀的老人家,早已在享清福,或是窩在家裡含飴弄孫。但是劉其偉卻在退休後將自己的生活空隙都填滿,在各地東奔西跑,座談、演講、記者會等,每天睜開眼就開始工作,直到做完每一件事劉其偉才安心就寢,從不浪費任何時間回憶過去,劉其偉似乎從退休後才開始自己絢爛多彩的一生。

近四十歲才開始對繪畫藝術產生興趣,自學水彩畫,遂與藝術結下不解之緣。由於非科班出生,劉其偉的畫風新穎不受學院派束縛。畫作主題以生活周遭的人事物為主,旨在捕捉瞬間的感動。 1950年,劉其偉以《寂殿斜陽》入選第五屆全省美術展,信心倍增。在越戰爆發後,劉其偉應邀到當地擔任工程師,看見中南半島的古蹟廢墟引發思古幽情,深深被感動。他利用工作空檔在西貢附近寫生攝影留下大量珍貴資料,以原始藝術樸拙的造形與神祕的色調完成「中南半島一頁史詩」系列繪畫,具有抽象傾向。回國後此系列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展出時,獨特的畫風造成藝壇轟動,劉其偉也正式邁入職業畫家的生涯。

劉其偉作畫最重情、如何傳遞真摰情感,而不是技巧。至今最令他滿意得作品「薄暮的呼聲」,就是藉由畫出貧窮祖孫與婆憂鳥的故事,傳達他懷念祖母的綿綿親情。在畫材上,劉其偉求新求變,選材極富多樣性。舉凡能夠使畫面產生特殊效果的媒材,劉其偉都勇於嘗試。除了常見原料如棉布、水彩顏料、壓克力顏料、粉彩等,其他特殊媒材如樹脂、牛膠、酒精、食鹽、爽身粉、咖啡渣,都是楊英風曾嘗試的媒材,劉其偉在選材上就如同他多樣角色的探險人生多彩繽紛。

成為職業畫家後的劉其偉不曾間斷創作,連續發表「二十四節氣畫展」、「混合媒體系列展」、「十二星座展」等作品,在藝壇廣受矚目。其他如「畫路三十年特展」、「八十回顧預展」、「劉其偉創作40年回顧展」等,展現劉其偉在題材與形式上的多變,超過三十年的執著努力逐漸在台灣畫壇奠定不容抹滅的地位,至今享有盛名。綜觀劉其偉彩筆下的世界,瑰麗迷濛的色彩與古拙的線條賦予作品廣大的生命力,有時令觀者感到溫馨而動人,有時卻又令人覺得心酸淒涼。一家專業藝術期刊即曾評論,劉其偉「擅長以半抽象的形式,把可見的現實世界,透過藝術的想像,加以簡化、變形,幻化成一具有原始純真的神祕世界。」

劉其偉的作品是畫壇的名牌。他精采的探險故事與傳奇的一生,讓生活經驗貧乏的大眾欽羨不已,除此之外,他單純的哲理、樸拙的造型與朦朧的色彩風靡藝術市場,直接挑戰傳統美學觀。許多人買他的畫不僅是因為喜歡作品具有神秘的氣質,更重要的是買「劉其偉」這三個字的品牌。當劉其偉的藝術作品被開發成為商品在書店、百貨專櫃等地據點銷售,劉其偉的作品已經貼近現世人生,改變出藝術高不可攀的印象。劉其偉的作品同是既有意義,也具有教育功能。他的作品代表一種「人文關懷」,區別其他高級禮品的繁複華麗,而流露一股清新純真的風格形象,獲得大量消費者的認同。

劉其偉不要留名千古,而寧願當一個玩家。身為一位創作者,他結合生活體驗和內在情感,以輕鬆小品的形式呈現,展現藝術難得的高度親和力。他所構築的令人感動、歡笑的自由夢土,為當代藝術拓寬更寬廣的空間與可能性。

劉其偉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1

4

2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美術館

TFAM↔REUSE北美館循環計畫首度公開,將展覽廢棄材料轉化為創意衍生品!

2024-12-19|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