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混合式藝術節耕耘全球網絡 2021林茲電子藝術節「A New Digital Deal」9/8-12 重探數位世界的運作機制
2021-04-20|撰文者:Ars Electronica/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陳晞整理
2021年林茲電子藝術節(Ars Electronica)將於9月8日至12日舉行。這是自1979年以來的第二次混合式藝術節,包括在林茲和全球其他超過100個地點舉辦展覽、音樂會、演講、研討會、工作坊和導覽等活動。此屆環繞世界的藝術節主題是定調為「A New Digital Deal」(暫譯:新數位局勢)。
2021林茲電子藝術節記者會現場。圖/林茲電子藝術節提供
針對本屆電子藝術節的命題,藝術總監斯塔克爾(Gerfried Stocker)發表了藝術節宣言「A New Digital Deal – How the Digital World Could Work」(暫譯「新數位局勢─數位世界如何運作」)
「數位化並未改變我們的世界,但是它確實徹底改變了我們可以或應當如何對待這個世界。」斯塔克爾在藝術節的宣言中表示,進入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也就是當自動駕駛汽車,飛行出租車,等全球榮景出現之時,我們要麼期待它們的到來,要麼對這些科技感到憂慮。在有關數位化轉型的討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來的熱絡但又令人困惑的此時,「是時候重新考慮數位世界的基礎,或者我們認為數位世界應該是什麼。」
最初的「工具技術」,已成為一種中心性的,變革性的「文化技術」;作為為了工作環境而發展的環境,已成為超過40億人口的主要社交場所; 最初以有趣、無害的、交換日常瑣事和貓的照片的場合,現在變成了政治戰場。
我們如何面對它,如何為它的進一步影響做準備,如何思考它的社會,經濟和政治框架?我們所看到的改變還是太慢且充滿猶豫。無論我們是否喜歡,「數位化轉型」不僅是一個吸引人的修辭; 這是定義現實的問題。上述的缺陷顯而易見,並給我們造成極大的不適感,這是當前疫情大流行封城的決定性經驗之一。
【延伸閱讀|遍地開花 ! 2020奧地利電子藝術節線上會展 「台北花園:台灣萬花筒」呈現台灣VR藝術國家隊】
2021林茲電子藝術節主視覺。圖/林茲電子藝術節提供
新數位局勢─我們還有行動的意志與能力嗎?
A New Digital Deal – are we willing and able to act?
林茲電子藝術中心藝術總監斯塔克爾。圖/林茲電子藝術節提供
如今,各地都在要求達成新的協議,這表明人們越來越意識到變革的必然性。 但是,這也可能表明我們渴望解決簡單的問題,最終也希望通過一些談判和協議足以使事情恢復平衡。
那麼,新的局勢是甚麼?在這種脈絡之下,我們所談的「局勢」是什麼意思?
如果我們只是想為自己爭取一些好處,那麼只要我們將其視為快速的交易活動,新數位局勢將不會迎來任何事物。也沒有任何人可以為我們代為斡旋,因為「新數位局勢」關鍵的一點是「我們將如何面對它」 –換句話說,是行動的選擇和能力的問題。
我們如何「修理」(fix)數位世界,以解決我們的問題並同時阻止強大且日趨進步的政治力量?它將需要哪些技能和專業知識? 我們在哪裡獲得且如何獲得這些技術,在哪裡和如何培訓必要的專家? 在此過程中,我們將扮演什麼角色?
【延伸閱讀|從基因中「混」出來的藝術!生物科技藝術大展「虛幻生命」重組你我的藝術基因!】
由左至右:(1) Teichwerk at JKU Campus Linz, Credit: vog.photo; (2) create your world, Credit: vog.photo; (3) Ethereal Fleeting / Lukas Truniger, Itamar Bergfreund, Bruce Yoder, Credit: vog.photo; (4) The Pangolin Scales / Thomas Faseth, Harald Pretl, Christoph Guger, Anouk Wipprecht, Credit: tom mesic; (5) A Diverse Monoculture / Jip van Leeuwenstein, Credit: tom mesic; (6) JKU Campus Linz, Credit: vog.photo; (7) Kepler Hall at JKU Campus, Credit: tom mesic; (8) Dancing Water / Leon Kainz, Credit: tom mesic; (9) The Transparency of Randomness / Mathias Gartner, Vera Tolazzi, Credit: vog.photo
局勢源自於分裂,而新數位局勢意味著重新分配!
Deal comes from divide* and A New Deal means redistributing the cards!
成立42年,適逢疫情大流行的第二年,隨著我們對這個世界日趨強烈的數位化發展,以及我們對其寄予的希望與憂慮,林茲電子藝術節同樣也望向了自己的根源。
延續之前的成功模式,這個屬於藝術、科技與社會的藝術節將成為全球的定錨點。一個凝聚著具有遠見的人們的平台,不是作為一瞥科技企業的水晶球,我們將其視為時代的責任,作為社會行動與賦權,作為分析、修正且獨立的思想與行動。
因此,位於開普勒花園的2021林茲電子藝術節將是一個全球性的節日,由一百多個合作夥伴共同響應。僅僅在籬笆外望向花園還不夠,因此我們讓花園進一步作為連接,開放並共享的所在,作為思想與靈感、激辯與樹立典範的地方。
「對於像林茲電子藝術節這樣的平台,一起參與社會正在經歷的深刻變革,既令人振奮又充滿挑戰,」 斯塔克爾說。在疫情流行期間的第二年,這樣的藝術節不僅面臨著其內容的問題。 作為歐洲最大,最重要的藝術,技術和社會平台,它也正在反思自己的使命。
本屆林茲電子藝術節將以林茲作為在地樞紐,執行總監薇若妮卡・利伯(Veronika Liebl)表示,在與OÖLM博物館、林茲藝術大學和林茲劇場暨交響管弦樂團等機構長期的合作當中,林茲電子藝術節開展了如網路藝術展、校園季與大型音樂晚會等活動,「約翰·開普勒林茲大學(JKU)也在去年成為了新的合作夥伴,這些長期合作夥伴的觀點與想法塑造了藝術節的特色。」
「與JKU的合作是一個里程碑,因為它不僅將藝術節節的潛力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且藝術與科學的相互作用,最終使林茲成為對大學和商業機構來說具有戰略意義的地方。」
約翰·開普勒林茲大學(JKU)院長Meinhard Lukas於2021林茲電子藝術節記者會現場致詞。圖/林茲電子藝術節提供
約翰·開普勒林茲大學(JKU)。圖/林茲電子藝術節提供
學科與產業共創屬於藝術、科技與社會的全球花園
作為藝術,技術和社會的平台,林茲電子藝術節一直將自身視為學科與產業之間的橋樑,這種自我認知並非是藝術節的負擔,而是一項必要且前瞻的任務。多年來,這恰恰是在歐洲範圍內日益要求和促進的。「從STARTS、新的包浩斯倡議到歐洲媒體藝術平台,從歐洲人工智能實驗室(Europe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 EAIL)和STUDIOTOPIA駐地計劃到「Erasmus + Knowledge Alliance Steam Inc.」或歐洲太空總署(Space EU),林茲電子藝術節現在受到眾多歐洲的計劃和網絡之主要參與者參與其中。」利伯說。「節日形式提供了一個完美的平台和舞台,一個完美的論壇和實驗室,可以與我們的許多合作夥伴一起展示和討論中期結果。」
因應疫情,2020年的林茲電子藝術節首次改在全球一百多個地點舉辦,全球許多合作機構遍地開花,組織各自個藝術節花園,讓林茲電子藝術節的種子散播到世界各地。「來自社群、公眾、贊助商和媒體等令人難以置信的積極反應,鼓勵我們繼續邁進,」林茲電子藝術節的負責人克里斯特·鮑爾(Christl Baur)表示,位於波士頓的麻省理工學院(MIT)、西班牙巴賽隆納整個藝術文化網絡、布魯塞爾的BOZAR藝術中心、希臘的歐納西斯基金會、紐西蘭的奧克蘭大學與威靈頓大學、智利外交部與文化部...等合作夥伴也都重新加入2021年林茲電子藝術節的合作行列。
由左至右:(1) Deep Space 8K at Ars Electronica Center: Pianographique / Maki Namekawa, Cori O‘Lan, Credit: vog.photo; (2) CyberArts Exhibition at OK OÖ Kulturquartier: Be Water / Hong Kongers, Credit: vog.photo; (3) CyberArts Exhibition at OK im OÖ Kulturquartier: Algorithmic Perfumery / Frederik Duerinck, Credit: vog.photo; (4) Deep Space 8K at Ars Electronica Center, Credit: Ars Electronica – Robert Bauernhansl; (5) Agora Digitalis, The Wild State 2020 Campus exhibition, Credit: vog.photo; (6) The Wild State exhibi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Art and Design Linz, Credit: vog.photo; (7+8) Big Concert Night: Bruckner Orchester Linz / Credit: tom mesic
混合式藝術節作為新數位局勢的組織形式
線上仍是此次林茲電子藝術節的另一個中心,藝術節認為,以推廣為目的的線上思維已經逐漸不再是重點。將來,它將與真實空間和數位空間中程序的交互作用有關。
「21世紀的混合式藝術節如何發揮作用?」 在組織藝術節的時候,克里斯特·鮑爾不斷思考著這個問題,而這不僅只關於林茲電子藝術節。「僅僅提供藝術節介紹和直播串流是遠遠不夠的。對於真正的線上體驗來說,這太少了。」
藝術節需要的是創新的形式和嶄新且易於瀏覽的互動模式。一方面未來將有更多的人來參加藝術節,另一方面,藝術節應該能夠以娛樂和吸引人的方式來參加。
「參加者不應該僅是那些籌組藝術節的人們,需要讓社會上的各行各業都能參與其中,」克里斯特爾·鮑爾說。 「儘管我們有望在近期克服當前的健康危機和疫情帶來的各種限制,但這並不能改變我們正處於更加嚴峻的氣候危機之中的事實,因此需要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在這樣的基礎上,林茲電子藝術節也歡迎各種領域的機構和公司作為合作夥伴參加林茲電子藝術節。林茲電子藝術節總監馬汀・弘茲克(Martin Honzik)表示,我們必須在通常與藝術不是很接近的領域做出決定性的轉變,朝著生態和社會可持續的未來發展。「我們與流動性,工業,農業和其他領域的參與者結成的聯盟越多,在林茲電子藝術節的平台上舉辦這些關於未來的討論,就越令人興奮。」
由左至右: (1) inFORM / Tangible Media Group, MIT Media Lab; (2) Datagarden2020 / Kyriaki Goni, Credit: Kyriaki Goni; (3) Talk: Genetic Biotech through the Eyes of Artists, Credit: BOZAR; (4) Tech-ila ARTesano Coolture / Mad Machina, Credit: Néstor Barrera; (5) Hexagram: Sensum / Alexandre Saunier, Credit: tom mesic; (6) EMAP: Archaeabot / Anna Dumitriu, Alex May, Credit: Anna Dumitriu, Alex May; (7) Performance ‘Two Hands’ / Kyunghwa Yu, Credit: Kyunghwa Yu; (8) New Home of Mind / Mónica Rikić, Credit: Roberta Bosco; (9) First Contact / Mairi Gunn, Wendy Lawn, Prasanth Sasikumar, Huidong Bai, Credit: Mairi Gunn, Wendy Lawn, Prasanth Sasikumar, Huidong Bai; (10) SPACE / EARTH / WATER TRIAD / PRISMA: Art, Science, Technology, Credit: Sebastián Arriagada
更多訊息詳見:
林茲電子藝術節網站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藝術與科技交融下的策展實踐:探討兒童藝術教育與博物館機構的未來可能性——高美館30週年國際論壇紀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2023 林茲電子藝術節」歷屆最多臺灣作品參加 一展文化科技軟實力
2023-09-12|撰文者:文化內容策進院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3896
「2022 林茲電子藝術節」文策院首度與大會合辦臺灣專場,多組臺灣創作團隊受邀參展
2022-08-26|撰文者:文化內容策進院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0073
敲響元宇宙的勸世警鐘!新媒體藝術家臺師大教授黃心健VR《輪迴》獲2022年奧地利電子藝術節榮譽獎!
2022-06-22|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281
新媒體藝術家張晏慈執導「永生動物園 The Eternal Zoo」,反思人類與自然生命的關係
2024-10-21|撰文者:電慈學機組工作室 2140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171
約瑟夫.波依斯的藝術與環境行動:以自然之名重塑未來
2024-11-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