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藝術評論

當代藝術聯展策展

演算法害我荷包失血!藝術銀行主題展 藝術家如何透過創作回應選擇上的空隙與自由意志?

藝術銀行自由意志余歡庭藝術品租賃作品購藏計畫

2021-05-04|撰文者:張家馨

隸屬於文化部重要機構之一,並且由國立臺灣美術館執行的藝術銀行(Taiwan Art Bank),每年公開徵件購藏台灣當代藝術作品,不分年齡、媒材、種類。購藏計畫至今已達兩千多件作品,其類型多元豐富,包含水彩、水墨、膠彩畫、版畫、複合媒材、裝置藝術、雕塑、攝影、錄像、新媒體…等。為達扶植及推廣台灣藝術家之目的,並希望藝術走進日常生活,藝術銀行提供藝術品租賃服務,在這兩千多件作品中,開放一般大眾不論辦公場合或商家等公共空間,皆可透過藝術品租賃,依照空間的配置需求,選擇適合的藝術作品。
藝術銀行每年定期於藝術銀行總部舉行主題展,常態的展示空間,每每帶來不同議題的探討。藝術銀行策展團隊希望能透過展覽的規劃、策展主題、燈光、展場氛圍,讓每一件的購藏作品都能夠有新的氣象,並增加作品和觀眾交流、對話的機會。
藝術銀行主題展《如果選擇之間還有空隙-我們還有自由意志嗎?》展場一隅。圖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攝。
上檔展覽《人生偵探聊聊吧》至三月份新策展《如果選擇之間還有空隙-我們還有自由意志嗎?》兩檔展覽間的策展面貌,從觀者在作品及社會連結中得到反思,逐漸引導觀者更深層的感知,如人選擇之間的空隙,並以試問人的選擇是否存在自由意志,循序漸進地探討平時棲附於我們生活當中的微小事物。
【 延伸閱讀 : 在曖昧不明中找到線索-2021年藝術銀行(Taiwan Art Bank)在「人生偵探聊聊吧」中的媒體科技策略與機構轉向
藝術銀行主題展《如果選擇之間還有空隙-我們還有自由意志嗎?》展場一隅。圖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攝。
藝術銀行主題展《如果選擇之間還有空隙-我們還有自由意志嗎?》展場一隅。圖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攝。

下決定前與後的空隙,自由意志是否與我們共存?

你是不是也有過同樣的經驗?每當晚餐時刻到來,既想點牛肉麵,又想吃炸豬排飯,經過速食店更是想吃漢堡。下定決心點了今天的晚餐,卻又開始回想為什麼我今天不吃麻辣火鍋? 問題從平凡的生活探討起,而時間流逝於選項間,從小至大的決定,這當中的選擇機制,是決定論者提出的物理規律和因果關係,還是腦神經決定論主張的大腦先做出決定,才讓我們意識到?
此次《如果選擇之間還有空隙-我們還有自由意志嗎?》策展人余歡庭將選擇上的「空隙」以及「自由意志」,透過展覽提出這兩者間的關係。「空隙」指的是選項之間的可能性,以及選擇的過程中剎那的時間差。下決定前的猶疑,在兩者或三者以上的選擇中,難道只能有A、B或C的選項嗎? 若將選擇試以分成數字來看,是否能在A的二分之一加上C的三分之二,達到選擇上的平衡? 在這些選擇其中的空隙,是否真的有我們的自由意志? 被排定列舉好的選項,雖然結果出自我們所選,但是這些選擇間,內心是否充滿矛盾和猶豫?
而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策展人將此問題提出,並透過藝術家作品中的不同層面來回應自由意志。不論是在哲學思考上、科學實驗上,目前都難以有明確的答案去論證自由意志的存在。當我們被道德、被律法箝制,是否已經違背人類先天具有的自由意志條件?仔細想想,身處於數位時代的我們,打開手機任何一個APP或是網站,演算法似乎比身旁朋友更了解你的購物習慣以及生活品味,不斷地重複跳出你曾經想要購買的商品,最終將它放進購物車,在這些決定之前,我們的自由意志好似先被控制了。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往往要接收超出我們能負荷的資訊量,集體意識的形成中,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生活,只好默默地接受,是否也違背了我們的自由意志?

藝術創作如何回應自由意志?

此次展出藝術家王亮尹、吳建興、吳梓寧、吳詠潔、沈信佑、林宏信、陳依純、陸先銘、黃海欣、黃贊倫、歐靜雲、蔡士弘、蘇煌盛共十三位,分別透過自我身份的潛意識思考、被數位時代的控制、人的慾望及本能、數位機械與動植物的意識,藉由創作的題材來回應自由意志。
蔡士弘的作品以排序整齊、衣著統一的軍隊,象徵被抑制、被控制的數位時代。陳依純的錄像作品,編寫一篇科幻故事,仿生人的出現,科技過度的進步使得地球毀滅,被科技操縱的人們,自由意志被抹去;而仿生人的意識抬頭,是否能獨立擁有自己的自由意識?吳梓寧的作品則是提出科技倫理問題,動物和植物的自然演化過程,存在自己生長的自由意識,若人類從中參與介入改變其基因,進而影響生物、植物的發展,是否在破壞牠們的自由意志? 又或者牠們是否有自由意志?
策展人余歡庭認為在自由意志的探討中,相較起來藝術創作似乎最能以顯現人的自由意志。從小的媒材選擇、議題的探討、畫布上的加一筆,減一筆,至大的如何定義作品是否完成,都是出自藝術家個人的決定。有趣的是在這次的展覽主題中探討藝術創作與自由意志間的關係,不論科學證實自由意志與否,相形之下,藝術作品是按藝術家的自覺意圖或自由意志創建出來,藝術家成為作品的主宰,若將藝術創作比擬為一種意識之外的自主情節,藝術創作達到藝術家實現自我,並反映出藝術家最真實的狀態。
蔡士弘作品展區。圖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攝。
蔡士弘作品〈白旗軍〉,2013,壓克力、畫布,直徑70cm, 100cm。圖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攝。

陳依純錄像作品,〈你夢見電子羊了嗎〉,2016,單頻道錄像。圖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攝。
吳梓寧錄像作品〈GFP自耕農實驗室〉,2016,單頻道錄像。圖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攝。
黃贊倫作品〈娃娃兵〉,2016,油彩、炭精、畫布。87.5x88x4.7cm。圖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攝。
沈信佑作品〈心祭〉,2011,油畫、畫布、130x97cm(單件)。圖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攝。
歐靜雲作品〈人魚塵埃〉,2012,壓克力、畫布,72.5x91cm。圖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攝。

觀者的自由意志

在這次展場動線的規劃上,策展人特別屏除看展動線的安排,希望觀者能夠在無特別的指定路線下自由觀展,並將展場的所有隔間分別留了一道空隙,藉此回應展覽主題。
而在展場中除了主視覺的文字設計以及簡述這次的策展理念外,並不會看到其他以外的文字說明,舉凡像作品的資訊卡或是作品的創作說明。策展人余歡庭說:「展場上沒有特別的文字說明,不希望有文字的敘述而過度引導觀眾。」並希望觀眾在這場展覽中能夠自由的想像,透過這次的展覽主題,讓觀眾能夠更加貼近作品,進而感受作品最真實的樣貌。
展場特地將展間留出空隙,回應展覽主題。圖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攝。
吳建興作品〈同心圓-移動的小屋〉,2015,鋼刀、輪車、機械裝置。135x330x82cm。圖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攝。
吳建興作品〈同心圓-移動的小屋〉局部。圖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攝。
王亮尹作品〈霓虹的盡頭〉,2018,壓克力、畫布,182x196x6.5cm(左)。〈玩火的傑克〉,2017,壓克力、畫布,148x111x6.8cm(右)。圖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攝。
(右)林宏信作品〈愛與憂〉,2016,油彩、畫布,210.5x182.5x3.5cm。圖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攝。
展覽資訊

《如果選擇之間還有空隙,我們有自由意志嗎?》
策展人 : 余歡庭
展出藝術家 : 王亮尹、吳建興、吳梓寧、吳詠潔、沈信佑、林宏信、陳依純、陸先銘、黃海欣、黃贊倫、歐靜雲、蔡士弘、蘇煌盛(依姓氏筆劃排序)
展期 : 2021.03.22-06.18
地點 : 藝術銀行 (台中市西區自由路一段150號)
開放時間 : 星期一至星期五 9:00-17:00

藝術銀行自由意志余歡庭藝術品租賃作品購藏計畫
REACTIONS
喜愛

2

好美

0

0

2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徵件

「藝術銀行113年度作品購置計畫公開徵件」 即日起開放線上報名

2024-04-15|撰文者:藝術銀行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6044

焦點新聞

小孩子才做選擇? 藝術銀行主題展覽釋放「自由意志」的想像力

2021-03-24|撰文者:文化部藝術銀行/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