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31|撰文者:林侑澂
擅於描繪自我內在的藝術家黃祈霖,與外琨塔 Vaikuntha 藝術生活中心合作,在2021年發表了個展《銀河上跳舞的DILO》。以自創的角色DILO為敘事的載體,黃祈霖對於離開學校、投入職場後,社會規則與人性百態的種種經歷提出了反思。在一筆一畫的創作過程中,記錄下了自己的心境轉折。
展覽的名稱《銀河上跳舞的DILO》有著很明確的畫面感。對於黃祈霖來說,銀河就像是人們身體裡、意識運作的空間。銀河的概念在宇宙中充滿了未知,就如同每個人身體裡的意識,即便是自己也難以完全理解。而DILO這個角色則是代表著靈魂最原本、不帶情緒起伏的本質。造型長得像是各種動物的集合體,DILO的樣子同時也像是一團白色的霧氣、時刻變換著型態。也可以從黃祈霖的文字自述中看見,一份希望DILO可以保留純真樣貌的願望。
黃祈霖,《彩色的紙漿》,2021,壓克力彩,53cm X 41cm / 10P。圖/外琨塔藝術生活中心提供
DILO如兔子般的長耳朵,是一種思緒的延伸。當思緒越多,就伸得越長、甚至打結等等。黃祈霖認為「靈魂的喜怒哀樂是沒有樣子的」,是因為有了軀體所以才會顯現出表情。所以DILO的五官神情總是維持著空洞,呼應著黃祈霖創作角色時的設定。角色去除了劇情或特質上的設定,隨著不同作品的需要轉換形象,也希望能藉此提供給觀眾更多的想像空間。
黃祈霖,《彩色的紙漿》,2021,壓克力彩,53cm X 41cm / 10P。圖/外琨塔藝術生活中心提供
黃祈霖同時運用數位繪圖板和手繪兩種方式描繪著內心世界。在數位創作而言,黃祈霖不使用圖層,而是直接打草稿、疊加上色。盡可能地運用更豐富的筆刷、基底紋路,模擬出畫筆畫布的質感。最後在印刷時,也選用了較有棉絮、肌理的紙材,藉此加強化作品中的手作感。這一類型的作品在發展上,越來越朝向繪本的方向進行。黃祈霖試著提高作品的閱讀性,期望能讓觀者們更容易瞭解自身內在不同的精神狀態。
黃祈霖,《相愛與相害》,2021,數位藝術,五版 | 19.5cm X 29cm、50cmx70cm。圖/外琨塔藝術生活中心提供
在以壓克力顏料為媒材的手繪作品中,黃祈霖更加著重描繪內在世界裡抽象、猜不透的情感。對於黃祈霖而言,顏料的堆疊、潑灑甚至水溶性技法,是最容易表達自我的方式。而黃祈霖為了讓畫面更接近理想中的質感,也嘗試在壓克力顏料中加入不同的增厚劑。經過多次的實驗後,黃祈霖選擇了流動性較高的透明膠水。兩者的融合,不但讓畫面肌理更加豐富,也使得螢光色的運用更加鮮明。
黃祈霖,《星空旅行》,2021,數位藝術,五版 | 19.5cm X 29cm、50cmx70cm。圖/外琨塔藝術生活中心提供
REACTIONS
3
1
0
0
0
熱門新聞
1
2022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觀察跨國藝術活動在台灣的縮影
「2022桃源美展」6月17日起徵件開跑!聚焦「繪畫與書寫類」,催發在地當代視野
2022第3屆「WHATZ」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 於台北喜來登展現重生藝術多元面貌
吳剛毅.彌雅的新立體解構主義 於鍾鼎藝術發表《城市漫遊系列》個展
「畫都」與「畫伯」,論繪畫,也話當年,關於「人.間-陳澄波與畫都」一展在嘉美館中的當代轉向與感性經驗
停辦一年的台北當代並未因此「掉粉」,它為什麼如此吸引人?
普立茲新聞攝影獎80週年展,2022年最新得獎作品首站展出在臺灣!
劉舒律個展《初夏圓舞曲》夏日抹清新,搭樂曲「沉浸式體驗」化情感為真實!
臺北啟動北美館擴建案 首座地下美術館,林中蘊藝翻轉美術館的未來想像
鏟出生命莊嚴的躍動 國美館推出「做工的人:洪瑞麟與臺灣美術中的勞動身影」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策展桃美館「111年橫山書法藝術館申請展」評選結果出爐! 「觀.擬.什麼事?」計畫獲選 邀請觀者走進書藝的日常對話 預定9月下旬展出
2022-05-23|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061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藝文跨界北美館第9屆「X-site 計畫」首獎作品《藍屋》現已登場!以「藍屋藍」構築出一個多重運用的沉浸之所
2022-05-23|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