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7|撰文者:文化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NIFFF2021大會主視覺。圖 / 取自文化部。
今年(2021)邁入20周年的「瑞士國際奇幻影展」,本屆以臺灣作為主題國,將於7月2日至10日推出《奇幻福爾摩沙-FORMOSA FANTASTICA》專題,透過長片、短片、沉浸式裝置及座談會等多元形式,大規模介紹我國豐碩的影像創作。
文化部駐法國臺灣文化中心(巴文中心)表示,瑞士國際奇幻影展(Neuchatel International Fantastique Film Festival,簡稱NIFFF)最大特質為前衛與創新。影展設有奇幻、亞洲與數位三大單元,強調電影藝術的美學前瞻實驗視野、亞洲電影創作應用的新元素與新趨勢,以及影像創作的虛擬現實(VR)和擴展現實(XR)等最新數位科技的融合運用。
瑞士國際奇幻影展主辦單位盛讚臺灣新秀導演跳脫框架,大膽創作自我語言風格,有的雖為初試啼聲,但已奠定一席之地;另也推崇臺灣在VR和XR等沉浸式數位創作的先進發展,以及寬闊無限的影像創作題材。
《奇幻福爾摩沙-FORMOSA FANTASTICA》內容共分為四大單元,「長片」聚焦6部涵蓋喜劇、動作、愛情、驚悚等類型的作品,包含陳宏一及魏瑛娟《揭大歡喜》、王逸帆《逃出立法院》、陳玉勳《消失的情人節》、洪子烜《狂徒》、楊雅喆《天橋上的魔術師》第1集與第2集;「動畫短片」則有榮獲美國學生奧斯卡銀獎的余聿《雛菊》、勇奪金馬獎的黃勻弦《當一個人》及徐國峰《缺乏名字的場所》、獲金馬獎入圍肯定的連俊傑《多雲時情》,以及征戰國內外影展的劉冠汶《一如往常》和黃亮昕《長島》。
陳宏一、魏瑛娟《揭大歡喜》。圖 / 取自文化部。
楊雅喆《天橋上的魔術師》。圖 / 取自文化部。
洪子烜《狂徒》。圖 / 取自文化部。
「沉浸式互動裝置作品」精選近年的亮點之作,如結合歌手安溥的音樂創作,實現用身體聽歌的蘇盈馨《蘚的歌唱》、獲美國「西南偏南影展」評審大獎的黃心健《輪迴》上集、以扮演臺灣首位登陸月球的太空人為背景的徐漢強《星際大騙局之登月計劃》、體驗原住民樂舞的Fangas Nayaw及陳彥斌《Oli 邊境》;電影離不開文學,與文化內容策進院合作的「臺灣的奇幻文學-線上座談會」,以混合與跨域的節目規劃,邀請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兩位科幻與魔幻小說家吳明益與紀大偉,一同和影迷們互動探討我國精彩的奇幻文學。
黃心健《輪迴》上集。圖 / 取自文化部。
徐漢強《星際大騙局之登月計劃》
鑒於新冠肺炎仍持續在世界各地肆虐,瑞士奇幻影展特別依據節目內容,合併線上與實地舉行兩種方式。在影片播放前後,觀眾都可與導演、影評或作家進行視訊互動,文化交流目的。
為擴大主題國的效益,讓觀眾了解豐沛的臺灣文化內涵,巴文中心亦與主辦方規劃辦理臺灣當代音樂會,邀請旅法優秀音樂家楊怡萍、巫欣璇及陳儀亘共同合作,以當代數位音樂節目「五蕪」作為臺灣之夜及影展開幕的活動之一。
▌《奇幻福爾摩沙-FORMOSA FANTASTICA》
時間:2021年7月2日至7月10日
活動網站:https://www.nifff.ch/fr/2021/05/20/formosa-fantastica/
REACTIONS
0
0
0
1
0
熱門新聞
1
2022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觀察跨國藝術活動在台灣的縮影
「2022桃源美展」6月17日起徵件開跑!聚焦「繪畫與書寫類」,催發在地當代視野
2022第3屆「WHATZ」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 於台北喜來登展現重生藝術多元面貌
吳剛毅.彌雅的新立體解構主義 於鍾鼎藝術發表《城市漫遊系列》個展
停辦一年的台北當代並未因此「掉粉」,它為什麼如此吸引人?
「畫都」與「畫伯」,論繪畫,也話當年,關於「人.間-陳澄波與畫都」一展在嘉美館中的當代轉向與感性經驗
桃美館啟動「多方對接」年度書藝策展工作坊 打造跨域講師群陣容 培育未來書藝策展人
臺北啟動北美館擴建案 首座地下美術館,林中蘊藝翻轉美術館的未來想像
劉舒律個展《初夏圓舞曲》夏日抹清新,搭樂曲「沉浸式體驗」化情感為真實!
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之「111年全國美術展」 得獎名單揭曉!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藝文跨界深化科技藝術與表演藝術的多元實驗 「2022-2024臺澳舞蹈創作交流計畫」獲選名單出爐!
2022-05-25|撰文者: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9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連奈良美智也愛!香港藝術家Kila Cheung章柱基台北個展 「OH MY YOUNG GOD !」六月初開催
2022-05-25|撰文者: INVINCIBLE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3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策展桃美館「111年橫山書法藝術館申請展」評選結果出爐! 「觀.擬.什麼事?」計畫獲選 邀請觀者走進書藝的日常對話 預定9月下旬展出
2022-05-23|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