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8組團隊獲2021 ACC獎助計畫肯定
2021-05-28|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在變動劇烈的疫情時代下,亞洲文化協會(Asian Cultural Council,簡稱 ACC)仍持續支持國際間的交流活動,並於日前公布「2021獎助計畫」全球得獎名單。臺灣共2組個人及6組團體獲獎。
因為轉為線上,大多獎助計畫以專案(projects)及研究(research)為主,主題堪稱ACC台灣有史以來最廣,包含香港布料市場的反迫遷運動、同志狩獵(cruising)現場、現 當代藝術修護網絡、傳統戲曲音樂與現當代音樂間的可能性、原住民文化議題、 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衛思想與教學、酸水南行為影像藝術節未來規劃、MoCA之國際Podcast等等。
ACC是1963年起由美國商業鉅子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三世(John D. Rockefeller 3rd )所創立的人才獎助計劃,已贊助亞洲及美洲超過6,000位藝術家、學者與藝術專業人士國際間的交流。1995年ACC台灣分會正式成立,2010年更名為亞洲文化協會台灣基金會 (Asian Cultural Council Taiwan Foundation,簡稱 ACCTF),成為ACC在台的合作夥伴。與其他藝文機構不同,ACC的台灣獎助計畫大多以贊助「人」為主 ,期望在對的時間支持有潛力、不斷突破自我並勇於嘗試創新的藝術家出國交流, 打開國際視野。但因疫情,ACC的旅行交流受阻,因此發展線上國際交流計畫,希 望在嚴峻的情況之下,仍給予藝術家以及藝文機構溫暖,開啟人與人、城與城、國 與國之間在缐上的對話,並激發彼此的創造力。
2021ACC獎助計畫的台灣得獎名單如下:
許家銘 + Jorge Bachmann + 張玹
國光劇團樂師許家銘,不僅京胡、三弦、嗩吶、戲曲打擊樂樣樣精通,更在傳統劇場中擔新編戲的作曲及編曲,同時自身亦喜愛電子音樂,也善於跨界合作。這個獎助計畫贊助他和舊金山聲響藝術家Jorge Bachmann以及新一代旅美作曲家張玹,一 同探討戲曲在不同文化的創作者的認知下如何被運用,以及電子音樂與戲曲之間的 可能性。
黃博志 + 韓麗珠
黃博志的作品常以探討傳產或是農業為創作的出發點,以考現學的方式研究,最後 透過文字、裝置、行為、實驗性展覽來呈現。ACC將贊助他與香港作家韓麗珠在線上一同研究香港布料市場「棚仔」,並訪問發起棚仔反迫遷運動的何應先生,研究 成果將成為博志及麗珠創作之基礎文本。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ACC將贊助深受好評的MoCA之Podcast「MoCA on Air」。首季節目已於2021年2月起於SoundOn、Spotify、Apple Podcast等平台上架,每集節目長度約為30分鐘。新一季將邀請來自台灣、香港、日本、印尼等地的藝術家,針對不同主題對談,為後疫情時代提供全新的藝術參與和體驗模式,吸引更多台灣人接觸當代藝術。
台北當代藝術館新公布的當代館品牌形象。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水谷藝術 Waley Art
2014年成立,水谷藝術雖是小型非營利替代空間,但在藝術總監彭才瑄的努力之下 ,發展出令人驚豔的國際交流量。水谷最重要的「酸水南行為影像藝術節」是一個亞洲實驗影像的平台,邀請許多世界各地藝術節來台參與,目前已舉辦三屆。ACC 將贊助歷年參與「酸水南」四位總監與策展人,為2022年的「酸水南」完成策展的 準備工作。
2021酸水南行為影像藝術節。圖/水谷藝術
忠泰美術館 Jut Art Museum
忠泰美術館年度大展《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收錄了阿爾文·博亞爾 斯基(Alvin Boyarsky)自1971年至1990年間擔任AA倫敦建築聯盟(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院長期間所收藏的繪圖,透過這些珍貴的原件,使我們得以了解這些 以繪圖形式呈現的思想世界,以及博亞爾斯基引領當代前衛建築的思想世界與教學 法。展覽期間,忠泰美術館將透過「Drawing Ambience」、「People」、「 Publication」、「Pedagogy」及「Platform」等五場不同主題的講座,邀集來自美 國、歐洲及台灣等不同文化之建築專家參與討論,共同探究博亞爾斯基的思想世界 ,以及其對於建築教育所帶來的深遠影響。
《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展場。圖/忠泰美術館提供
洄廊工作室 The Corridor
位於台東的洄廊工作室將與馬來西亞婆羅洲美學實驗室Borneo Laboratory合作,針 對兩地原住民的文化議題進行交流,以「喉音與泛音傳統」、「朝聖跋涉傳統」、 「共同家屋建造與傳承」三個面向深入探討。ACC將贊助此二單位的線上研討。
桃園市立美術館 Taoyuan Museum of Fine Arts
開館邁入第四年的桃園市立美術館將邀請東亞、東南亞及美洲從事當代藝術新媒體 藝術蒐藏、保存、修復、展示工作之學者與實務工作者,進行一系列線上國際研討 會,希 望建立亞洲第一個國際的現當代藝術修護的網絡,並為相關從業人員建立 跨領域的修護策略。ACC 將贊助研討會中來自於亞洲各國及美國的參與學者。
桃園市立美術館館舍外觀建築虛擬圖。圖/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工合工作室 Gung Ho Projects
2015年成立於紐約的工合工作室,由藝術總監李邁(Michael Leibenluft)領軍,是 一個表演與教育的平台,致力於開發自我表達以及跨語言文化的交流機會。ACC將 贊助工合工作室的新計畫,由蔡柏璋(台灣)、李邁(美國)、安秉久(美國|韓 國),分別在台灣台北、美國布魯克林、以及韓國首爾的公園或半開放空間,收集 口述歷史故事及各式聲響影像,並將所蒐集的錄音與新媒體藝術家 Sadah Espii Proctor(美國)合作,揉合成未來酷兒劇場的媒材,向歷史上別具意義的同志狩獵 (cruising)場地致敬。
台灣各領域之藝術家、學者或團體皆可申請ACC獎助計畫;截至2021年,亞洲文化 協會台灣基金會贊助受獎者已超過300人,包括台灣藝文界中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林 懷民、劉國松、楊牧、袁旃、傅申、吳興國、許芳宜等等;而在美國、亞洲各國知 名的瑪莎·葛蘭姆、白南準、草間彌生、村上隆、陳凱歌、蔡國強、金星、王廣 義、宮島達男等也都是ACC的受獎人。
JDR三世獎學金創立初期(ACC前身),共有三十多位台灣藝術家、學者被授予獎 助金。多數的獎助內容集中在博物館學,以協助當時的台灣故宮博物院之學術研 究、展覽策劃、及該院工作人員的專業深造,還有當時的藝術各領域的領袖和先鋒,包括聶華苓、劉國松、楊牧、袁旃、林懷民等人。1995年ACC的代表來台,在徐 旭東董事長帶領下,邀請台灣愛好藝術的企業家共同成立中美亞洲文化基金會, 2010年更名為亞洲文化協會台灣基金會。二十五年來成果豐碩,成為台灣藝術文化 人才的重要國際交流平台。
詳細資訊請見ACC全球官網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中國嘉德2024秋拍本月盛大揭幕,現當代藝術專場集趙無極、吳大羽、林風眠、朱沅芷大師之作,精彩紛呈,不容錯過!
一座由市民串接起的巨型光帶《臺北脈動》,藝術家李柏均竹構作品展現北門歷史更迭動能
跨域交會 藝熠發光—2024東亞藝術交流展
2025香港巴塞爾參展藝廊和首批亮點,來自印度、澳洲、南非、美國、英國等地新晉藝廊首次參展
接續過去與未來,水湳經貿園區以《詠續三部曲》為題策展,開創人類與自然共生的場域
自身境況與存在想像:短評2024新北市美展得獎作品
文化部新人事安排: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文化部主任秘書、文化資源司司長等職異動
《綻放榮光─全城動起來‧藝起來應援》藝術計畫盛大啟動
傳統美學的現代轉化-《氣韻生動與現代性》書介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ACC 台灣2022年獎助計畫受獎人名單出爐,共8位/組藝術家及團體獲獎
2022-07-01|撰文者:亞洲文化協會台灣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417
桃美館聯手亞洲頂尖美術館典藏維護專家 引動當代藝術修復的思辨! 「『過去』的未來」線上論壇 探索時基媒體的新時代挑戰
2021-12-30|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4058
【論壇直播】2020年AASN年會-以「韌性藝術-後疫情時代的亞洲藝文空間復興運動」為題,由C-LAB、ACC、ACI共同主辦
2020-10-22|撰文者: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977
每個人都是「關係人」:MoCA當代館新展,反思 #Me Too 運動下的社會現象與多層關係
2024-05-31|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928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11-15|撰文者:國立臺灣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51
臺藝大雕塑系「第十五屆袖珍雕塑展」:獎項機制於學院中的必要性及其交流助益
2024-11-15|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