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9|撰文者: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文創發展中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陳其邁市長(右2)偕史哲副市長(右1)、郭添貴副秘書長(左2)與文化局王文翠局長(左1)等人討論內惟藝術中心規劃。(照片為非疫情期間拍攝)。圖/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文創發展中心提供
成立於1994年的高雄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高美館),在迎接27週年館慶之際,由高雄市長陳其邁宣佈了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全民防疫的同時,城市建設不停歇,將於本(6)月正式啟動高雄大美術館計劃的最後一哩路──「內惟藝術中心」!美術館園區西側即將設立新館,由高美館、高史博、電影館三館共構,展開城市藝術、歷史、影視文化的多元對話,翻轉民眾對美術館的既定印象。
高雄美術館園區未來願景及周遭交通相對圖。圖/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文創發展中心提供
陳其邁市長表示,高美館園區馬卡道路以西的內惟社區長期以來因鐵路縱貫線的阻隔,居民對於鐵路地下化後的新發展充滿期待,高雄會拿出「緊緊緊」的精神,整合鐵路綠園道、輕軌捷運環狀系統建設,以及未來這座結合在地文化記憶與國際藝術視野的「內惟藝術中心」,帶動西側舊街區都市更新契機。
內惟藝術中心模型圖。圖/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文創發展中心提供
高市府在2017年高美館轉型為行政法人之際,宣示啟動「大美術館計畫」。大美術館計劃在時任文化局長的史哲副市長帶領團隊一步步的努力下推進,並爭取中央前瞻基礎建設補助與高市府的支持挹注,歷經數年從館內展示空間、公共服務區域,再到美術館園區水環境與綠色景觀、廣場群以及入館動線友善化,重新定義了城市、人群與美術館的新關係;而大美術館計劃的最後一哩路「內惟藝術中心」之興建,歷經數年調研、規劃設計、都審等過程後,終於將在2021年6月正式啟程開跑。
內惟藝術中心透視效果圖。圖/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文創發展中心提供
「內惟藝術中心」將座落於高美館園區西側馬卡道路與兒童美術館之間,環狀輕軌C21A站步行僅需3分鐘,占地約有1公頃,由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規劃設計,建築外觀呼應柴山綿延起伏的山形,以帶狀式輕量建築群的設計,與自然景觀共構共融,以漫遊式的穿透性動線,串起典藏修復展示空間、親子影廳、文創商品、輕食空間等複合式機能,未來將以體驗型的互動式藝術參與,讓大眾能夠更愜意自在地享受高美館超過40公頃、結合公共藝術與自然生態的一日遊藝術生活圈,迎向內惟聚落與社區建立溫暖緊密的連結。
內惟藝術中心透視效果圖。圖/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文創發展中心提供
高雄市文化局王文翠局長指出,「內惟藝術中心」肩負著縫合都市新舊紋理使命,也是高雄專業文化機構轄下三館(高美館、高史博及電影館)共同構築藝術史、歷史文化與電影美學的典藏教育基地,她原在開工前希望規劃與社區居民同樂之動土典禮,但受疫情打擾只得暫停,本週將會進行民代約訪說明,期望市民一同期待這座具前瞻性、國際性、獨特性的文化新據點。
內惟藝術中心影片連結:https://youtu.be/hZ3HhQwStOc
熱門新聞
1
打造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4月25日正式開館,4月8日起試營運,三大展覽搶先看
川普祭出的「對等關稅」與「恢復美國歷史的真相與理智」將會對美國藝文產業帶來何種衝擊?
第六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正式揭開序幕!釋出多項預告專案,設立「專業日」 打造國內外藝術專業人士深度交流平台
洪建全基金會三大計畫 點燃台北當代藝火 4月起接力推出委託、策畫鉅作——許哲瑜「災變論」、「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李奧森「Stereoblind」
國美館x龐畢度中心「無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盛大開幕 呈現聲音藝術史上指標性藝術家
史博館「大家的歷史 歷史的大家」系列特展,從水墨、雕塑、油畫、版畫呈現臺灣藝術的多元樣貌
2025《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市場總值按年下跌,較低價位市場持續蓬勃,交易數量仍增加
2025「堤頂之星2.0」年度邀請展《作為夥伴的我們》: 探索視覺藝術產業中的合作模式與互動機制
劉慧中的「失落秘境」
國立歷史博物館「李奇茂百年展」, 呈現藝術家多幅從未公開鉅作與最後遺作〈天馬〉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美術館穿越時空的彩色四季:抽象繪畫大師陳正雄90大展 《一位抽象畫家與他的收藏》高美館璀璨登場
2025-02-14|撰文者:高雄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