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評論

藝術產業

拍賣當代藝術藝博會畫廊主

坐北朝南:全球南方 (Global South) 的藝術市場熱度持續延燒,那臺灣呢?

全球南方 藝術市場原民當代藝術畫廊藝博會

2021-06-24|撰文者:陳晞

近兩年來,「全球南方」不只是學術與策展的熱門議題,它正在成為藝術市場的新標的。除了今年初由南非 Goodman Gallery 負責人Liza Essers組織的「South South」線上藝術平台,以及甫結束的小型線上藝博「大西洋世界藝術博覽會」(Atlantic World Art Fair 2021)之外,參與邁阿密海灘藝術週行之有年的無題藝術博覽會(UNTITLED Art Fair),也將在藝博會中的策展項目中吹起「全球南方」的風潮。
South South」是以串連全球南方論述架構下的藝術家、策展人、藏家與藝術空間所成立的新興藝術社群,除了線上藝博會與拍賣會「South South Veza」之外,也舉辦研討座談、並在網站中編列藝術社群成員在國際間的活動動態。圖/South South提供
乘著藝術世界自八〇年代哈瓦那雙年展的「南-南結盟」(South-South)、2010年日惹雙年展的十年「赤道計畫」(#Equator),美國在2014年之後與拉丁美洲在外交上的破冰、以及近年來的BLM、#Metoo運動等帶起「轉型正義」風潮,美國藝術市場也逐漸開始搶攻「全球南方」的藝術市場灘頭堡。

坐北朝南:無題藝術博覽會推「South by South」,帶來表演與視覺藝術創作

於今年11/30-12/05舉辦的無題藝術博覽會中,展會推出了四個策展項目,目前公佈的表演項目和「South by South」,是由笛洋美術館(M.H. de Young Museum)非洲藝術策展人貝克( Natasha Becker),與哥斯大黎加聖何塞的 TEOR/éTica 首席策展人羅培茲( Miguel A. Lopez),在藝博會提出的全球南方的倡議響應,藉此連結此次藝博會中、由20多家畫廊帶來的非洲當代藝術與美國和拉丁美洲藝術作品。
無題藝術博覽會(2019)。圖/無題藝術博覽會提供 攝影:Casey Kelbaugh
除此之外,在無題藝博的外部空間,展會則邀請拉丁美術的藝術史學家兼收藏家 Estrellita Brodsky,與波士頓大學拉美藝術與建築客座教授José Falconi,展示自1960年代起的拉丁美洲藝術家作品,以及部分的委託新作。貝克在Ocula的採訪中提到,他認為南方不再是指地理和民族國家,而是指受到當代資本主義全球化、全球藝術市場、全球環境災難和全球病毒負面影響的空間和人民,貝克期許這次策展「作為一種並置的實驗,以超越地緣政治和南北兩極敘事。」
在表演計劃中,也有許多被認為是在全球南方框架下的表演藝術家。羅培茲帶來了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表演藝術家的合作計劃,「我的策展將是探索身體運動、編舞和表演如何作為一種重新思考有關公民身份、公眾、集體記憶、歸屬感和能動​​性等想法的另類方法。」
Estrellita Brodsky 和波士頓大學講師 José Falconi 將合作舉辦一個在展會上推廣拉丁美洲藝術作品的聯展。Brodsky 位於切爾西的畫廊 Another Space 帶來了曾代表美國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阿羅拉與卡札德拉(Allora & Calzadilla)、古巴藝術家安娜·門迪埃塔(Ana Mendieta)、阿根廷藝術家Adrián Villar Rojas、薩爾瓦多藝術家瓜達盧佩·馬拉維拉(Guadalupe Maravilla)和剛剛獲得英國威爾士國際視覺藝術獎(Artes Mundi)的​斐耶麗.巴耶茲(Firelei Báez)。
斐耶麗.巴耶茲(Firelei Báez)於工作室。©CULTURED; PHOTOGRAPHY BY KYLE DOROSZ

南方作為一種資本市場的修正主義?

「全球南方」與「開發中國家」的區別是什麼?以經濟發展為地方價值之定奪的基礎預設,與其隱含的以進步為前提的單一線性史觀,並未因全球南方概念的興起而改變。不論是作為原料的提供者、產品的消費者、污染的接收者,或是龐大的經濟體以及快速的經濟成長載體,「全球南方」的語境依然圍繞著經濟至上論打轉。透過「全球南方」的論述,世界/銀行再次打造出一個虛幻的美麗願景:全球南方有崛起的可能,有燦爛的希望。
在全球南方的許諾下,社會生活與文化抵抗僅僅是無關緊要的雕花裝飾,不是核心的人類價值。換言之,即便我們表面上不再以貧窮程度或政治系統來分類國度,但在「經濟最大」的預設之上,「全球南方」與「開發中國家」在大多時候有可能是兩套換湯不換藥的概念。
——趙恩潔,〈從臺灣的南方出發,看出世界抵抗的力量──《南方的社會,學》〉,2020

在國際藝術市場發展的意義上,「全球南方」承繼了2007年杜拜藝術博覽會從藝術史學者那裡獲得啟發、並詮釋為一種以藝術作為城市經濟計劃的「全球藝術」倡議。這些議題在資本市場中的意義,除了是作為一種市場新藍海之外,似乎也帶有著某種社會企業意味的修正主義——讓這些不同的作品與脈絡,能在白男人藝術史引導下的藝術市場中,也佔有一席之地。
它的市場性如何?從Artnet對於「South South」平台的報導中可以看到,該平台繞過國際拍賣公司、以自己的平台組織的拍賣會中,約五成的銷售率帶來了464,000美元的總銷售額。雖然看起來並不十分亮眼,然而創辦者認為這是很好的開始。
「South South」名列的聯合發起人。圖/截自「South South」官網
「South South」並不只是以單純營利為目的,而是旨在連結一個新的藝術社群,由藝術家、策展人、非營利組織、另類空間與畫廊所串聯的討論,以擴大「全球南方」在未來面對藝術產業上的可能性。在這層意義上,我們其實也可以依稀看見臺灣藝術市場,在這個熱潮之下的一些能動。
臺灣在90年代南向政策的前車之鑑,以及2010年代第二波南向政策與新南向政策的推波助瀾之下,在學術界發展了不少深具臺灣視角的全球南方論述。從「南國.國南-台越藝術家交流計畫」、《南方—問與聽的藝術》、「南方以南:南迴藝術計畫」到《秘密南方》等,這些學術與策展都提供了臺灣當代藝術市場,在東方華人或動漫美學之外更多的國際市場機會。
去年在臺北藝博上則有撒古流・巴瓦瓦隆賣出單件超過百萬元的雕塑作品,作為原民當代藝術市場標誌性的里程碑。這證明了有實力的藏家正著眼於一種不同於西方藝術史標準的藝術收藏,只待國內畫廊產業如何正視這股新能量。若國內藝術市場真有國際化的企圖心,那麼從自己的環境中,找到獨特又能與國際產生對話的內容,絕對是首要的功課之一。
撒古流作品於2020台北藝博主題策展展區「Kiljivak:我的日常、愛很多」展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全球南方 藝術市場原民當代藝術畫廊藝博會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0

0

1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