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6|撰文者:文化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歷經去年疫情考驗,今(2021)年愛丁堡藝穗節8月恢復實體節目舉行,邀請國際表演藝術團隊運用數位平臺,呈現線上與實體並行的節目,其中由文化部推出的《臺灣季論壇「Connecting with Taiwan」》,也正式註冊為藝穗節官方節目,即將登場。
臺灣季論壇節目單。圖 / 文化部提供。
「Connecting with Taiwan」論壇鎖定國際表演藝術人士及場館為對象,呈現臺灣表演藝術發展趨勢及國際優勢,藉由論壇議題設定,提升臺灣表演藝術的國際討論度,進而促成國際合作契機。去年論壇即吸引歐美多國、巴西、紐澳、星馬及香港等地的參與者,並獲得藝穗節大會肯定,以及藝穗節夥伴Infallible Productions頒予「國際策展節目」獎項。
本次臺灣季論壇與以前衛節目著稱的Zoo Venues合作,論壇內容將成為該館旗下數位頻道Zoo TV的節目,在8月9日、16日的上午11點及下午2點(臺灣時間下午6點及晚間9點)探討「數位科技的當下與未來」、「聽不見的聲音—社區參與藝術」、「蛻變中的馬戲—臺灣、日本和英國,從地方培力到共築未來」及「原住民藝術扶植策略及國際串連之重要性」等主題,透過專業場館頻道,精準對接表演藝術的觀眾,帶動更大效應。
「數位科技的當下與未來」論壇將說明科技讓藝術表現邁向新境,並成為疫情下創作出路的歷程。圖 / 文化部提供。
「蛻變中的馬戲—臺灣、日本和英國,從地方培力到共築未來」論壇將討論臺灣馬戲如何與國際趨勢接軌。圖 / 文化部提供。
9日的首場論壇「數位科技的當下與未來」(International Digital Theatre Roundtable)將由普利茅斯的Barbican Theatre執行長Laura Kriefman主持,與劇場導演周東彥、編舞家蘇威嘉及英國Pell Ensemble藝術總監Rebecca Evans對談,聚焦攜帶型電子裝置與藝術創作的結合及互動,探究這類應用是「為了創新肢體語言?或用以重燃觀眾對表演藝術的熱情的新媒介?」。
下午場的「聽不見的聲音—社區參與藝術」(Unheard Voices–Social Engagement In The Arts),由獨立影像工作者及策展人羅秀芝,分享她曾策劃綠島臺灣人權藝術節的經驗,邀請跨媒體藝術家蔡佳葳、策展人林宏璋、英國Migration Matters Festival藝術總監Sam Holland等人,討論社區居民的記憶與文物,如何對於特定地區產生影響,又如何在時間催生及民眾參與下,形塑極大能量。
「聽不見的聲音—社區參與藝術」論壇將探討如何藉由轉化記憶及文物,呈現對居民的意義。圖 / 文化部提供。
16日上午的「蛻變中的馬戲—臺灣、日本和英國,從地方培力到共築未來」(Transforming Circus And Shaping Its Future In Taiwan, Japan, The UK And Beyond),特別與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馬戲平臺協作,邀請2021該平臺策展人張欣怡從計畫的推動歷程談起,並與福爾摩沙馬戲團國際事務經理余岱融、臺灣街頭藝術文化發展協會創辦人暨表演者何政逸、日本Setouchi Circus Factory藝術總監田中未知子、倫敦新馬戲劇院Jackson’s Lane藝術總監Adrian Berry等人,共同分析臺灣馬戲如何構築國際發展途徑。
下午的最終場議題為「原住民藝術扶植策略及國際串連之重要性」(Indigenous Artist Development – A Global Context),由臺灣Pulima藝術節表演節目策劃及製作人江政樺,介紹扶植臺灣原民當代藝術的Pulima Link,並與詞曲創作人及歌手阿爆(阿仍仍)、倫敦 Origins 藝術節藝術總監 Michael Walling及墨爾本藝術中心協同製作人莊增榮,探討原住民豐富獨到的文化養成背景、國際連結的途徑及策略佈局。
「原住民藝術扶植策略及國際串連之重要性」論壇邀請第31屆金曲獎年度專輯獎得主阿爆(阿仍仍),分享原民當代藝術的靈感來自對文化的再發現之經驗。圖 / 文化部提供。
駐英國代表處文化組長陳斌全表示,疫情影響了全球藝文作品的展演型態,發展後疫情時代的展演策略成為必須,有去年的經驗之後,此次論壇除了介紹臺灣表演藝術最新動態之外,也討論疫情對全球藝文環境產生的影響,做為臺灣後續與國際合作的參考,並嘗試定位臺灣在國際當代表演藝術的立足點。
「Connecting with Taiwan」線上活動即日起開放註冊,歡迎至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活動網頁(https://reurl.cc/lRAqnE)或Zoo場館官網(https://zootv.live)瞭解詳情。
REACTIONS
1
1
0
0
0
熱門新聞
1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2025 展前熱身,展商名單及亮眼計畫公開,推出首屆《新生維度藝術家獎》
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114年「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初選徵件4月7日開跑!
首都藝術中心領軍台灣藝術家 進軍2025 BAMA釜山國際藝術博覽會
不只是燈火輝煌——邱杰森、莫珊嵐談「2025台灣燈會在桃園」中的藝術策展經驗
打造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4月25日正式開館,4月8日起試營運,三大展覽搶先看
小說為骨、藝術為肉,有章藝術博物館「陳美玲」重現1960至1990年代台灣女性的韌性
類比至數位時代的影像生產,北美館「時代劇場」探問當代影像的複數演繹
2025《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市場總值按年下跌,較低價位市場持續蓬勃,交易數量仍增加
川普祭出的「對等關稅」與「恢復美國歷史的真相與理智」將會對美國藝文產業帶來何種衝擊?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藝術機構洪建全基金會三大計畫 點燃台北當代藝火 4月起接力推出委託、策畫鉅作——許哲瑜「災變論」、「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李奧森「Stereoblind」
2025-04-10|撰文者:洪建全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853
焦點新聞
藝文跨界策展藝術機構2025「堤頂之星2.0」年度邀請展《作為夥伴的我們》: 探索視覺藝術產業中的合作模式與互動機制
2025-04-10|撰文者: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