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黃心健、蕭麗虹及彭蒙惠獲第25屆臺北文化獎
2021-08-18|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由台北市文化局主辦的「臺北文化獎」,表彰及獎勵對臺北市文化特質之形塑有特殊貢獻者,近日文化局公布第25屆得主,遴選出臺灣現代文學巨擘白先勇、打造藝術家國際交流平台的蕭麗虹、獲得威尼斯影展VR體驗獎首獎之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三位得主,「特別獎」則頒給長年致力於臺灣英語教育的「英語教母」彭蒙惠女士。為表彰四位文化工作者對臺灣文化與社會深遠的貢獻,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預計於11月底於中山堂舉行頒獎典禮,由臺北市柯文哲市長親頒獎項。
白先勇 臺灣現代文學先驅 刻劃多元族群文化歷史底蘊
白先勇1937年出生於廣西,為知名將軍白崇禧之子。幼年經歷時代動盪、輾轉遷居廣西、重慶、香港,後定居臺北,成長過程經歷不同社會與族群融合之環境,作品細膩悲憫刻畫外省族群的鄉愁、同性戀族群的邊緣與海外華人的徬徨等處境,近年亦著力於影視作品改編與推廣,並致力於推廣崑曲傳統表演藝術,企圖形塑全球華語使用者的共同文化歷史記憶。
白先勇。圖/台北文化局提供
白先勇於1960年就讀臺大外文系時,與歐陽子、陳若曦等同學共同創辦《現代文學》雜誌,是臺灣現代主義文學重要推手。雜誌除引介西方名家作品,亦刊登臺灣作者小說,是1960、70年代培育臺灣小說家的重要搖籃。
白先勇的個人創作也成績斐然,代表作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臺北人》、《紐約客》,散文集《驀然回首》,以及長篇小說《孽子》皆是膾炙人口的作品。白先勇擅長描寫歷史脈絡中因族群認同帶來的社會寫實情況,《臺北人》即細膩刻劃了國民政府遷臺時期遠離故土人們的生活情形,後被翻譯為英文版並成為華人文學經典;《孽子》描繪在當時社會不被接納的同性戀故事,成為臺灣同志文學重要作品,並改編為電視劇及舞台劇。
2004年起,白先勇自發為其所愛的崑曲擔任「義工」,集結眾多大師級前輩及劇場精英打造符合現代美學的青春版《牡丹亭》,舉辦全球巡演,並為崑曲著書、舉辦講座,不僅推動崑曲的復興,也將傳統表演藝術美學基石再度傳承給年輕世代。
白先勇對臺灣文學、傳統藝術美學領域耕耘有目共睹,更獲國藝會第7屆國家文藝獎及第33屆行政院文化獎肯定,2021年恰逢代表作《臺北人》出版50週年,該作印證了這位文壇巨擘筆下融滙東西、人文薈萃的臺北特色,白先勇推廣文化多元與深度超過1甲子,榮獲臺北文化獎,實至名歸。
黃心健 VR作品威尼斯影展榮獲首獎 引領世界看見臺灣新媒體藝術
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1966年出生,成長於藝術家庭,臺大機械系畢業後即赴美接受6年設計學教育。黃心健旅美時陸續擔任過矽谷研究員、電玩公司Sega與Sony娛樂藝術總監。在美國工作期間,黃心健開始反省與思考科技對人類的影響,毅然決定離開電玩工業回到臺灣從事藝術創作,並致力推廣跨域整合的STEAM(全世界電腦遊戲最大數位發行平台)教育,也開啟黃心健新媒體藝術創作之路。
【延伸閱讀│台灣原生VR作品揚名國際!黃心健VR新作《輪迴》獲選美國西南偏南SXSW影展「評審團獎」最大獎】
藝術家黃心健。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在臺灣VR技術尚未純熟的年代,黃心健將科技作為工具,運用在美國豐厚的業界經驗,探索以科技藝術提升人類生活的可能性,其主導2010年花博夢想館「共生的旅程」互動裝置,優異表現亦獲總統府表揚「臺灣之光」系列人物。近年,黃心健專注於VR、互動、表演藝術、裝置藝術、動力機械等的大型新媒體製作,尤以革命性的VR作品備受國際矚目,也獲得各大國內外獎項肯定。與美國前衛音樂教母 Laurie Anderson 合作的VR長片作品《沙中房間》一舉拿下第74屆威尼斯影展「最佳VR體驗獎」,《失身記》則獲2020年奧地利電子藝術節「榮譽獎」及法國巴黎新影像藝術節最高榮譽「金頭顯獎」,2021年新作《輪迴》獲美國德州西南偏南影展(SXSW Film)評審團首獎及法國坎城電影市場展XR單元最佳VR敘事大獎,國際表現亮眼。
2020年,黃心健獲奧地利電子藝術節邀請擔任策展人,以「臺灣萬花筒」為策展主軸,號召不同世代的電子藝術家組成臺灣VR藝術國家隊,展現臺灣VR藝術在身體、自然、民族等議題的多樣思考,透過科技的多元應用將臺灣VR技術成果推向世界,讓世界看見臺灣的新媒體藝術實力。黃心健提升臺北國際能見度與光榮感,有目共睹,其新媒體實力受臺北文化獎表彰受之無愧。
蕭麗虹 打造藝術家國際交流平台 臺灣藝術家最有力的後台
1946年出生於香港的陶藝家蕭麗虹曾赴美攻讀經濟學、西洋美術史及性別議題,1976年後移居臺灣,並開啟藝術收藏生涯。40餘年來以收藏藝術家作品支持不同時期臺灣藝術家,並在早期政府尚未完整發展文化政策時,成為臺灣藝術進駐、閒置空間再利用推手。
【延伸閱讀│竹圍工作室舉辦「域外藝嚮」二十五週年閉幕論壇 「形狀一個藝文空間的未竟與可能」】
竹圍工作室創辦人蕭麗虹。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蕭麗虹於1995年創立國內第一座非營利國際藝術村「竹圍工作室」,是臺灣成立藝術村的先驅,於國內外擁有高知名度,以民間自營方式提供藝術家展演、工作的空間。「竹圍工作室」不僅是各世代藝術家發展前衛作品的孵化場域,更與諸多國際藝術平台密切交流,將臺灣藝術家推向國際,在當時「藝術家」並不被視作正式職業的困境下,「竹圍工作室」成為藝術家強而有力的後盾,成立25年來,曾進駐「竹圍工作室」或透過該平台出國的藝術家多達400餘位。
蕭麗虹亦長年關注環境永續、藝術發展與社會參與,積極推動公共藝術及藝術行動理念,其中與吳瑪悧所共同發起的「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即獲第11屆台新藝術獎殊榮。為改善藝術界整體性別差異環境,2000 年時,蕭麗虹與賴純純等多位女性藝術家共同成立「台灣女性藝術協會」,成為臺灣第一個以關注女性藝術家、推動及協助女性在藝術產業中發展之組織。
2021年,成立滿25年的竹圍工作室雖將宣告於年底關閉,蕭麗虹仍會持續積極參與各式文化行政事務,於國際連結及公共藝術領域發展所長,將藝術的社會影響力擴散至社會大眾,蕭麗虹在地行動、國際連結的努力,開拓市民文化視野,獲頒文化獎名符其實。
彭蒙惠 全民英語老師 臺灣英語教育先驅
今年特別獎頒給從事英語教學與福音傳播逾70年的美裔教育家彭蒙惠。出生於1926年美國西雅圖的彭蒙惠今年恰滿95歲,1951年為傳福音輾轉來臺,1962年創立「空中英語教室」,成為華人世界英語教育的必讀教材,媒體更稱之為臺灣的「英語教母」。
「空中英語教室」創辦人彭蒙惠。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彭蒙惠初抵臺灣時,有感當時臺灣剛開啟國際連結,卻缺乏英語相應語言能力,決心開始推廣英語教育,協助臺灣社會與國際接軌。彭蒙惠曾言「要把臺灣推銷出去,必須靠溝通,流暢的英語是溝通必備的工具」,因此創辦了「空中英語教室」,並同步推出英語教學廣播節目。多年來陸續衍生《空中英語教室》、《大家說英語》、《彭蒙惠英語》等不同英語程度雜誌,也配合科技設備,發展出相應的廣播、電視、網路及數位載具等多媒體工具,優良教學內容亦成為臺灣學校英語教學不可或缺的教材。「空中英語教室」全球每月同步發行,於華人世界影響力甚大。
彭蒙惠對偏鄉英語教育、英語城鄉差距的關懷不遺餘力,長年至偏鄉舉辦「雙語品格營」,更研發《Lucy Says》英語基礎教材,6年來已幫助近百個偏鄉課輔班及小學英語基礎教育,以實際英語教材及教學縮短城鄉英語差距。此外,彭蒙惠亦成立「天韻合唱團」至全球各地演唱,除傳揚福音更廣宣臺灣,藉由音樂使世界看見臺灣。數十年來臺灣英語教育推廣生活,已成為彭蒙惠人生一部分,榮獲文化獎特別獎,當之無愧。
本屆臺北文化獎的4位得主,分別專注於文學、新媒體藝術、藝術國際交流推廣及英語教育耕耘,以不同年代、不同族群文化所養成之經歷,推廣文化多元與深度、開拓市民文化視野,並提升臺北國際能見度與光榮感。文化局將於11月底於臺北市中山堂舉行臺北文化獎頒獎典禮,由臺北市長柯文哲親自頒獎,感念與表彰四位得主對文化藝術的無私付出與貢獻。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富貴三義美術館呈現「材境交匯」石•陶•鐵的材質重塑創新之美 創作聯展,再詮釋媒介、形式、創新之間的觀點交匯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當代舞蹈家張逸軍攜中華藝校青年舞者 高美館大廳演出《黃心健的輪迴宇宙》12/17晚間登場
2022-12-15|撰文者:高雄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703
富貴三義美術館呈現「材境交匯」石•陶•鐵的材質重塑創新之美 創作聯展,再詮釋媒介、形式、創新之間的觀點交匯
2024-11-22|撰文者:富貴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474
「一根香蕉」震撼藝術市場!以高達兩億台幣成交,時隔多年再度引起藝術圈熱議
2024-11-22|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987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459
約瑟夫.波依斯的藝術與環境行動:以自然之名重塑未來
2024-11-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415
陳昱榮「源像邊際 Cluster-Pixel Boundary」:資訊轉譯為賦格(fugue)?視覺下感官的再擴延
2024-11-21|撰文者:王襦萱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