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白雨和陶綱的(不)當代水墨:幽岫參天外:白雨╳陶綱雙人展
2021-08-24|撰文者:陳晞
身處在不同地區的當代東亞水墨畫家,都被賦予不少期待。期待表現時代性與前衛,創新與創意。但對白雨和陶綱這樣出道於水墨最低靡時期的創作者來說,這些期待都是眼睛業障重,可遇不可求。
許多堅守在傳統媒材的當代創作者都與白雨、陶綱一樣,對自我實踐與創作主體有著堅定的態度。就像小津安二郎的散文書名─我是賣豆腐的,所以我只做豆腐。對他們來說,既然我是畫水墨的,那我該做的就是畫出屬於我的水墨。
在此次於多納藝術舉辦的「幽岫參天外:白雨╳陶綱雙人展」當中,展出了兩位年近不惑的水墨畫家作品。有別於衝浪型的當代創作者,他們十餘年來埋首創作、不跟風的態度,以及對於自身水墨表現循序漸進的試驗與實踐,在這水墨與書畫逐漸備受藝術界重視的環境當中,有著穩健且漸入佳境的步伐。
「幽岫參天外:白雨╳陶綱雙人展」展場。圖/多納藝術提供
白雨從微觀見整體,渾然天成的異境
白雨以細緻繁複的筆法,與清淡節制的色彩使用,引導出一種獨特的微觀特質。從近期作品中,我們可以看見白雨作品中淡薄節制的色彩,在畫面中若不仔細端詳,很容易就會錯失那一抹顏色。當你真的看見了那個淡雅的色塊,視線又像是因此被勾著一般,蔓延到畫中的其他細節。就像你在夜晚抬頭看天空時,首先看見了第一顆星星之後,其他的星星也慢慢浮現在視線中,它們從來就沒有消失,等待我們靜靜地看。
在白雨的作品中,微觀是在畫材、運筆到畫面之間,從細節逐漸發現整體的凝視。這或許與他喜歡宋畫,以及早期自鑑賞雅石累積下來的肌理與材質表面觀察心得有關。這些因素影響了他對待畫材的細膩態度。藝術家表示,因為自己有收集石頭的習慣,早期的作品會從觀察石頭的空間與不同的表面裡,將多面的空間感結合成一個完整的畫面。
「幽岫參天外:白雨╳陶綱雙人展」展場。圖/多納藝術提供
白雨 Bai Yu,〈凝煙〉,60 x 60 cm,絹本水墨,2020。圖/多納藝術提供
白雨 Bai Yu,〈蟄居的桃源〉,73 x 78 cm,紙本水墨,2021。圖/多納藝術提供
胸有成「石」後,近期的作品多是先從一個大的形狀開始,慢慢描繪出那個形狀之內的小世界。例如作品〈蜃氣樓之島〉,即是白雨在心中想像了一個菱形向量的構圖之後,進一步就藝術家所知道的雅石質地與肌理,描繪為一個銳利且靈氣繚繞的天空之島。白雨在畫中描繪遠方孤星中的天與地,是可居可遊的科幻世界。
然而在此次「幽岫參天外」聯展當中,白雨在作品中有了不同的表現。把對宋畫的傾慕放在心中,藝術家在紙本材質中描繪山石與風景,或是臨摹銅版畫般的線條狀態 (如作品〈災厄的日常〉)。因為筆墨的細膩勾勒,在微觀作品的時候,可以發現水墨浸潤於材質中不同的狀態。不同於絹本上通透的色彩狀態,在不透明的紙本上呈現的是輕盈而扎實的附著。紙本纖維的物質性所營造的氛圍,以及與纖維有著相仿大小的筆觸加上水墨的層層描繪,畫面的整體性渾然天成。
在那些像是降落到異星之後所見得的地景中,令人聯想到一種「內經圖」般的畫面。除了是一種精神世界的描繪之外,更有道教的身體哲學隱藏於其中。像是作品〈擬態仙山〉和〈眾神瀑布〉中,置中往下流瀉的瀑布,或是向上延伸的奇巖,它們與其周圍因水侵蝕出來的造形之間,隱然像是脊椎與肉身的關係。
白雨 Bai Yu,〈蜃氣樓之島〉,60 x 60cm (4才),絹本水墨,2018。圖/多納藝術提供
白雨 Bai Yu,〈災厄的恆常〉,60 x 60 cm (4才),絹本水墨、手工框,2019。圖/多納藝術提供
白雨 Bai Yu,〈擬態仙山〉,100 x 50 cm (5.5才),紙本水墨,2021。圖/多納藝術提供
白雨。圖/多納藝術提供
陶綱的逆光山水,與點的節奏性
陶綱描繪山水的方式,是以多種色階的墨色所構成的細小墨點,描繪山水之間的嶙峋。藝術家以光線的強烈與景象的遠近決定墨色深淺的分布。他描繪一種如眼睛在面對強光時所見得的逆光效應,以及在夜晚之中看見的明亮大地。這是陶綱受到韓國林權澤導演的《汲取月光》中的溪邊造紙景象感動之後,得到的一種美感經驗。
「《汲取月光》中有一個造紙的片段。電影中的人在溪谷間用紙漿造紙,月光映射在水影與石頭上發出光亮,天色雖然是暗的,但大地卻是明亮的。在夜晚中,雖然我們的近景是暗的,但群山的山頂,卻因為月光而微微發亮。」
「幽岫參天外:白雨╳陶綱雙人展」展場。圖/多納藝術提供
陶綱,〈該往哪兒走(2)〉,100 x 50 cm,水墨紙本、雲母、礦物顏料,2020。圖/多納藝術提供
陶綱,〈之間(1)〉,75 x 95 cm,水墨紙本、雲母、礦物顏料,2020。圖/多納藝術提供
不同於2017年左右的作品畫面中、由以點成塊的山石堆疊成山景,以及氤氳煙嵐的氛圍。從2020年開始至今的許多作品,多是以三角延伸向量的條狀塊面,描繪山稜之間的皺褶與嶙峋。不管白天或是黑夜,近山常是以較濃的墨點呈現,這種逆光山水的水墨方法,在系列作品《望》中尤為顯著。
由細小墨點組合成不同的畫面,是陶綱自2011-2012年間開始使用的繪畫方法。畫家在作品中以手和筆描繪了由無數墨點塑造出的有機序列,藉此將一個個如細胞般的組織,結構化為局部整體的意象。
一樣都是點,但我們反而可以從畫家對待點的方式,進一步去認識他的繪畫觀。在全球藝術史中有很多以點著稱的畫家,例如中國10-12世紀間、從董源到米芾、米友仁父子發展的米點皴,或是19世紀法國的點描派 (Pointillism) 。陶綱說,他畫中的點更近似於一種符號,而不是現代美術史中構成主義的「點線面」邏輯。藝術家認為,在水墨畫中的造形描繪與皴法觀念,差別在於畫家選擇用什麼樣的語彙去畫符號,進一步傳達精神意念。一片片山稜中的點像是一段段藉由形狀排列秩序、在高低起伏間敲擊的節奏,響徹滿山遍谷。
陶綱,〈望(2)〉,75 x 75 cm,水墨紙本、雲母、礦物顏料,2020。圖/多納藝術提供
陶綱,〈裊裊〉,75 x 70 cm,水墨紙本、雲母、礦物顏料,2021。圖/多納藝術提供
陶綱,〈往(1)〉,75 x 75 cm,水墨紙本、雲母、礦物顏料,2020。圖/多納藝術提供
陶綱。圖/多納藝術提供
幽岫參天外:白雨╳陶綱雙人展
藝術家│白雨、陶綱
展出日期│2021-09-04 ~ 2021-10-09
藝術家開幕導覽│9/4 17:00
展出地點│多納藝術
展出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基隆路二段112號7F
展覽資訊│https://link.donnaart.com.tw/SCRH
藝術家介紹│白雨
白雨,2013年畢業於東海大學美術系研究所碩士,創作生涯中持續對傳統範式進行辯證與提問,進而釐清自己如何逐步認識這個既小又大的世界。在作品中,可見他改以盈掌可握的石頭為對象,透過偶爾遠眺偶爾近觀,向度拉得極大的視角,卻一致細膩且緩慢地描繪,讓歷經風雨歲月洗禮的巨巖地佇立在畫面中間,有時彷彿神話傳奇裡的仙山樓閣,有時則一如孤懸海中的島嶼,卻毫無例外地都展露出冷靜而和緩的內斂情感。
藝術家介紹│陶綱
陶綱出生基隆書畫世家,2009年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水墨組碩士,是台灣當代水墨創作團體「六條墨」與「漂移社」重要成員之一。他以創新的當代水墨創作,兩度獲得文化部藝術銀行購藏畫作的肯定。他對紙、墨等傳統媒材飽富情感,同時立足於當代,強烈地感受著自身所處的時代氛圍、尤其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狀態,將之轉化成風格獨特的水墨作品。
展覽主視覺。圖/多納藝術提供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台中勤美術館隆重開幕!除了開幕首展之外,展館還有哪些亮點?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引頸企盼!ONE ART Taipei 2025 藝術台北新年登場 策展主題、亮點作品、展商名單一次公開
2024 年度新聞回顧:美術館於各地興起、機構人事新局與國際展覽的多元共振
巴黎聖母院浴火重生,五年修復完工盛大開放!揭開修復背後的全新發現
帝圖2024秋拍1229盛大登場,白雲堂舊藏張大千工筆紅葉靈禽圖、及溥心畬自用印專題重量領銜
「以在地涵養,放眼國際,自在芬芳」—桃美館代理館長張至敏回首創館歷程,展望館群建備後新局
「小百科」來了!即日起駐館桃園兒美館 「新說小百科」邀請你帶著好奇心 踏上打開世界的旅程
御風破浪.榮光現,一段訴說著海軍建軍歷程的故事
從流動的身體性到風景、物觀的凝視-關於嘉美館《拾景剪影─林玉山的寫生與旅行》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四季與人生的流變:佐垣慶多「四季狂想曲」中的符號融合與生死價值觀
2024-11-14|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1633
從「五象之境」談跨域真實與虛構之間的風景構築
2024-10-07|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2283
似近還遠:模糊感性的邊界與身體限縮 洪千惠個展《靄》
2024-01-18|撰文者:王襦萱4312
「遺形藏志,與道相得」
2018-12-20|撰文者:張禮豪3363
島嶼作為一種現實生活的使用指南,《製島人》暮拉多元藝術空間,展出:蘇旺伸、波多野泉、山本淳平、陶綱
2024-09-24|撰文者:The Moolah 編輯臺4391
「以在地涵養,放眼國際,自在芬芳」—桃美館代理館長張至敏回首創館歷程,展望館群建備後新局
2024-12-20|撰文者:李竺恩2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