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策展

詠情顯妙見活水──2021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

2021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2021-08-30|撰文者:蕭瓊瑞/策展人、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活水—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是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整體推動桃園成為國際水彩藝術重心長期計劃中的一項核心作為。繼2017年的首屆展出以來,已是第3屆,形成一個粗具輪廓與效益的運作模式。
本屆展出藝術家,計有來自澳洲、中國、印度、義大利、日本、波蘭、俄羅斯、摩爾多瓦、瑞典、英國、美國等11個國家的傑出藝術家17位,和臺灣本地藝術家18位,合計35位的101件作品共襄盛舉。
依藝術家創作主題及風格,區分為四個子題。

詠歌:自然與風景

風景乃是人對外在環境的一種觀察、歸納與移情,從最早的大自然,到之後被稱為「第二自然」的城市風景;這個子題的藝術家,透過不同的視角、情感與手法,傳達了不同地區與世代的各自詮釋與表現。
同樣以自然為題材的三位資深藝術家,蘇憲法以流暢的筆法,捕捉不同時節下枝葉掩映的清川山嵐,帶有高度的季節時空感。郭明福和陳堅都以山景為擅長,前者在臺灣山稜堅實的肌理與雲霧虛濛的對照下,呈現一種崇高之美;後者則在較為遠景的舖排下,沿續著中國山水畫傳統疏遠、淡然的靈光水氣。
郭明福,黑灰之間的白雲,57x76 cm,水彩、紙,2021。
1960年代初期出生的黃進龍,以看似細碎的筆觸、平遠的視角,捕捉背逆著曙光的海邊聚落,帶著一種壯麗、神秘、不屈的人文特質。而1960年代中期以後的藝術家,對「第二自然」的關懷,顯然逐漸超越對大自然的歌詠。來自俄羅斯的的Alexander SHUMTSOV,以或俯瞰、或平視、或穿透的視角,靜觀那光影對映下的遊艇、廣場、人群,在寬闊的空間中,帶著一絲淡淡的孤寂。
相對於亞歷山大陽光下的孤寂,簡忠威則以飽滿的水氣、光影的對照,表達一種雨天、枯木、殘雪、老巷……的靜謐心情。
水彩媒材之特性,可枯、可潤,義大利的Massimiliano lOCCO,以乾、濕並用的手法,表現古城巷弄、街道、海邊的生活日常;同齡的印度藝術家Prashant PRABHU則以迷人又帶著神秘的色彩,描繪自然與現代化並存的印度景觀。
馬西米利亞諾.約可(Massimiliano Iocco),加維奧塔斯,38 x 56 cm,水彩,2019。
同樣在自然與現代化之間徘徊的波蘭藝術家 Michał JASIEWICZ也是帶著一種深情的凝視與歌詠,猶如面對著聖誕夜末班車的心情。
劉佳琪、林致維、余思瑩,正好代表著臺灣三個不同年代出生的藝術家思維,都和土地、生活緊密結合,但迷濛、堅實、熱鬧……,各擅勝場。

情采:人與人群

人是宇宙萬物的中心,也是繪畫表現最早關懷的主題。職業為醫生的郭宗正,以非學院出身的背景,自我挑戰,以帶著異國風情的女子畫像,表現了學院的精準與功力。相對於女子的柔美與衣飾的繁複,美國的Stephanie GOLDMAN則以裸身的男子,表現出寫實與抽象、精細與粗略間的對照和辨證。
略去肉身,只剩人形,而且是櫥窗中作為服裝展示架的女性模特兒,俄羅斯的Konstantin STERKHOV,以這樣的題材,表現了當代文明中的另類美感與虛實。
略去色彩,也就跳脫世間禮教的規制,羅展鵬以黑白的人臉,召喚自身的內心世界,心象取代了物象。
粘信敏,蔚藍海岸的陽光,54.5×78,水性顏料,2021。
也有一些對人群活動較為關懷的藝術家,英國畫家Simon PIERSE總是把人群放置在廣大的自然之中,人既挑戰自然,也享受自然。王文琮則對塵土飛揚、充滿速度感的群馬奔馳,特擅表現,而騎士乃是這些馬群真正的操控者。
相對於王文琮激烈奔馳的場面,粘信敏總是表現一種安靜、閑適的畫面,路邊午後陽光下的咖啡座、蔚藍海岸享受陽光的戲水人群……。
尤貞.葛利安(Eugen Gorean),智慧城市,35 x 54 cm,水彩,2020年。
90年代出生的Eugen GOREAN來自摩爾多瓦共和國,以超現實的魔幻手法,讓動物取代人群,占領城市空間,引發觀者對現實的反思。

顯微:物象與心象

一種精密寫實的手法,代表著人類理性的覺醒與科學的實踐;在「顯微」子題中的藝術家,有的是以自然物象為題材,有的卻以秩序化的造形結構為手段,顯其微而致其極。
本次展出藝術家中年齡最長的Brian STRATTON是澳洲知名畫家,他以接近照相寫實的手法,刻劃大自然中俯拾可見的雜亂場景:海邊沙灘上的小石頭、細碎的漂流木……,一沙一世界、一石數萬年。
布萊恩.史崔頓(Brian STRATTON),漁岸的沙,54 x74 cm,水彩,2016-2021。
同樣精細的手法,陳秋瑾將帶著花飾的瓷碟和上頭的糕餅,以一種秩序化的格式排列;表面上,似乎只是刻劃著食物,實質上,則暗喻了人的情慾,在視覺感受與心理想像之間,映照了「食、色」性也的深層意義,頗具女性特質。
精細寫實,有時候並不完全是細密手法,俄羅斯藝術家Sergey TEMEREV以看似流動、揮灑而成的水彩技法,精細地掌握了天空雲層色彩的微妙變化,對應下方廣闊的海面,在精微與天成之間,渾然一體。
日本畫家永山裕子(NAGAYAMA Yuko),也是在充滿著水分與空氣感的色彩暈染中,表現了桌上花、果、陶皿、鳥雀等的精細寫實;虛實之間,帶著優美的詩意與生命的歌讚。
同樣帶著水氣的精微表現,另有張宏彬與郭心漪,兩人都對植物的生命充滿深情。張宏彬擅畫掙長的小草、森林,細碎的筆觸,創作的過程,就像一場修行,筆筆都是對生命的敬重與歌頌;而郭心漪總是在俯視的水塘中,照見生命的起落,此次展出長達10米的巨大尺幅,也是她堅毅生命力量的見證。
郭心漪,大地詩歌,133x1000 cm,水彩,2021。
畫面帶著較為乾燥、堅實質感的創作者,有來自澳洲的Tanya BAILY和Leah BULLEN,或在林木繁茂的乾筆層疊中,或是記憶劇場內的龐雜植物,都表現了澳洲特有的氣候氛圍。游雯珍則在形影層疊的組構中,追憶自我在故鄉桃園生長、求學的光影記憶。

妙機:具象與抽象

在藝術家的思維與表現中,「解構」與「再構」,是現代藝術最重要的核心概念之一;乃至抽象藝術的成立,也可以說是人類文明在20世紀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來自英國的Paul NEWLAND,在看似抽象的畫面構成中,其實暗含了城鎮、聚落的建築元素,但藝術家更在意的,不在記錄這些建築的樣貌,而是呈顯整體的抽象結構與氛圍。義大利的Angelo GORLINI,則在看似潑灑、狂放的色彩中,暗示了自然生態的壯偉與生機。
保羅.紐蘭(Paul Newland),泰晤士河奇想曲 2,28 x 46 cm,水彩、膠彩,2017。
至於更年輕的瑞典藝術家Anders WALLIN,以多彩的潑灑,表現無窮的想像,自由而愉悅。
臺灣本地的藝術家,陳文龍以接近方塊的山形,承載了臺灣山城歲月變遷的繁華與滄桑。張旭光的《大菠蘿計劃》,則以行草般的筆墨意象,追憶故鄉南臺灣屏東熱帶果王鳳梨的生命力,而「菠蘿」也有著佛教偈語般的聖潔意喻。至於翁梁源的《轉生術》系列,更在戰馬、蝴蝶雨、永生樹、化石等若隱若現的圖像符號間,展現一個似真若虛的幻象文明。
翁梁源,轉生術—幻象文明,100x100 cm,水彩、壓克力、墨水、水性蠟彩,2021。

活水—2021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
展期:2021/9/10-10/3
9:00-12:00/ 13:00-17:00 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地點: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官方網站:http://taoyuanwatercolorbiennial.com/

2021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REACTIONS
喜愛

2

好美

1

0

0

厲害

3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時事觀點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2023-11-30|撰文者:廖新田(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前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8186

焦點新聞

美術館

臺中市立美術館與城市的跨域對談:開館前系列講座開放報名中

2024-07-24|撰文者:臺中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