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國際新聞

紀念一戰過百年 英法聯展

第一次世界大戰Monument

2014-04-07|撰文者:王士源

100年前,1914年,奧匈帝國皇子斐迪南,在波希米亞賽拉耶佛遭射殺,點燃了一場長達4年,席捲全球的世界大戰。這場戰爭後來被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死傷3千萬人。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出25年,德國納粹再掀戰火,第二次世界大戰遍地烽火。

 

70年前,1944年6月6日,同盟國聯軍瞄準法國北岸諾曼地,展開代號「霸王」的搶灘作業,在付出慘痛代價後,登陸諾曼地,讓同盟國逐漸扳回劣勢。第二次世界大戰於隔年1945年落幕。

 

今年,在一次世界大戰滿百年,諾曼地登陸70周年之際,法國、英國、愛爾蘭、以色列、瑞士等地30多位年輕藝術家,在英法2國,3城,4間博物館內,以「紀念碑(Monument)」為題舉辦接力聯展,不僅紀念2次世界大戰,更展現新一代對戰亂的反思,以及對和平的企求。

 

「在這場戰爭的紀念會裡,這些藝術家沒有凱旋的歡欣、沒有軍國主義」策展人芭芭拉‧弗瑞斯特(Barbara Forest)說,他們有的是無數的諷刺以及提問。

 

人們在2次的世界大戰中,一棟棟古蹟被砲火摧毀,一間間防禦用的碉堡則被建起。縱使世界大戰已結束近70年,那些難以被摧毀的碉堡,則成為許多城市的特殊地景。這些碉堡,也是「紀念碑」在法國加萊展區的主要子展題。

 

瑞士藝術家李奧‧法布里奇奧(Leo Fabrizio),則帶來記錄瑞士碉堡的攝影作品。這些碉堡有些偽裝成岩石,有些偽裝成瑞士小屋,有些則插上了金屬樹枝,像是要融入一旁的樹林般。

 

另一位藝術家維爾‧美拉德(Virginie Maillard) 的攝影作品,則呈現出碉堡的新氣象。這些碉堡如今已經褪去殺戮的外衣,人們紛紛進駐這些水泥掩體,開起碉堡咖啡店,有些甚至還有碉堡聯姻中心。

 

法國加萊地區,擁有無數因德國留下的碉堡。芭芭拉‧弗瑞斯特說,每次人們往海邊走,就一定會看見碉堡,這些碉堡親切到幾乎不會意識到他仍存在,「而這些戰爭的證據,也始終圍繞在加萊人的身旁」。

 

這場「紀念碑」聯展,於英國諾維奇、法國卡昂、法國加萊展出,這3城是2次世界大戰時,主要受到戰火蹂躪的城市。其中一個展館,加萊的Mussee de Beaux Arts,展館與藏品更曾於二戰期間遭戰火催毀。

 

此外,法國卡昂Basse-Normandie centre of contemporary展區,展至4月13日;

法國加萊Mussee de Beaux Arts展至11月16日;英國諾維奇Sainsbury Centre of Visual Arts則展至7月27日;英國諾維奇Undercroft則從6月14日展至8月8日。

 

REFERENCE

【The guardian】Bombs on wheels: young artists invited to create first world war memorials
【The Centenary of the First World War】Monument: Aftermath of War and Conflict

第一次世界大戰Monument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國際新聞

因為著作權 英國一戰特展跛腳

2014-11-26|撰文者:邱家琳、王士源6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