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特展

「未至之城-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盛大開城  歡迎公民身歷其境體驗屬於未來世界的亞洲藝術

國立臺灣美術館亞洲藝術雙年展未至之城

2021-10-29|撰文者:國立臺灣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廣告)

由文化部指導,國立臺灣美術館年度鉅獻,兩年一度亞洲當代藝術年度盛宴,第八屆「亞洲藝術雙年展」將於明(10月30日)開展。今(10月29)日下午2點特別於開展前舉辦記者會,泰國策展人唐娜維.恰卜瑞蒂(Thanavi Chotpradit)、臺灣策展人高森信男及侯昱寬、參展藝術家洪東祿、何采柔、究竟建築團隊、汪怡君、呼提克團隊、林書楷、陳俊宇及李勇志等人皆出席。
為連結並呼應本屆雙年展展覽主軸所呈現的未來多樣可能性,館方特別邀請以融合各地民俗樂器作為演出形式的「娑婆世界樂團」( Saha World Music Group )為開展記者會帶來精彩表演。樂團為本屆雙年展特別創作的表演組曲「未至之城」,將臺灣所代表的多元文化視野透過聲響交織,展現跨越世界樂曲國境與時空的嶄新音樂風格。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透過多元繽紛的娑婆之樂,打開未至之城大門,邀請公民走進城邦,遇見未來。

全城焦點:跨國策展團隊 X亞洲當代藝術創作新視野X多形式延伸計畫

國立臺灣美術館,第八屆「亞洲藝術雙年展」團隊大合照。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本屆雙年展由臺灣策展人高森信男 ( Takamori Nobuo )、侯昱寬、菲律賓策展人泰莎.瑪莉亞.奎松(Tessa Maria Guazon)、印度策展人安努舒卡.拉堅德蘭(Anushka Rajendran)及泰國策展人唐娜維.恰卜瑞蒂(Thanavi Chotpradit)組成多國跨域的策展團隊,藉由亞洲新銳策展人們的跨國合作,攜手來自15國家共38組藝術家,透過多元豐富的創作視角與觀點,齊力構築出一座最靠近未來的想像城邦。
展覽以臺灣建築師王大閎的科幻小說《幻城》為靈感,策展團隊提出「Phantasmapolis未至之城」一詞作為主題,嘗試以「亞洲未來主義」及「亞洲科幻文化」為主軸,探究在亞洲討論科幻的重要性。展出作品共計417組件展品 28件新作,涵蓋平面繪畫、錄像藝術、大型裝置、建築計畫及文獻等跨領域、跨媒材的創作多樣性。
為呼應此次策展主軸,展覽團隊特別在展場空間規畫中,呈現如「太空艙門」的意象設計,透過燈光、色彩和參觀動線的安排,打造充滿靜謐與未來感的空間氛圍。每位入城到訪的觀眾在穿越連接不同展間的艙門中,猶如化身為王大閎在《幻城》小說中的主角—西元3069年於太空中漂流的迪諾王子,遊歷這座由真實與虛幻構築而成的未知城邦。
泰國策展人唐娜維‧恰卜瑞蒂。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臺灣藝術家何采柔為本屆雙年展帶來的新作〈DOTS〉,也成為城邦中的另一特色地景。藝術家透過對疫情的觀察,將美術館大廳原本臨時性的體溫量測及實名制登記設施進行重新設計,成為某種類似「檢疫大廳」的入境閘門,不僅延續藝術家過去的創作脈絡,同時回應已然到達的未來世界,提供觀眾猶如「入境」未來城市的特殊偽出國體驗。
來自印尼的Bakudapan食物研究小組,是一個以食物為主體的研究小組,組成成員包含各種不同領域的專家。作品〈飢餓傳說〉探討著糧食危機下的政治關係,回望食物從生產至分配的社會情境。Bakudapan將關注及思考資源短缺的過程,改編為桌遊,玩家可扮演農民、批發商或是市長等角色,經由體驗食物流通、糧食掠奪的過程,進一步思考食物供應者在整體食物供應鏈中所遭受的榨取與剝削。藉由「遊戲學習」,延展議題深度,本城邦歡迎大小玩家入城體驗專屬未來世界的限定版桌遊。
除了國內外藝術家的多件新作之外,觀眾也能看到臺灣前輩藝術家如楊英風、劉國松、王大閎、陳邁的經典作品,並從鄭淑麗、王俊傑及洪東祿等人的作品,窺見臺灣藝術史中的科幻文本脈絡。
此外,本屆雙年展策展團隊也突破單一形式,從展覽主軸之外,延伸出「文獻及研究計畫」、「錄像計畫」及「論壇及出版計畫」。嘗試從亞洲各區域間的建築、文獻、文本及錄像等不同切片中,去考亞洲未來主義的可能性。本展亦同時邀請菲律賓策展人泰莎.瑪莉亞.奎松(Tessa Maria Guazon)及臺灣研究者汪怡君,分別針對菲律賓文獻及亞洲科幻酷兒文獻進行爬梳及展覽的呈現。錄像計畫「未至之城:回望未來」由印度策展人安努舒卡.拉堅德蘭(Anushka Rajendran)策畫,匯聚來自亞洲、美洲地區等13國,共15位重要錄像藝術家參與,透過一系列風格各異的錄像作品,展現亞洲當代錄像藝術的未來新風貌。
「論壇及出版計畫」包含10月30日至31日登場的展覽首波活動「月兔之歌-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論壇」以及由文心藝術基金會支持出版的雙語論文集《午夜太陽與貓頭鷹》-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讀本,由泰國策展人唐娜維.恰卜瑞蒂(Thanavi Chotpradit)策劃,邀請本屆亞雙展策展團隊、國內外學者和參展藝術家共同探討科幻空間、生態與建築環境、自然現象等不同面向議題,拓展亞洲多樣性的文化視野。

全城連線: 衛星展X衛星活動X推廣活動 齊放雙年展新能量

策展人高森信男導覽。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為擴延國美館展出場域,開拓大眾對於亞洲地區的關注視野,本屆雙年展特別與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合作辦理「衛星展」,另與臺北數位藝術中心合作辦理「衛星活動」,藉由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專題形式,進一步將對亞洲地區的討論延伸至蒙古與中亞,同時延展性別及數位科技議題的討論面向,讓展覽跨域視角更豐富完整,精彩展覽及活動將於2022年春天登場。開城期間,城邦亦將舉辦放映計畫、導覽活動、親子及文化近用等教育推廣活動,擴大群眾參與,展現未來城邦的多元包容與跨界實踐新能量。
國美館館長梁永斐表示,因為疫情的關係,本屆雙年展可說是策展團隊及藝術家最辛苦的一屆,感謝臺灣二位策展人,與菲律賓策展人泰莎.瑪莉亞.奎松(Tessa Maria Guazon)及印度策展人安努舒卡.拉堅德蘭(Anushka Rajendran),以及遠道而來的泰國策展人唐娜維.恰卜瑞蒂(Thanavi Chotpradit)。此次雙年展藉由跨國跨域策展團隊的組成,參展藝術家共38組,來自臺灣、馬來西亞、科威特、印度、印尼、日本、菲律賓、柬埔寨、越南、中國、泰國、韓國、新加坡、蒙古及寮國等15個國家,成功展現跨國連結與合作的策展新模式。在後疫情時代,透過本次雙年展的主題及多元策展觀點,以及亞太地區不同地域藝術家的參與,提供觀眾對於未來想像的新可能,展開對亞洲科幻與未來議題的多面思考。國美館也會藉由亞洲藝術雙年展的持續辦理,以當代藝術拓展多層次跨領域的文化與藝術對話。
臺灣策展人高森信男提到,本屆雙年展內容不只激發對未來的想像,也反映當下的現實環境。疫情徹底改變全球場景,換言之我們已生活在未來了。因為疫情影響,在展覽籌備過程中,策展團隊及藝術家們,建構了有效的工作模式來因應疫情。
臺灣策展人侯昱寬表示,這次雙年展參展作品時間跨度將近一世紀,希望探討歷史事件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作品題材從科幻酷兒、建築團隊及影像等,透過亞洲藝術家的視角重新思考亞洲未來主義的想像。
泰國人策展人唐娜維.恰卜瑞蒂(Thanavi Chotpradit)提到,很榮幸作為今日國際策展人代表,她所策劃的「月兔之歌-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論壇」將於10月30日至10月31日登場,另一項《午夜太陽與貓頭鷹》-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讀本也將於明年出版,敬請期待。

國立臺灣美術館亞洲藝術雙年展未至之城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