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時事觀點

電腦演算法生成圖像中的偶發與隨機:Bluerider ART年末大展《DÉJÀ VU》Pascal Dombis帕斯卡爾·多比斯個展

Pascal DomibsDÉJÀ VUBluerider ART帕斯卡爾·多比斯

2021-11-25|撰文者:張家馨

 

「Dombis多比斯多年使用電腦與演算法來生成簡單複製幾何與印刷符號,處理文本、圖像、線條,透過簡單的代碼提供指令,在過程中不斷添加其他隨機參數,創造不可預測的動態視覺圖形。」-《DÉJÀ VU 似曾相識》擷取自展覽介紹文章。

Bluerider ART年末大展《DÉJÀ VU》以法國藝術家帕斯卡爾·多比斯 (Pascal Domibs,1965-)為整年度做一場完美收尾。多比斯是一位研究語言、演算法、控制權等領域的視覺藝術家,本次個展展出了藝術家一系列精彩作品,傳達他長期以來對演算法、科技技術與視覺藝術的研究 。
前陣子臺灣吵得沸沸揚揚的DeepFake深偽技術新聞,是什麼樣的技術,能夠模擬出一個相似度近乎95%的人臉?新聞甫一刊出在台灣社會投下一顆震撼彈。當人類在面對數位科技與AI人工智慧的交織影響下,我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什麼?人類如何站穩腳步與它們共存,或許是一直以來眾人皆在思考的問題。而近年來探討以數位科技與新媒體跨域的藝術創作越發盛行,當代藝術家不斷挑戰科技與藝術領域的疆界,宛如一種電腦與人腦共製與共享的數位時代,相形之下,感性的顯現及思考模式更顯為珍貴。
《DÉJÀ VU》展場照。圖 / Bluerider ART提供。
《DÉJÀ VU》展場照。圖 / Bluerider ART提供。

創作中的「偶發」與「秩序」

「在這些資料中,我進行著我的控制、我的干預。我的角色就是讓它能有新的發生。」

多比斯的創作透過自行創建類似於AI的數據庫在這些數據庫中手動編輯及選定資料參數,並且在上萬條數據中掌握部分的顯示條件。然而在這樣影像生成的條件下,藝術家是經過幾千萬次的實驗,才能夠逐漸掌握其變因關鍵。多比斯多年來使用電腦與演算法來處理文本、圖像、線條等,並在過程中不斷添加其隨機參數,創造不可預測的圖形。他的介入破壞了電腦運算出來的秩序與規律,以及在隨機性與不可預測性之間進行了某種程度的掌握。
像是作品〈Image is Time〉,圖像由多比斯介入一張張地挑選,接著利用程式演算法將其動作重複,最後的呈現方式以光栅(Lenticular)手法呈現,貫徹藝術家對於創作中的偶發與可控的迷戀;作品〈COntrOL〉多比斯手動編輯選定生成文字及顏色,在畫面中不斷地重複「Control」的字樣,並在電腦隨機生成的過程中更改其參數,刻意加大部分文字的顯示,而最後作品則是以「COOL」的字樣呈現,他說:「這就有如一種『酷』的控制」。
作品-〈COntrOL〉,2020,180x90cm, Cut lenticular print on aluminum composite。圖 / Bluerider ART提供。
而在本次的個展中展出多比斯最新的系列創作《Post-Digital Surface》,透過藝術家選定的色域及顏色數量不斷地重複其色塊,再經由電腦的演算以及延續藝術家慣用的光栅手法(Lenticular),在觀看的時候能夠因角度與光線的不同,隨機生成色彩與光線交織而成的動態,無止盡的重複聚合與離散的光線運動。
作品-〈Post-Digital Surface〉, 120x180cm, 2020, Lenticular pirnt on aluminum composite。圖 / Bluerider ART提供。

似曾相識的時間感

多比斯時常提及他的作品深受美國知名作家威廉·柏洛茲(William Burroughs,1914-1997)影響,從Burroughs的作品中探討如何解放、解構並重組文字或圖像。在Burroughs的文學作品中,大量地使用切割及解構文本的技巧,以非線性的方式敘事,重新組合成一個難以預測的故事內容。
而在多比斯的創作過程,藉由藝術家長期資料的蒐集以及AI數據庫的建置,逐一由大量的數據與資料生成並疊構而出。在觀看他的作品時,不禁深陷大量的文字,或圖像,或數字中,喚起我多年前在《駭客任務》中看過的經典畫面文字瀑布的記憶,那種將一連串文字圖像化,嘗試在這種所謂「亂碼」或「編碼」的意象中,編列成具有一定美學樣式的圖像。多比斯的作品〈The Limits of Control〉便是以Burroughs的文本為基礎,應用有機增長演算法使原有文本長度增加數百萬倍,文字與語句遍佈整個畫面,並且自然形成如X或十字的幾何形狀,在文字海的深淵中,卻能夠找尋到它的規律與限度。
作品-〈The Limits of Control〉,2015,90x120cm,Pigment pirnt on archival paper, mounted on aluminum panel。圖 / Bluerider ART提供。
「DÉJÀ VU是一個很強烈帶有時間感的想法,但也很個人。」多比斯說他特別喜歡這次的DÉJÀ VU這個詞,它在中文的解釋中具有「似曾相識」或「既視感」之意。他說其實自己的創作手法很簡單,就是不斷地使用非常過量的訊息,而在這些龐大的文字或圖像中,會有混亂的感覺,但也會有彷彿曾經看過的資訊隱匿在裡頭,嘗試挑起觀者的記憶與視覺經驗。
「對我來說,藝術家的工作像是在問問題。現今的科技世代,我們面臨著機器、機器人、人工智慧,到底人的獨特性是什麼? 我希望我能在其中找到一些不同的可能。」多比斯的創作揉合了他對視覺藝術與程式語言的迷戀,以及其「隨機」及「偶發」的意外生成,試圖從中辯證出科技與人類的最大差異。在乍看理性的編列中,無意間透漏感性的似曾相識與時間記憶的哲學思辨。當形式成為創作元素,他將構成虛擬世界的演算法與邏輯帶到實體創作中。
作品-〈RightRong〉,2020, 110x180cm, Cut lenticular print on aluminum composite。圖 / Bluerider ART提供。
作品-〈SpamScape〉,120x90cm, 2020, Cut lenticular print on aluminum composite。圖 / Bluerider ART提供。

在電腦零到一直覺性的生成中,多比斯在這當中扮演的的角色是讓它有新的發生,如同黑與白之間二元對立之外的灰階,在可控與不可控之間游移。他的探討,不僅是針對龐大數位訊息干預對當今人類的影響,以及感性的藝術創作與理性的機器生成之間平衡點與價值的摸索外,「電腦不會有時間的概念,但是人類會有」多比斯希望能夠在他的作品中印下過去、或現在,或未來的時間軌跡。

關於藝術家

Pasccal Dombis帕斯卡爾.多比斯(b.1965),曾於法國國立⾥昂應⽤科學學院主修⼯程科學,並於美國波⼠頓塔夫茨⼤學修習電腦藝術,現居法國巴黎為創作之地。Dombis多比斯是⼀位研究語⾔、演算法、控制權等領域的視覺藝術家,他創造動態的視覺環境和藝術作品,以技術過程的過度操作、重複性和不可預測性⽽著名。
Dombis多比斯有豐富的國際展覽經歷,包含巴黎大皇宮(Grand Palais)「藝術家與機器人」展、55屆威尼斯雙年展官方衛星展「Noise」、法國文化部於巴黎皇家宮殿(Palais Royal)委託客製現地計畫「Text(e)s~Fil(e)s」、巴黎白晝之夜(La nuit Blanche)、義大利阿克里當代藝術博物館、珀斯⽂化中⼼(Perth Cultural Centre)、巴黎皇家公園(Jardin du Palais-Royal)個展等。作品由台灣國巨基金會、布達佩斯美術館、日本大型企業Seiko, Epson Corp., Canon Inc. 、韓國大邱美術館等重要機構永久收藏。

展覽資訊

帕斯卡爾.多比斯:似曾相識 Pascal Dombis: DÉJÀ VU
展期:2021.11.20 – 2022.1.29
地點:Bluerider ART 台北·敦仁(台北市大安區大安路一段101巷10號1F)
展覽主視覺圖。圖 / Bluerider ART提供。

Pascal DomibsDÉJÀ VUBluerider ART帕斯卡爾·多比斯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3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