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3|撰文者: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在文化部的支持下,與雪梨歌劇院聯合策展與共製「返回:第二章」(Returning: Chapter 2)當代藝術線上展覽,2月23日正式上線。此次線上展出共委託澳洲與臺灣藝術家新創四件動態影像作品,以詩意的方式回應COVID-19疫情帶來的衝擊與動盪,參與藝術家包括澳洲編舞家阿姆利特・賀皮(Amrita HEPI)、臺灣藝術家暨電影創作者蘇郁心與澳洲編舞家安琪拉.戈歐(Angela GOH)、臺灣河床劇團、臺灣藝術家蔡佳葳。
「返回」系列線上展覽是專為雪梨歌劇院影音串流平台「Stream」策畫的當代藝術計畫,2021年5月 第一章由澳洲與日本合作,臺灣在文化部駐雪梨辦事處文化組的牽成與支持下,是第二個受邀合作的亞洲國家。「Stream」在過去十多年裡,已吸引全球數千萬觀眾,在「返回:第二章」中以臺灣和澳洲兩個島嶼國家的創作,共同回應疫情衝擊全球的特殊經驗。
節目主視覺。圖 /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提供提供。
C-LAB當代藝術實驗平台總監吳達坤表示,疫情考驗之下,四組臺澳藝術家面對非日常的艱辛挑戰,即便疫情阻隔了時空距離,但藝術家對創作的追尋異常熱切,醞釀創作改變認知,從困惑中進行反思。「返回:第二章」是一個見證藝術家內在轉變,面對生命本質提問的影像思辨之旅。雪梨歌劇院當代藝術策展人麥可.杜(Micheal DO)說,藝術家運用聲響、身體、歌劇院的建築與虛擬空間做為創作靈感,創造出場景、配樂和存在的狀態,表達了純真、快樂、崇高、絕望、憤怒、困惑與想像等各種情緒與氛圍,而藝術家也透過創作,讓觀者能提出質問,或是更深度思索與參與我們周遭的世界。
阿姆利特・賀皮為2020年澳洲Keir編舞獎大眾票選獎得主,2018年曾獲《富比士》雜誌評選為30歲以下亞洲傑出藝術家。《歐洲鰻的追尋》(The Anguilla pursuit)創作靈感來自於歐洲淡水鰻的遷徙,牠們從新喀里多尼亞游經兩千公里到雪梨皇家植物園的淡水。作品從池塘邊的鰻魚生態解說牌開始,化為一分為二的螢幕,阿姆利特回溯自身探勘整個雪梨歌劇院及周遭水域的經驗,將歐洲淡水鰻的旅程擬人化。作品透過隱喻和典故,探討回歸海洋旅程的身心靈面向。
阿姆利特・賀皮《歐洲鰻的追尋》(Amrita_Hepi,_The_Anguilla_pursuit)/雪梨歌劇院、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提供。
蘇郁心曾獲2018年西班牙巴塞隆納 Loop 國際錄像藝術節發現獎(LOOP Barcelona Discover)優選。安琪拉.戈歐獲 2020年澳洲Keir編舞獎、2017年澳洲FBi SMAC最佳藝術家獎。兩人合創《潮汐演變》(Tidal Variations),運用科技的鏡頭、生態女性主義和身體,將雪梨歌劇院建物重新想像成一個漂流於水面,匯集海底電纜的數據中心。透過語言、聲音、動畫、舞蹈和雪梨歌劇院歷史檔案的影片,她們的藝術創作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層層空間、時間與虛擬構築的圖像。現今人們生活在自己的螢幕裡。螢幕就像幻肢一樣,即使離線也如影隨形。
蘇郁心x安琪拉.戈歐《潮汐演變》(Su_Yu-Hsin_and_Angela_Goh,_Tidal_Variations)/雪梨歌劇院、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提供
河床劇團以作品《事物的重量》(The Weight of Things)首次參與澳洲的展出,以旋轉的神秘儀器、爬行軀體製造的炭筆灰與懸吊的肢體,帶領觀眾進入一個超現實的夢境,透露出肉體存活的困難與不確定。然而持續探索的行動,也帶有強烈的不屈意志。作品富感染力的拍攝風格與充滿暗示的敘事,交織戲劇性的配樂,挑動對於當前時刻的深沉思考與反思,即便黑暗籠罩,我們依然歡慶那不屈不撓的生存意志。
河床劇團《事物的重量》(Riverbed_Theatre,_The_Weight_of_Things)/雪梨歌劇院、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提供。
蔡佳葳曾入選2016年雪梨雙年展,她的作品《數字》(Numbers)的拍攝橫跨澳洲自然環境與雪梨歌劇院,黑白的調性是對於創傷、悲傷與不協調的冥想,作品與美國實驗金屬樂團「Sunn o)))」創團音樂人史帝芬.歐馬利(Stephen O’MALLEY)合作,配樂邀請五位在雪梨的聲樂家演唱對於自身具有特殊意義的數字,有生離死別的經驗,有所愛之人的年齡,也有COVID-19疫情上揚的死亡人數。
蔡佳葳《數字》(Charwei_Tsai,_Numbers)/ 雪梨歌劇院、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提供。
▍「返回:第二章」自2月23日起,可上雪梨歌劇院影音串流平台「Stream」專屬網頁免費觀賞:https://reurl.cc/qOooeE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從電影「無雙」看藝術與金錢的真假、善惡和現實(含深度影評解析)
帝圖2023迎春拍賣會0326盛大登場,溥心畬六十周年臺靜農舊藏《溥王孫茂林秋色圖》及「中國眼鏡公司珍藏」重量領銜,聚焦清乾隆翡翠龍紐蓋瓶
2023桃源國際藝術獎由Delphine Pouillé獲頒「桃創獎」首獎!入選作品於桃園展演中心盛大展出至4月30日
2023香港巴塞爾Art Basel HK現場聚焦,非池中16件嚴選作品解析!
ART TAINAN 2023 台南藝術博覽會:在藝術原創和城市映像之間探尋美學關係
赤粒藝術《人間樂園》蕭珮宜個展:在無法妥協的工法中,感受生死、人性與希望
2023第13屆台北雙年展宣布展覽主題「小世界」與部分藝術家名單
2023 Art Central 開幕:深入現場,分享10件精選作品及趨勢觀察!
2023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Art Basel HK 亞洲觀點的漸進擴張與藝術型態轉向
高美館《盪-吳瑪悧個展》開展 深入探索藝術家吳瑪悧獨特的跨域美學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徵件2023年「CREATORS創作/研發支持計畫」、「CREATORS聲鬥陣:創作新秀進駐計畫」徵件開跑
2022-12-23|撰文者: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84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C-LAB「FUTURE VISION LAB」年底現身花蓮文創園區,營造具「裸眼VR」的沉浸觀感!
2022-11-22|撰文者: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