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美術館

書藝史觀的重探: 橫山書法藝術館「承繼與發展」論壇關照渡臺書家

橫山書法藝術館蔡耀慶渡海書家桃園市立美術館書法藝術

2022-03-17|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本次論壇由國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蔡耀慶擔綱策劃,以「渡海來臺書家的特質與表現」及「書法的地域性」為題,邀請熊宜敬、龔詩文、吳國豪、盧慧紋、蔡介騰、盧廷清、陳柏伩擔任主持及與談。 攝影 / 王俊凱。圖 / 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橫山書法藝術館自2021年10月開館即搭配展覽同步推出專題論壇,目的為從展覽延伸值得挖掘與討論的議題,邀請策展人和相關專家學者與談。本次配合「臺灣書藝新契機:1949渡海書家特展」以及「澹養天龢:黃羣英書藝紀念展」,舉辦「承繼與發展─渡海來臺書家的影響」論壇,邀請蔡耀慶博士(國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擔任策畫人,將兩檔展覽從「宏觀─微觀」、「臺灣─桃園」的歷史脈絡串聯,邀集學者專家在3月5日重探1949年渡臺書家對臺灣書法發展的具體影響,並以地方的視角來討論這些書家對於在地書法的貢獻。
桃美館館長表示,在橫山書藝館「飛墨橫山」開館國際展後,繼而將展覽視野帶回臺灣、帶回在地,並藉由論壇激發對臺灣書法的不同思考與對話。攝影 / 王俊凱。圖 / 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桃美館館長劉俊蘭致詞時表示,書藝館繼開館國際展之後,將展覽的視野帶回臺灣、帶回在地。希望透過這次的展覽,以在地、微觀的視角來看渡海來臺的書法家,同時以宏觀的視角來看黃羣英對在地書法的貢獻,藉此帶給觀眾對臺灣書法發展不同的思考。
蔡耀慶進一步指出,近年為求觀眾對展品有更多的想法和啟發,許多重要展覽紛紛規劃學術論壇和講座。這次書藝館的展覽,不僅是單純展出「好看的」書法作品,更希望進入書法作品的內涵和這些書法家的生命經驗。例如這些書家在渡海來臺之前,均曾在二十世紀初期受到新舊文化的洗禮,因而有不同的底蘊和啟發。而這些經驗和智慧也跟著他們渡海來臺,成為書壇傳習的精神遺產。美術館應保存並展出這些可能隨著時間消逝的珍貴遺產,以此激發對未來的想像。
桃美館以論壇形式,帶觀眾從更深入的面向,進入書法作品的內涵和書法家的生命經驗。攝影 / 王俊凱。圖 / 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從邊陲到重鎮─回望臺灣1949的書壇轉機

國立屏東大學視覺藝術學系講座教授黃冬富,也是「臺灣書藝新契機:1949渡海書家特展」策展人,在專題演講中回顧臺灣書法的發展時,特別點出臺灣原先屬於書法發展的邊陲,卻在1949年前後忽然湧入許多重要且各具特色的書法家,帶入完整的中原古典文化,使書法在臺灣有了空前燦爛的發展。他同時盤點展覽中各書家的成就,指出這些書法家各自有獨特的書風,因此造就書法在臺灣有了多樣的風格。這也是本次書藝館展覽的重要亮點。此外,本次展覽在籌備時特別關注民間收藏,希望能夠加強書法策展與民間的合作
長榮大學書畫藝術學系兼任教授熊宜敬特別討論收藏對書法發展的貢獻。這些渡臺書法家的作品由於風格多樣且深具歷史意義,因而有藝術性與文獻性的雙重價值,且本次展覽的作品散見於各方民間收藏,其收藏價值值得高度重視。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主任吳國豪表示,二十世紀前半的日本與中國在書法上已發展出不同於明清時期的風格,開始注重新出土文字的書法表現。臺灣在日治時期受日本書法影響,1949年之後又有大批菁英書法家來臺,同時又有重要收藏隨著故宮、中研院和個別書家到達臺灣,這些不同的風格便在臺灣交會融合,形成戰後臺灣書法的重要特色。蔡耀慶總結時也指出,日治時期的書法教育著重師承教學,1949年之後的書法教學則重視不同碑帖的臨摹,這也是戰後臺灣書法風格多樣發展的原因之一,碑帖收藏也因此扮演重要的角色。
在書法作品之外,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龔詩文另從這些書法家及其後學們成立的書會、書社,探討書法社群對臺灣書法發展的作用。他以1949年成立的「十人書會」為例,說明這類書法社群透過展覽來進行交流、推廣甚至教學,進一步形成民間推動書法的重要力量,並營造了戰後臺灣書法發展和延續的基本格局。
渡臺書法家來臺之後便分布在臺灣各地,並在臺灣各個角落為書法播種。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教授、也是「澹養天龢:黃羣英書藝紀念展」策展人蔡介騰,便從在地的角度觀察渡臺書家在地方推廣書法的角色和作用。他指出,除了帶起地方的書法風氣,這些寓居在地的書法家,因為個人的琢磨和教學傳承,也容易發展出各地特有的書法風格,甚至衍生出在地獨有的書藝特色,使臺灣的書法藝術能夠多元並進。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助理教授陳柏伩則以桃園在地書家黃羣英為例,從其教學研究、書畫交流、展覽講演等成果展現,透過黃羣英的師生脈絡與地方的書會組織來分析桃園的書法發展,勾勒出屬於在地的書法網絡。
綜合座談實況。攝影 / 王俊凱。圖 / 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教授盧廷清從書法的地域性出發,說明臺灣不同地方的書法家及其風格,如何運用各自的教學方法和個人的精神典範,建立起地方書風。而各地方又如何進一步藉由既競爭又交流的方式,使民間的書法活動得以蓬勃發展。盧廷清也認為,許多在地書法家更像是書法教育家,他們的重要性一方面在於培養下一代的書法創作者,另一方面則在於書法的教育推廣、擴大愛好書法的群眾,讓書法陪伴在日常生活之間,這也是書法藝術在臺灣社會能持續受到關注的關鍵原因。
綜合座談實況。攝影 / 王俊凱。圖 / 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地方觀點展呈新穎的書法研究視角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所長盧慧紋在討論中認為,以地方的觀點來研究臺灣的書法發展史,是一種較為新穎的書法研究視角,而臺灣書法的在地風格,以及地方書會發展,目前在桃園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值得擴大進行跨縣市的比較和分析。同時,盧慧紋也指出,由於戰後臺灣的時代變化比以往快速,地方書法的發展和時代背景的轉換可能需要共同對照,才能對臺灣書法發展的有較完整的理解。吳國豪也提醒地方書法教育對獎賽影響的風氣,值得後續進一步的討論。
與會專家學者均指出,渡臺書法家在書法的發展中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且分別衍生出具有識別性的書法風格,散布在臺灣各地。這些書家也藉由地方書法的推廣,建立書法社群,形塑在地書風,奠基民間書法發展的重要力量,造就民間書法旺盛的活力。他們的投入成果,都是臺灣書法持續發展和開拓的利基。橫山書法藝術館將繼續以展覽、講座和論壇等相關活動,以新的視角和當代關照來推動書法藝術。
橫山書法藝術館將繼續以展覽、講座和論壇等相關活動,以新的視角和當代關懷來推動書法藝術。攝影 / 王俊凱。圖 / 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承繼與發展:渡海來臺書家的影響」主視覺。圖 / 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承繼與發展:渡海來臺書家的影響」論壇

▐ 策劃人:蔡耀慶 (國立歷史博物館研究人員)
▐ 專題講者:黃冬富 (國立屏東大學視覺藝術學系講座教授)
▐ 主持人:
蔡耀慶 (國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
盧慧紋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 與談人:
熊宜敬 (長榮大學書畫藝術學系兼任教授)
龔詩文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
吳國豪 (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主任)
蔡介騰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教授)
盧廷清 (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教授)
陳柏伩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桃園市立美術館(廣告)

橫山書法藝術館蔡耀慶渡海書家桃園市立美術館書法藝術
REACTIONS
喜愛

2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策展

流‧形‧書:桃源美展書篆選粹 見證臺灣三十年來書法流風

2024-02-05|撰文者:橫山書法藝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