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焦點人物

當代藝術策展

「不良嗜好」映照精彩一生:蕭麗虹捐贈收藏展「小中現大」開幕 重量級藝術家齊聚首

蕭麗虹小中現大藝術收藏台灣當代藝術北美館

2022-04-14|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希望在我有生之年,這些作品有機會可以到一個更好的公共環境讓更多人看見、欣賞或參考,並讓年輕的研究者去深入這些創意的背後脈絡。」
── 蕭麗虹

蕭麗虹個人照。圖/竹圍工作室提供
小中現大:蕭麗虹的臺灣當代藝術收藏,「愛恨憎妒,聚成第二層地表」展場一景,2022。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開幕合影:北美館館長王俊傑、捐贈家屬代表陳光雄、捐贈代理人翁淑英、策展人余思穎與參展藝術家王德瑜、吳瑪悧、姚瑞中、涂維政、莊普、陳文祥、陳張莉、陳龍斌、黃文浩、黃建樺、廖祈羽、賴純純、竹圍工作室代表及外賓等。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北美館「小中現大:蕭麗虹的臺灣當代藝術收藏」,自4月16日至7月17日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本展由北美館展覽規劃組組長余思穎擔任策展人,結合臺灣當代藝術的重要推手暨竹圍工作室創辦人蕭麗虹近40年以來之收藏,展出26位臺灣藝術家的創作作品共計62件。今日(4月14日)舉辦開幕典禮暨記者會,家屬代表陳光雄先生以及參展藝術家王德瑜、吳瑪悧、姚瑞中、涂維政、莊普、陳文祥、陳張莉、陳龍斌、黃文浩、黃建樺、廖祈羽、賴純純等人均出席開幕。
甫於去年(2021)逝世的蕭麗虹,1946年出生於英屬香港,從七〇年代起乍到臺灣時,曾在故宮選修三個月的亞洲藝術史,因而瞭解當時期重要的臺灣本土藝術家。她所購藏的第一件藝術品——吳學讓〈群鵝〉,中西交融的水墨表現不僅深得其心,亦象徵蕭麗虹自身的文化認同。
八〇年代她走訪春之藝廊、SOCA現代藝術工作室及伊通公園,與莊普、賴純純、陳慧嶠等藝術家相知、相惜之餘,也樂於收藏富有新意的前衛表現與觀念藝術之作。
2000年以後,她則多從藝術家創作生涯的早期便開始收藏作品,鼓勵新一輩的創作者持續摸索實驗,方能臻至成熟。蕭麗虹的臺灣當代藝術收藏,是她前瞻藝術觀點的具體呈現,也是她以溫柔力量支持藝術創作的實踐見證。
展名「小中現大」呼應這批蕭麗虹於生前贈予北美館的藏品,以蕭麗虹收藏的小件或系列作品中的單件為主,北美館進而藉由策展為核心,梳理捐贈背後的內涵脈絡。
透過參照館內同系列的典藏品、部分借件與邀請藝術家重製相關裝置,具體而微地映現出臺灣當代美術史的流變與面貌,同時也呈顯蕭麗虹希冀以此拋磚引玉,透過個人收藏挹注藝術發展的文化意義。
據此,策展人以四大面向來涵詠捐贈品的內蘊,包括:「宇宙的胎動」、「想像無邊,真實無界」、「心與語言,形塑世界的界限」、「愛恨憎妒,聚成第二層地表」等子題;藉由詩化的命題形式回應在1990年代之後,藝術家融合詩文與多樣化的媒材,以裝置文本展現與空間對話的多維敘事。
【延伸閱讀│蕭麗虹43件經典藏品捐贈北美館,回望臺灣藝術40年縮影
「小中現大:蕭麗虹的臺灣當代藝術收藏」中的展場「心與語言,形塑世界的界限」一景。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莊普,〈呎尺天涯〉,2018,魯班尺,尺寸依空間而定,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展場以王德瑜〈No. 80-1〉作為題引,這件由蕭麗虹收藏卻唯一不曾被藝術家付諸實現的模型,透過本展終得以化為實際躍動的大型互動裝置,也揭示如何以「心」感知自我與外在世界的連結。莊普利用捲尺製作〈尺度外〉搭配北美館原有典藏之〈咫尺天涯〉空間作品,從近似的命題可窺見低限主義概念從平面至三度空間的轉換;而其「點印成畫」的行為創作〈你就是那美麗的花朵系列〉,則結合代表性的印畫技法與現成物的裝置巧思,在純粹的物性之內覓尋詩性流動的想像。
陳龍斌〈新石器時代系列〉藉由回收雜誌來雕書成石,以蕭麗虹捐贈的小件作品與藝術家的大型系列作襯映,彰顯知識文字描繪對於世界的認知與界限。涂維政〈情人節快樂系列〉則將人造石噴色、擬仿為武器造型的盒裝巧克力,藝術家本次更為捐贈原作重製空間裝置,看似甜蜜的小品,實則充滿不安、危險與衝突的食物箴言。
蕭麗虹曾於1997年邀請梅丁衍至竹圍工作室參與以香港回歸為題的展覽,而她所收藏的梅氏作品〈1997〉繪有一排戰機飛進維多利亞港的景致,輔以講述外來政權的「境外決戰」系列,暗喻前途未明的政治情勢中的認同關係。
【延伸閱讀│白先勇、黃心健、蕭麗虹及彭蒙惠獲第25屆臺北文化獎

王德瑜,〈No. 80-1〉,2022,布料、鼓風機,255 × 290 × 280公分,藝術家自藏。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陳龍斌,〈新石器時代系列〉,1996(2022重製),雜誌、木、皮繩,尺寸依空間而定,藝術家自藏。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梅丁衍,〈1997〉,1997(2020重製),數位輸出、燈箱,63 × 95公分,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從蕭麗虹1976年移居來台、1986年解嚴即將來至的不安與動盪、再到1996年後邁向社會開放與經濟穩定,與進入千禧年後的數位世代。其當代藝術收藏兼容第一代如吳學讓、董陽孜等人的現代水墨,乃至於紀凱淵的複合媒材與廖祈羽的新媒體作品。除了體現她對藝術家創作生涯的關注、支持,與見證臺灣藝術與社會轉變的代表性過程之外,捐贈也補足北美館典藏的文化軸線,包括館內尚未收藏之藝術家作品,及部分已典藏藝術家所缺少的階段性關鍵作品。
蕭麗虹曾提及:「希望在我有生之年,這些作品有機會可以到一個更好的公共環境讓更多人看見、欣賞或參考,並讓年輕的研究者去深入這些創意的背後脈絡。」而其笑稱為「不良嗜好」的藝術收藏可謂映照出蕭麗虹精彩的一生,翔實地記錄她在臺灣藝術歷程中所刻劃出的明絢軌跡。
「小中現大:蕭麗虹的臺灣當代藝術收藏」期待藉由藝術家的創作得以連結生命與世界,進而成為容納、包容、邀請觀眾理解當代藝術的對話體。本展於5月15日下午規劃「翫藝:收藏家與藏品」座談會、7月2日的講題則為「NFT鑒藏展示與交易」(暫定),邀請臺灣藏家分享觀點,呈現收藏對當代藝術發展與社會文化的意義。相關活動資訊請關注北美館官網或臉書粉絲專頁。
「小中現大:蕭麗虹的臺灣當代藝術收藏」中的展場「宇宙的胎動」和「想像無邊,真實無界」一景。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小中現大:蕭麗虹的臺灣當代藝術收藏」展場。圖/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小中現大:蕭麗虹的臺灣當代藝術收藏

策展人│余思穎
參展藝術家│王德瑜、白宗晉、石晉華、吳瑪悧、吳學讓、杜十三、林鴻文、侯宜人、姚瑞中、紀凱淵、涂維政、梅丁衍、莊普、陳文祥、陳張莉、陳順築、陳慧嶠、陳龍斌、黃文浩、黃建樺、董陽孜、廖祈羽、鄭亭亭、鄭政煌、蕭勤、賴純純
展覽日期│2022/04/16 - 2022/07/17
展覽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3樓 3A 展廳
「小中現大:蕭麗虹的臺灣當代藝術收藏」展覽主視覺。圖/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蕭麗虹小中現大藝術收藏台灣當代藝術北美館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2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