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2|撰文者:王士源
在今年台新藝術獎的入選作品,李銘宸執導的《Dear all》裡,人們可以看到的,是對生命公式的深刻反思。
在《Dear all》舞台上,垃圾是演員使用的道具、是舞台佈景,塑膠椅可以拿來當杯子,噴水器變成遙控器,許多生活裡習以為常的生活經驗,全都被錯置了。舞台上的演員,毫不懷疑地使用這些被刻意錯置的生活用品,一切看起來理所當然,但台下卻被逗得哈哈大笑。
這樣的「笑果」,也許正是《Dear all》導演李銘宸想帶給人們思考的,思考的正是許多社會看起來理所當然,但卻有些弔詭的生活常規。而這齣劇,則出自於一個信件常用的開頭,「Dear all」。
「Dear all」的意思是「給親愛的大家」,但為何不能是「給親愛的所有」?李銘宸覺得,如果「Dear all」是「致親愛的所有」,那會有種寫信給「整個地球」的感覺。
從對生活似乎合情合理,但好像有點怪怪的這個角度出發,李銘宸開展了他《Dear all》的創作,將生活裡許多理所當然的事情,用瘋狂、荒誕、歇斯底里的敘事手法呈現,演出生命無法被化約、系統的複雜程度。每種荒誕,也都可能存在於世界的某個角落。
隨著劇情的推展,舞台上的垃圾也越來越多,原本在劇場舞台上應有的美學表現,逐漸被破壞殆盡,觀賞起來便開始有種既「親切」又「疏離」的感覺。
《Dear all》在文山劇場演出時,文山劇場外便是景美夜市。李銘宸說,景美夜市白天是菜市場,常會有一簍簍的竹籃、散落的菜葉、行人丟棄的垃圾,「人們走出文山劇場,若去逛夜市,就會發現夜市的空間感,跟《Dear all》舞台上一模一樣。」
而這齣《Dear all》沒有結尾。李銘宸則說明,他希望看完這齣戲的感覺,不是「看完了」,而是每個人看完《Dear all》後,能帶著疑惑、帶著感覺,繼續回到生活中,用不一樣的角度看待每一件生活發生的事。
REFERENCE
【藝壇焦點】台新獎大展 藝術跨領域對話
【藝壇焦點】12th台新獎大獎 蘇育賢獲獎
【藝壇焦點】Dear all,為何要用Dear all?
【藝壇焦點】蘇育賢花山牆 火燒的富貴
【藝壇焦點】高俊宏 讓廢墟慢慢緩緩地說
【藝壇焦點】何曉玫 繁複交疊的人際關係
【藝壇焦點】凱吉一歲 音樂如何成為音樂
【台新藝術獎】李銘宸[ 《Dear All》-2013新人新視野-戲劇篇II
REACTIONS
0
0
0
0
2
熱門新聞
1
藝術的洗腦與洗腦的藝術
詮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之視域,中國嘉德2022春季拍賣會以「5+5+5:中國當代藝術特展」特別專題,隆重呈現!
(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第20屆台新藝術獎】牯嶺街小劇場節目橫掃二獎項 人力飛行劇團《感傷旅行》、《王子.哈姆雷特》兩作品獲獎豐收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以遊戲引擎動畫創作獲視覺藝術獎
「極微輸入:演算音像集」音像藝術節集結國內外近20位電子音樂家與藝術家,7月1日C-LAB登場!
ACC 台灣2022年獎助計畫受獎人名單出爐,共8位/組藝術家及團體獲獎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7/2週六下午2點 獎項揭曉線上直播
藝術家張恩滿登德國卡塞爾文件展,從「非洲大蝸牛」探討臺灣原住民面對入侵物種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 楊登棋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時事觀點【第20屆台新藝術獎】牯嶺街小劇場節目橫掃二獎項 人力飛行劇團《感傷旅行》、《王子.哈姆雷特》兩作品獲獎豐收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以遊戲引擎動畫創作獲視覺藝術獎
2022-07-02|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