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30|撰文者:王士源
活躍於20世紀初的德國記者席維亞‧馮‧哈德(Sylvia von Harden),也許是德國藝術家奧托‧迪克斯(Otto Dix)畫筆下最出名的一位人物,更或許是繪畫史上最廣為人知的記者。
席維亞‧馮‧哈德在任職記者期間,於英國與德國兩地發表了大量新聞報導,同時也是一位詩人,有過2本詩集出版。
奧托‧迪克斯畫筆下的〈記者席維亞‧馮‧哈德肖像(Portrait of the Journalist Sylvia von Harde)〉,描繪新女性哈德大喇喇坐在咖啡廳椅子上,菸抽一半,頂個鮑伯頭,臉上戴著單邊眼鏡,神情姿態輕鬆愜意,毫不在意別人對她的眼光。
而哈德面前的圓桌,擺放了一杯調酒、一盒抽菸用的火柴盒,以及一盒香菸;在香菸的盒子上,還寫上哈德的名子「Sylvia Harden」。這幅迪克斯描繪席維亞‧馮‧哈德的肖像畫,精準呈現一次世界大戰後,女權運動解放的時代氛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女性不工作,更不能參加公眾事務,但迫於戰時的人力動員,女性開始接替戰時的人力空缺,走出家庭開始工作,甚至成為軍隊士兵,使地位大幅提升。一次大戰結束後,女權運動蔚然而起。1920年代,許多國家漸漸認可女性在法律上的地位,也對女性釋出了參與政治的投票權力。
而正是在1920年代,有天席維亞‧馮‧哈德與奧托‧迪克斯在街上相遇,迪克斯瞧見哈德,對她說,「我必須畫妳!我必須!……妳代表了整個時代!」。
哈德跟他說,「所以你想畫我乏善可陳的眼睛,我豐腴的耳朵,我長鼻子,我薄嘴唇;你想畫我長手、短腿、大腳,這些只能把人嚇跑,而沒辦法取悅任何人的東西嗎?」
迪克斯聽了回覆道,「妳有出色的個人特質,那會讓一張肖像,表現出一個時代關注的不再是一個女性的外在美,而是她的心理樣態。」
這幅〈記者席維亞‧馮‧哈德肖像〉,最後成為奧托‧迪克斯的代表作之一,現藏於法國龐畢度(Centre Georges Pompidou)中,,在70 Million by Hold Your Horses中的第2:15秒出現,有發現嗎?
REFERENCE
【看Youtube學藝術第二季 】Google Art Project
【1】波提切利,〈維納斯的誕生〉
【2】馬奈,〈奧林匹亞〉
【3】德拉克拉瓦,〈自由領導人民〉
【4】克林姆,〈吻〉
【5】夏卡爾,〈新娘〉
【6】傑利柯,〈梅杜薩之筏〉
【7】孟克,〈吶喊〉
【8】大衛,〈馬拉之死〉
【9】米開朗基羅,〈創造亞當〉
【10】卡拉瓦喬,〈莎樂美接收施洗者約翰的頭〉
【11】安迪‧沃荷,〈瑪麗蓮夢露〉
【12】雷內‧馬格利特,〈男人之子〉
【13】梵谷,〈耳朵綁上繃帶的自畫像〉
【14】梵谷,〈向日葵〉
【15】委拉斯奎茲,〈宮女〉
【17】芙烈達‧卡蘿,〈戴荊棘和蜂鳥項鍊的自畫像〉
【18】林布蘭,〈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
【19】畢卡索,〈坐著的朵拉‧馬爾〉
【20】小漢斯‧霍爾拜因,〈亨利八世〉
【21】維梅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22】不知名畫家,〈蓋布愛樂‧黛思翠及其姊妹〉
【23】杜奇歐,〈端坐寶座的聖母與聖嬰及六位天使〉
【24】奧托‧迪克斯,〈記者席維亞‧馮‧哈德肖像〉
【25】達文西,〈最後的晚餐〉
【看Youtube學藝術第二季 】Google Art Project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2025 展前熱身,展商名單及亮眼計畫公開,推出首屆《新生維度藝術家獎》
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114年「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初選徵件4月7日開跑!
首都藝術中心領軍台灣藝術家 進軍2025 BAMA釜山國際藝術博覽會
不只是燈火輝煌——邱杰森、莫珊嵐談「2025台灣燈會在桃園」中的藝術策展經驗
打造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4月25日正式開館,4月8日起試營運,三大展覽搶先看
小說為骨、藝術為肉,有章藝術博物館「陳美玲」重現1960至1990年代台灣女性的韌性
類比至數位時代的影像生產,北美館「時代劇場」探問當代影像的複數演繹
2025《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市場總值按年下跌,較低價位市場持續蓬勃,交易數量仍增加
川普祭出的「對等關稅」與「恢復美國歷史的真相與理智」將會對美國藝文產業帶來何種衝擊?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藝術機構洪建全基金會三大計畫 點燃台北當代藝火 4月起接力推出委託、策畫鉅作——許哲瑜「災變論」、「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李奧森「Stereoblind」
2025-04-10|撰文者:洪建全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