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聯展策展

當身體作為一種容器:從走讀展場,採集關於身體的線索

身體的身體段存真彰化縣立美術館張般源陳安琦

2022-08-17|撰文者:張家馨

彰化縣立美術館最新的一檔聯展「身體的身體」,展場中並未看見過多身體外在肉體形象的作品,反而在入口處映入眼簾的是一排移動式佈告欄,上面張貼著具有「醜水」(bái súi)美學書寫的字體和圖案繪製而成的賀聯,並在新年紅的春聯紙上大大寫下「展出成功」四個字。令人聯想起地方性展演空間中,由里長或議長等長官贈送、且印有標楷或隸書字體的慶祝對聯,讓即將入門看展的觀者產生空間錯置的誤會。而這些祝賀聯其實是展覽中其中一位參展藝術家李彥緯(1993-)的作品。
李彥緯作品-〈展出成功〉,2022,壓克力顏料、賀聯,依場地而定。圖 / 策展人提供。
隨著展場指引慢慢走進館內,李彥緯的〈展出成功〉仍若無其事的掛置在顧展人員駐點的櫃台後方,成功地偽裝成來自親朋好友贈送的祝賀,只是任何關於贈予者的線索,像是名字、紅色印章落款、隸屬單位等字樣全都缺席。而瀏覽至其他作品後會發現,這是一檔全由不同表現技法的架上藝術來回應當前社會環境,以探討身體作為一種容器,裝載藝術家個人的生命經驗、當前社會狀態、身處的文化體系,或與他人之間關係等議題的展覽。
李彥緯作品-〈展出成功〉,2022,壓克力顏料、賀聯,依場地而定。圖 / 策展人提供。
「身體的身體」由十位八〇後的藝術家共同組成,其中包含陳羿叡、林煌彥、陳奕龍、陳昱凱、張般源、伍耕、許晉瑜、李彥緯、陳安琦、陳岳宏,邀請到東海大學美術系專任助理教授段存真擔任策展人。本次展覽中在空間與佈展上並無過多的探尋與變形,而是採用一種「走讀」的方式,在展場中藉由作品動線、文字敘述等,隨著身體參與在展場的過程中,同時亦能夠採集到策展人在不同角落中置放關於展覽的蛛絲馬跡。
「身體的身體」展覽現場。圖 / 策展人提供。
「身體的身體」展覽現場。圖 / 策展人提供。
「身體的身體」展覽現場。圖 / 策展人提供。

因此在入口處置放著李彥緯的作品,以當代藝術與地方傳統文化美學的差異做為開場,同時還有著十位參展藝術家的創作自述影片,作為第一道線索的提供。進入展場後的左手邊則是擺放著策展人的展覽論述,在影像之後以文字敘述的方式加以說明,像是在遊戲中拿到金鑰匙解開寶箱後,進一步揭示整檔展覽的架構。而走到每件作品旁湊近觀看時,作品卡除了寫上作品名稱、創作年代、創作媒材、作品理念等基本資訊外,還標註著它是屬於「寓言身體」、「行為身體」、「凝視身體」、「游牧身體」、「符碼身體」的任何一項子題。這些細節都是策展人留給觀者的觀看索引。
緊接著,作為展場內第一件迎接觀眾的作品,陳奕龍(1988-)破題點出現代青年普遍遭遇的問題。畫面中講述著崇高的武士在現代若無用武之地,面對現實仍需拿扛起鋤頭耕農、握著鐵鍬挖礦、拿著掃具清潔。在這個世代中,幾乎每個人都身兼多職,上演著四處斜槓的走跳人生,不斷找尋這個社會上屬於自己的安身之處。
「身體的身體」展覽現場。圖 / 策展人提供。
陳奕龍作品-〈斜槓武士-4〉(左)、〈斜槓武士-5〉(右),2020,壓克力顏料、畫布、銅箔,120x80cm。圖 / 策展人提供。
展場中,作品卡會寫上每一項策展子題以及作品解說。圖為陳安琦作品。圖 / 策展人提供。

段存真指出,這次的策展方式與過往他的策展經驗很大不同的是,十位參展藝術家有一半以上都是九〇後,他們的創作語彙以及關心的議題,與七〇後的他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他發現,現在年輕的創作者因著大環境影響,在創作上被賦予了高度充分的理由與自由,能夠關心自己真正好奇的議題,甚至說,被賦予花上更多的時間、竭盡所能地利用各樣奇特,或非正統的方式來反映自我的感受與自我存在的權利也不為過。
「我認為現代主義的終結迎來的後現代,諭示著我們對信仰(指藝術)的瓦解。在這樣的前提下,此次策展的觀點並不是將身體當作信仰,更像是把身體當作一個質疑。」段存真認為,以人為主的文明世界裡,身體一直是彰顯自我存在的重要形象,但是當它在後現代或當前的藝術環境中,我們經歷了將藝術從信仰轉變成質疑後,身體不再是符號般的象徵、不再是圖像的概念。因此在這檔展覽上雖然以「身體的身體」命名,但並非全然探討著藝術中的身體性,或者關於身體形象的觀察,而是試論它如何作為藝術創作者觀察社會、擔憂社會、質疑社會的載體或武器。
「身體的身體」展覽現場。圖 / 策展人提供。
正如陳岳宏(1997-)的作品中,藉著藝術家身體勞動捏塑出的人體,或者是在他的繪畫中以硬邊又平整的線條、少了血色與肉色的皮膚,宛如AI人工智慧下合成的人物角色,進一步的向科技結合,使之成為電子數位介面與軟、硬體數位設備的傀儡,這是給當前人們過度依賴科技的未來啟示錄;又或者是張般源(1991)作品看起來像是被變形的器官,那是來自於藝術家在消防役時期救護經驗下,觸發一系列的藝術實踐《下潛至銀河路徑的想像》。他將共享數位平台上的病理數據,作為重建人類身體的基礎,並透過創建一系列的類數位圖像,試圖想像未來世界的化石與基礎物種。他們將生物或數位科技快速進展的焦慮體現在藝術創作中,沒有如古希臘時期對身體美感的展現,而是擔憂著數位環境對人類身分地位的取代與威脅。
陳岳宏作品-〈實況播報員〉,2022,複合材料,尺寸依場地而定。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陳岳宏作品-〈身體的表達形式〉,2022,壓克力、畫布,117x91cm。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張般源作品-〈Untitled (Image 5; 圖鑑編號 5)〉,2021,壓克力於木板,120x120cm。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身體的身體」展覽現場。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張般源作品-〈Untitled (泥)〉,2021,SLA 光敏樹脂輸出,30x30x59.1cm。圖 / 藝術家提供。

但是當看到許晉瑜(1992-)和伍耕(1992-)的作品時,他們則是將參照的方向回到自我本身,重視身體感知和感性意識的再現。在許晉瑜的作品中,超現實的構圖方式,將人物縮小、部署、調度、鋪陳在各個場景,具有操縱意味的構成畫布上的烏托邦世界,就像是藝術家個人對每一種生活狀態的想像和投射,以一種旁觀者的角度,凝視她所創造出的虛擬世界。而在伍耕的作品則是將自身於山間生活,曾經看見的、撿拾的、收藏的一草一木,透過繪畫的方式再現出來。作為一個長期關注於大自然的漫遊者,總能在他作品中看見不同於以往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觀看視角,透過滑潤的筆觸和顏色,重現濕氣瀰漫的山景氛圍。
許晉瑜作品-〈彩虹雨〉,2021,油彩、壓克力,95x160cm、22x27cm。圖 / 策展人提供。
許晉瑜作品-〈小燈泡〉,2022,油彩、壓克力,75x135cm。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伍耕作品-〈草葉集四〉(左),2022,木板裱麻布,120x85x5cm、90x45cm,〈草葉集二〉(中),2022,木板裱麻布,105x75x5cm、115x100cm,〈草葉集一〉(右),2022,木板裱麻布,120x120cm。圖 / 策展人提供。

上述提到的藝術家因著現代的世代氛圍,能夠坦蕩甚至是傲嬌的透過創作回應社會上敏感的議題與自我生命經驗的真實感受,它既豐富又多元,但卻無法忘懷從古典繪畫至現代,替當前的我們鋪上一段進程的道路。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繪畫,身體被再現的主要訴求大多依附在聖經或神話故事等文本上;1940年行動繪畫的崛起,以大張旗鼓的潑灑顏料,強調身體在繪畫中的律動、參與,將原本為配角的身體變成繪畫中的主角;1960年代末期,美國第二波婦女運動影響整個西方世界後,歐美女性主義思想蓬勃發展,女性主義藝術家開始以身體的外在形象創作,以宣示女性意識的抬頭;1980年代末期,後殖民主義崛起,身體更做為政治因素下造成文化落差的彰顯。
而在陳昱凱(1991-)、陳羿叡(1985-)或林煌彥(1986-)的作品則是讓人想起當時候行動繪畫,毫不避諱地坦露出身體在繪畫中的大量勞動。陳昱凱的創作跳脫畫布框架,並以現成物為繪畫的載體,由藝術家拾獲現成物的形狀和上面舊有的符號資訊作為引導他繪畫手勢的軌跡。
如此一來,畫面中並未有著精緻的油畫打底或者明確指涉的對象物,而是直覺地隨著物件的個性,透過噴漆留下來既放肆又不規則邊緣線、壓克力顏料彼此之間狂傲的疊加與覆蓋,顏色彼此融合卻又不顧它人眼光,順勢、自然、隨興的滴流著。在這樣構成的過程裡,即便呈現出來的筆觸是狂亂與爆裂的,仍舊映照出藝術家繪畫過程,身體與媒材間的關係是如此從容的相互扶持。
陳昱凱作品-〈顯微鏡〉,2020,壓克力、木材、環氧樹脂、油彩,90x110cm。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陳昱凱作品-〈晝夜線〉,2022,壓克力、木材、碳粉,120x66x5cm。圖 / 策展人提供。
相較於陳昱凱繪畫中的激昂與喧嘩,陳羿叡(1985-)或林煌彥(1986-)的創作卻是安靜與平穩。這一份平穩是來自於藝術家創作過程中反覆操作顏料與打磨基底,讓身體沉靜於不斷重置又重複的動作,甚至是在陳羿叡的作品裡,因著反覆上色又磨平的過程,將畫面帶到一個宛如鍍上透明薄膜透出光澤,呈現出近乎完好無暇的狀態。
陳羿叡作品-〈天空即海的顏色〉,2022,油彩、畫布、木板,100x108cm。圖 / 藝術家提供。
陳羿叡作品於展覽現場。圖 / 策展人提供。

到了林煌彥的作品,則是將這一份過程保留在對動物、草地與背景的細節堆積。因此在他的繪畫中,不斷變換筆觸的大小與規格,毫不放棄任何一個可以填滿的角落,使自己在創作的過程能夠全然的投入在一定的規律和節奏中,從背景基底的打磨到顏料的塗抹,來回操作與這些具有機械式意味的動作,冷靜的旁聽身體在整趟過程中手握器具時,迴旋在畫布上敲打和碰撞的聲音。
這時候在看到陳安琦(1993-)的陶塑,以高跟鞋的外型嘗試變形或偽造成牙齒或骨骼的結構。在現今文化與性別相對進步與平權的世代中,身為女性的她,仍然採著那一份大眾對女性外表高度期待的憤恨不平。因此透過高跟鞋具美麗、時尚、自信、女性、性感等語彙,從而反映出即便穿上它有多不適與不便,卻因著自古以來長時間在男性主導的社會下,女性作為容貌相爭,既美麗又犀利的武器之一
林煌彥作品-〈聖域-星宇〉,2019,油彩、畫布,100x100cm。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陳安琦作品-〈標本〉,2021,瓷土,13.5x13.5x30。圖 / 策展人提供。
陳安琦作品於展覽現場。圖 / 策展人提供。
籌備展覽的這一年時間裡,段存真的策展方法將自己拉近藝術家的生活,從中瞭解藝術家從過去到現在的創作脈絡,並發現這十位參展藝術家雖然年齡相仿,在創作中對身體的訴求與詮釋方式卻是大相逕庭。他說,希望策展人和藝術家能夠像是一個團隊,而他在裡面扮演的角色像是提供旁觀者的角度,看見藝術家未曾發現的細節,再進一步相互談論作品,從而碰撞出整個展覽的呈現。
段存真認為,我們身處的這個世代所有東西都快速變動著,包含藝術世界也是。正因為如此,在當代藝術中藝術家對身體的描述來到一個新起點。若將身體視為人的主體、跟社會接觸和存在的媒介,它就像是創作者個人對身體的主述,存在著更加多元,甚至是能夠再現當前社會狀態與文化體系,透過身體進一步審視出有關於不同性別、種族、階級等差異的特徵。而此檔展覽或許可作為2022年前後五至十年當今社會現象的詮釋,但在我們對藝術信仰破碎後並生存在這動盪與恆動的世界裡,往後身體在藝術創作中還原社會狀態、顯現文化差異、再現身體的勞動、自我內心觀照等面向,或許會走向更加抽象與廣泛的表現形式。

展覽資訊

「身體的身體」
策展人 | 段存真
展覽日期 | 2022-08-09 ~ 2022-08-21
展覽地點 | 彰化縣立美術館 (彰化縣彰化市卦山路3號5樓 展示室A)
藝術家 | 陳羿叡、林煌彥、陳奕龍、陳昱凱、張般源、伍耕、許晉瑜、李彥緯、陳安琦、陳岳宏
「身體的身體」展覽主視覺。圖 / 藝術家提供。

身體的身體段存真彰化縣立美術館張般源陳安琦
REACTIONS
喜愛

3

好美

1

1

5

厲害

2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