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桃園科技藝術節:表演、視覺與科技跨領域合作的一粒麥子
2022-09-05|撰文者:張家馨
桃園作為國門之都,近年來執行多項大型公共藝術專案與文化建設,特別像是桃園市立美術館、橫山書法藝術館、桃園陽光劇場的興建,以及桃園科技藝術節、國際雕塑創作展、地景藝術節的策辦等,力爭將桃園形塑成藝術綠洲。桃園科技藝術節始於2017年,是全國少數以科技藝術為主題的大型展演活動。今年(2022)迎來第六屆,並以科技跨界表演藝術為主體,透過文本中女性故事的轉譯,討論女性在生命過程中的存在與創造。(註1)
而桃園不僅是國門之都,更享有「千埤之鄉」的美譽,成為本地與其它縣市最大不同的自然景觀。最早「埤塘」的成形是為了儲存雨水、溪水、泉水,以作為農田灌溉所需。長時間下來累積的埤塘與水圳,逐漸形構出台地特殊的自然生態體系。
策展人曾鈺涓因著這樣的地方特色,接應藝術節開展於九月微風徐徐的秋日之際,想像即將吹起埤塘水面的漣漪,伴隨著日出、日落與晚霞不同時段的光輝,暖光與微風的縱橫交織,如同裹上一層焦糖,散發出豐厚溫暖的香氣。這一份漣漪對應在每一位舞者的肢體擺動之上,以具詩意、浪漫、挑起想像視窗的展覽命題,向女性生性爛漫、溫柔婉約的外在形象相呼應,串聯起2022桃園科技藝術節,使觀者進一步抽絲剝繭的開採出「秋光‧塘水‧舞鮮鮮」散落於展場中的麥子與果子。
桃園科技藝術節「秋光‧塘水‧舞鮮鮮」策展人曾鈺涓教授。圖 / 桃園科技藝術節提供。
此次桃園科技藝術節以桃園展演中心為活動場域,在展場入口處映入眼簾的數位裝置〈粼光〉是大橋頭藝術工作室的作品。他們以桃園「千塘之鄉」的地方特色為核心發想,將民眾以埤塘為描繪對象的抽象繪畫,經由數位再現的影像創造,轉換為波光粼粼的流動風景,並結合光結構裝置,創造光影流動的動態互動影像,希望能夠藉著埤塘的意象,喚起即將入場觀展的民眾對於此地的集體意識。
另一件互動裝置於展演中心二樓大廳,安排了走路草農藝團的〈是田水〉。他們同樣以桃園的埤塘及龍潭的魯冰花海(同時也是鍾肇政的著作之一)出發,透過金屬工藝邀請民眾共同參與完成纏花(又稱春仔花)的製作,並搭配機械動力與感測元件,讓風景隨著觀者身體的移動,同時驅動魯冰花的裝置,形塑出互動式的風景裝置,以此串聯起民眾與桃園本地獨有人文與歷史故事。
大橋頭藝術工作室(團隊成員:姜名駿、周學涵、陳重源、張書婷)作品-〈粼光〉,6 (W) × 1 (H) × 2.5 (D) m,LED 燈光互動系統、金屬,2022,展覽地點:桃園展演中心門前廣場。圖 / 桃園科技藝術節提供。
走路草農藝團(團隊成員:陳漢聲、劉星佑)作品-〈是田水〉傳統工藝纏花作品局部照,3 (W) × 0.8 (H) ×3 (D) m,春仔花、金屬、馬達、鐵件,2022,桃園展演中心二樓大廳。圖 / 桃園科技藝術節提供。
而曾鈺涓在表演藝術節目的執行上,則是將展演的舞台特效、動畫設計、音樂作曲獨立規劃,將其解構並分別給不同專業領域的藝術家與單位執行,重新思考聲音、文字、圖像,以及身體在一場表演中跨領域,甚至於跨產業合作的最大可能。
舉例而言,李清照私人劇團感傷動作派的〈妙玉〉,導演劉亮延以臺灣詩人楊牧(1940-2020)於1985年發表的經典長詩《妙玉坐禪》為本,重新轉譯出生於宦官家庭的妙玉(兆欣飾)居於櫳翠庵深宅内院,帶髮修行卻無法超脫凡俗,愛慕賈寶玉的執念。
在舞台的設計上,將當代水墨藝術家簡翊洪(1988-),經閱讀詩句後對妙玉的居所與故事產生的想像,重新繪製一幅長軸作品〈櫳翠庵圖〉,再由VJ視覺林宸萱與參壹玖映像有限公司動畫設計團隊執行,節選藝術家的繪畫元素作為動畫背景,以當代的繪畫色彩及語彙描繪妙玉夢見自己受邀到榮國府,並客居於櫳翠庵修行與講課的日常,以及將棺木當作柳樹,又把柳樹當梅樹,再把梅樹當我身等環節,重新演繹18世紀的文學場景。
李清照私人劇團感傷動作派〈妙玉〉,藝術家簡翊洪繪製的〈櫳翠庵圖〉,紙本設色,265 x 37cm,2020。©簡翊洪。
〈櫳翠庵圖〉局部。©簡翊洪。
〈櫳翠庵圖〉局部。©簡翊洪。
〈櫳翠庵圖〉局部。©簡翊洪。
而在音樂方面原為曲笛、鼓、板等樂器伴奏的崑曲,改帶有藍調節奏的爵士樂曲,是來自曾獲金曲獎的柯智豪作曲。崑曲華麗婉約的特色、歌者聲調抑揚頓挫的唱腔,與現代音樂曲調輕快與多重樂器的組合,重新詮釋妙玉在櫳翠庵悲欣交集、百無聊賴的日常。
另一個表演「婆娑舞集」的〈佇流·雲〉,由團長陳淑卿編舞,以臺灣文學之母鍾肇政(1925-2020)小說《濁流三部曲》其中第三部《流雲》中的銀妹為本,將演出分為「佇流。雲」、「歲月。過」、「濁流。轉」三個段落,表現傳統女性勇敢、勤奮、認真、美麗、安靜的守護家庭的形象,為了愛與家中生計努力工作而犧牲自我。並以六位女舞者對應書中男主角陸志龍欣賞六個女性角色的特質。
在影像的設計上,分為靜態與動態影像,並採用長期關注女性議題藝術家羅惠瑜的創作,藉著花草植物的外在形象與特徵,回應文本中六位女性的性格;花的盛開與綻放、凋落與枯乾,像是人生命的流轉,女性就如同這些花朵一樣,獨自美麗綻放,獨自承擔孤獨與無常。動態影像中,水中流紋會因著氣候與風向的不同,在每次表演產生不同質地與波紋變化,並將影像投影在垂降的纱網裝置,現場舞者隨著這些動態影像帶來互動式的演出。
婆娑舞集作品-〈佇流.雲〉劇照,演出時間:9 月 10 ⽇(六)19:30、9 月 11 ⽇(日)14:30。圖 / 桃園科技藝術節提供。
婆娑舞集作品-〈佇流.雲〉劇照,演出時間:9 月 10 ⽇(六)19:30、9 月 11 ⽇(日)14:30。圖 / 桃園科技藝術節提供。
舞台佈景與呈現效果,則由新媒體藝術家江元皓(1972-)設計,以風景的天際線、城市空間與都市剪影作為基底,將其轉化成一個個簡約線條與質地的立體物件,在舞台上呈現中式古典庭院的造景。他認為,舞台的佈景不僅能夠作為詮釋劇本、輔助表演,並且在視覺上替觀眾補足了更多畫面想像,亦能夠進一步成為一個擁有主體性與自我獨特語彙的舞者,在舞台上同著音樂的節奏與光影變化與之共舞。
〈佇流.雲〉舞台呈現,由藝術家江元皓設計。圖 / 桃園科技藝術節提供。
李清照私人劇團感傷動作派作品-〈妙玉〉劇照,演出時間 9 月 17 ⽇(六)19:30、9 月 18 ⽇(日)14:30。圖 / 桃園科技藝術節提供。
李清照私人劇團感傷動作派作品-〈妙玉〉劇照,演出時間 9 月 17 ⽇(六)19:30、9 月 18 ⽇(日)14:30。圖 / 桃園科技藝術節提供。
隨著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軟硬體設備日趨完善,外在條件的提供已不在話下,技術的創新也不再是阻擋藝術家創新與跨產業合作的隔閡,而是在藝術與數位裝置及電子工程合作表現形式越發多元的同時,試著想像科技與不同媒材共構的數位風景,投注更多跨領域的實驗精神,並以一種具有預告意味的諭示未來媒體藝術的興起,同時思考這一份新興學科在民眾生活將以容易理解與互動的姿態,融入我們的日常。
楊牧翻譯了曹雪芹的《紅樓夢》、簡翊洪翻譯了妙玉的生活環境、劉亮延翻譯了妙玉內心在禪修與世俗誘惑的來回躊躇、兆欣翻譯了文本與劇本中的妙玉,全然進入她的世界;鍾肇政解釋了銀妹的人生、陳淑卿解釋了鍾肇政的《流雲》、羅惠瑜解釋了陸志龍的眼神、江元皓解釋了所有人物的生活場景。本屆的桃園科技藝術節,曾鈺涓嘗試突破的是與本地連結以及落實在民眾生活為前提,以文學中的經典場景與角色出發,經由多層藝術語言的翻譯,將兩場不同的表演與文本,藉著創作者對故事與劇情的理解,重新構成具當代語彙的新文本。
一粒麥子若不讓它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註2),而這種「死」就像是把自己推到最高難度、最難以成功跨領域共構的邊陲,面對著不同文化背景或專業領域的創作者,思考如何突破中間尚未相交的點,使之站在一條共通語言線上。但若是死了(指實際朝往最難以達成的地方挑戰),或許在未來對臺灣科技與藝術跨領域的結合,能夠結出更多的子粒,透過民眾參與共製的創作、經過展演場地與作品產生互動、進到表演場內觀展的同時,落下新媒體藝術於一般觀者對它的理解、向外拓延發展、甚至成立專門學科的果實。
不可忽略的是,妙玉的博學聰穎,卻也極端孤傲,即便家道敗落,帶髮修行仍無法放棄世俗誘惑;而銀妹憑藉自己那一股勇敢、勤勞與堅強的個性,走出原生家庭的務農日常,勇敢追愛、離家遠去。在這兩場表演中,曾鈺涓汲取文本全然不同時空背景的女性,提供觀眾理解過往傳統女性的社經地位,身處於被剝奪自由意志並遵循著「非明文規定」的社會規範。相較於當今社會的文化體系,以及當代藝術中能夠大膽地談論各式議題、泯除與挑戰過往曾經拉起過的界線、文化與跨產業的交織共構,何能與當時候被禁聲表達自己的女性相比?
因而在此次活動中,曾鈺涓希望能藉著科技藝術裝置作品呈現在地的生命網絡系統外,藉著民眾參與的共創工作坊、互動機動裝置與藝術展演,將藝術帶入公共生活的實踐。並透過具脈絡性的展演規劃,將跨界表演藝術進化為讓所有藝術界線消失的一粒麥子。
註1:節選自曾鈺涓策展論述
註2:原文為聖經「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十二23-26)
桃園科技藝術節表演藝術節目表。
延伸閱讀 |
.2022 TAxT桃園科技藝術節「前進之路」科技藝術跨域展演,8/18起開放索票!
.記憶在腦中跳舞成為清澈的故事:2022年桃園科技藝術節「秋光‧塘水‧舞鮮鮮」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金車文藝中心首項書寫類補助計畫「2025金車藝文書寫工作坊」開放徵件中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隱蔽與意識之下的科技馴化:「上線中-網路藝術展」
2023-08-29|撰文者:王襦萱6026
記憶在腦中跳舞成為清澈的故事:2022年桃園科技藝術節「秋光‧塘水‧舞鮮鮮」
2022-08-29|撰文者:2022年桃園科技藝術節策展人 / 曾鈺涓1703
富貴三義美術館呈現「材境交匯」石•陶•鐵的材質重塑創新之美 創作聯展,再詮釋媒介、形式、創新之間的觀點交匯
2024-11-22|撰文者:富貴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20
「一根香蕉」震撼藝術市場!以高達兩億台幣成交,時隔多年再度引起藝術圈熱議
2024-11-22|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396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350
約瑟夫.波依斯的藝術與環境行動:以自然之名重塑未來
2024-11-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