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5|撰文者:林侑澂
藝術品的媒材經常與科技的發展存在著彼此推動的關係。當代藝術所討論的題材經常是領先於生活的,於是元宇宙、擴增現實和沉浸式劇場等等新的形式也隨之越來越受重視。2022年的秋天,高雄市立美術館與備受國際肯定的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合作,發表了《X人稱—黃心健的元宇宙劇場》個展。完整地精選了藝術家數年的代表作品,從技術、題材和策展上分享在藝術創作新的可能。
黃心健,《阿根廷我可以跟你跳一支舞嗎》:有感於老建築的豐富的故事性,黃心建將其結構與動態捕捉技術串聯。隨著觀眾身體的互動,形成了不斷解構重組的動態畫面。圖/黃心健提供
我們所處的當代,數位科技與網路迅速發展。虛擬的概念也從原先「實體的備份」開始朝向「新型態的真實」演進。或者更簡單點說-「虛擬與實體的脫鉤,是一個逐漸加速的進行式。」如1970年代美元與黃金存量的脫鉤到近年被熱議的NFT機制,均是虛擬事物越來越具有主體性的案例。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VR)和延展實境(Extended Reality,XR)等技術的發展緊密扣合著這個趨勢,也逐漸成為了感受趨勢的最直接方式。
黃心健,蘊空雕塑系列《無行》:從前往敦煌研究的經驗出發,將宗教裡飛天、臥佛、五蘊皆空的概念與太空人離開地球的狀態銜接。詮釋著黃心健對於「頓悟」、「人類完美狀態」的想像。圖/黃心健提供
藝術家黃心健曾從事新媒體、裝置藝術、機械裝置、數位版畫、雕塑等類型的創作,多元的經驗如今在虛擬實境的領域中融為一體。在製作上,黃心健擅用劇場搭建的思維建立架構,過程中反覆修正、讓細節不斷地深刻化。並投注了大量的精神處理、 研發技術,讓充滿想像力的宇宙能夠越來越細緻。
黃心健,《血脈之線》:以兩位直系血親的面容為基礎,透過3D掃描和自製的程式,將兩者的色彩特徵點對點連結。最終透過3D列印的方式,詮釋著親人之間千絲萬縷的遺傳與牽絆。圖/黃心健提供
藝術史中多數的藝術形式,都需要考量作品的物質性與展呈方式。例如雕塑在創作時考慮需要打磨的程度、造型與重量的平衡,發表時需要考量氣候、光線的強弱方向等等。這些取捨經常也是藝術品的精神所在。然而在虛擬實境中,種種的元素都被高度掌控,即使黃心健在許多作品中架構了月球和宇宙、模擬了無重力狀態,卻也不再需要打造一個實體、等比例的空間,並安裝巨大的無重力設施。
黃心健,《千眼之城》:影音一部分與中東舞蹈家合作,將舞蹈動態與攝影機的運鏡結合、並且實時投影在舞台的背景之中。另一部分則是運用全頻掃描機,搜索日常環境中隱藏的針孔攝影設備。並將所有的訊號集結成複合式錄像,反應隱藏在社會之中的影像世界。圖/黃心健提供
在虛擬實境的範疇中,藝術家所受到的物質限制幾乎都被排除了。從造型、質感、光線或相對位置等等,均能夠更全面掌控。在此條件下,藝術家能夠更有野心地實踐創作,進而讓天馬行空的想像最好地實現。但是於此同時,越是自由的媒材,往往越無法藏拙。為追求更好的呈現,黃心健不單純是使用技術,也同時在軟硬體的研究上持續地進行各種的實驗。
熱門新聞
1
打造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4月25日正式開館,4月8日起試營運,三大展覽搶先看
川普祭出的「對等關稅」與「恢復美國歷史的真相與理智」將會對美國藝文產業帶來何種衝擊?
第六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正式揭開序幕!釋出多項預告專案,設立「專業日」 打造國內外藝術專業人士深度交流平台
洪建全基金會三大計畫 點燃台北當代藝火 4月起接力推出委託、策畫鉅作——許哲瑜「災變論」、「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李奧森「Stereoblind」
國美館x龐畢度中心「無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盛大開幕 呈現聲音藝術史上指標性藝術家
史博館「大家的歷史 歷史的大家」系列特展,從水墨、雕塑、油畫、版畫呈現臺灣藝術的多元樣貌
2025《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市場總值按年下跌,較低價位市場持續蓬勃,交易數量仍增加
2025「堤頂之星2.0」年度邀請展《作為夥伴的我們》: 探索視覺藝術產業中的合作模式與互動機制
劉慧中的「失落秘境」
國立歷史博物館「李奇茂百年展」, 呈現藝術家多幅從未公開鉅作與最後遺作〈天馬〉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美術館穿越時空的彩色四季:抽象繪畫大師陳正雄90大展 《一位抽象畫家與他的收藏》高美館璀璨登場
2025-02-14|撰文者:高雄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2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