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3|撰文者:胡鐘尹 HU Jungyi
在人類探索天文宇宙的歷史中,很早就發現星體有時會以「團塊」的型態構成,而「星雲」又常泛指為「瀰漫星雲」(Diffuse nebula),它們也代表著宇宙形成之初,由抽象到具體的聚散、擴張過程。
而哲學家斯賓諾莎(Baruch de Spinoza)把宇宙的存在,指稱為唯一的實體(substance),它們從中區分「能產的自然Natura naturans」(上帝、宇宙自然)與「所產的自然Natura naturata」(萬物、生命體與物質)兩個面向,把上帝和自然等同起來,生命的創造力量與邏輯,在一個意義上皆來自於自然法則(nature law)的運作,是內在性而非超越性的。
氣 Aura, oil on canvas, 145.5x112cm (80F), 2010。圖/紅野畫廊提供
大宇宙 Universe, oil on canvas, 130x162cm (100F), 2005。圖/紅野畫廊提供
若我們將這種創造與被創造物,它們於內在力量的合而為一,解釋鄭瓊娟繪畫裡的潛意識、自我、精神和自然,即為從抽象意識,轉換為具體型態的過程。觀看她作品的流動與漫遊,如感受到「意識的星雲」在繪畫中產生氣流狀的線條,一種「內觀宇宙」,透過不同的自然和生命體形式表徵出來。
鄭瓊娟的繪畫有時以形象化的「姿態」展現,例如:植樹花朵、山影、星軌、雲朵、氣流、意識的線條及邊界。它們既不代表現實世界的具體植物,也不是某個自然景觀的摹寫再現,它們是她的「心之花」與「內觀宇宙」。由「星雲」聚散、瀰漫的運動狀態,理解鄭瓊娟繪畫裡的抽象性,是從她的心理和繪畫生成過程,回應她所在意的純粹感知世界。
曨曨 Twilight, acrylic on canvas, 38x45.5cm (8F), 2016。圖/紅野畫廊提供
雀 High-spirited, acrylic on canvas, 31.5x41cm (6F), 2018。圖/紅野畫廊提供
在思想背景上,她旅居日本後接觸到約瑟夫.墨菲(Joseph Denis Murphy)的《潛意識的力量》,書中談及對於如何透過心想、內在信念的操練、凝聚,來使潛意識轉換為自我機運的心念法則,將抽象精神力轉化為現實力量,此種觀念使她深受觸動。
凝 Gaze, acrylic on canvas, 60x49.5cm (15F), 2013。圖/紅野畫廊提供
就創作的操作面來看,鄭瓊娟的作品不打草稿,來自回憶、思索或心中的抽象感知內容出現後,她直接在畫布作畫。即使作品中常有自然的元素,但在她的繪畫裡,更傾向為內在宇宙與外在自然的呼應。透過感知形成「心理圖像」,最後使這種「象」(抽象狀態的表徵)轉化成視覺上的「相」(視覺的具體樣貌)。因不先預期最終的製圖成果,起先的「心理圖像」,也可能受感覺或想法的變化,就像天體及星雲,經由不同磁場、引力、附近高光度恆星的輻射與電離形成不同光色,或星球碎片相互碰撞產生改變。
泳 Movement, oil on canvas, 45x53cm (10F), 2005。圖/紅野畫廊提供
鄭瓊娟的創作不依形而摹,強調生命聚散與擴張的過程,「自然並不是一個固定的自身完成之物,可以離開精神而獨立存在,反之,惟有在精神裡自然才達到它的目的和真理。」— 黑格爾(G. W. F. Hegel)《小邏輯》
而繪畫中氣蘊飽滿與渾厚的氣息,是鄭瓊娟在內在精神中,將感知外化為生命力表現。另一方面,在繪畫的技法處理上,也有種格外敏銳的筆端觸知,特別在形與形之間,以及體積與背景即將要融合的瞬間,採用內旋式的運筆表現氣韻,或用畫刀、細筆勾劃雷電、身體神經系統般的細線,讓作品中的描繪物,叢聚為能量的團塊。它們:發電、擴張、燃燒、崩散、外化與內縮,以單叢的氣旋,連接、聚合至繪畫整體的宇宙中。
翔 Hover, oil on canvas, 72.5x91cm (30F), 2005。圖/紅野畫廊提供
她的繪畫視角常也是「局部」的,在氣息與內蘊的豐沛性上,帶有廣闊的格局。描繪生命體的方式,通常以兩種不同的力量氣質展現,一是輕柔如煙、氣、羽毛的筆法,表現大隱於蒼穹的無形生命,二是用蘸滿顏料的畫筆在畫面上以「渾」、「運」,拖曳與點繪的方法,象徵意識的擴張,之於宇宙整體與虛空中,生長、轉化成個體生命的狀態。
鴻 Imposing, acrylic on canvas, 60.5x72.5cm (20F), 2014。圖/紅野畫廊提供
頌 Anthem, acrylic on canvas, 41x31.5cm (6F), 2018。圖/紅野畫廊提供
鄭瓊娟的藝術,始終呼應著她人生旅途中「自由追求」及「心念法則」信仰。藉由體察生命整體的「意識星雲」與回應個人的「內觀宇宙」,兩者相互作用下,表現為動態的生命統一體,引領精神意象的穿越。
湍 Torrent, acrylic on canvas, 162.5x112cm (100P), 2019。圖/紅野畫廊提供
熱門新聞
1
打造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4月25日正式開館,4月8日起試營運,三大展覽搶先看
川普祭出的「對等關稅」與「恢復美國歷史的真相與理智」將會對美國藝文產業帶來何種衝擊?
洪建全基金會三大計畫 點燃台北當代藝火 4月起接力推出委託、策畫鉅作——許哲瑜「災變論」、「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李奧森「Stereoblind」
史博館「大家的歷史 歷史的大家」系列特展,從水墨、雕塑、油畫、版畫呈現臺灣藝術的多元樣貌
2025《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市場總值按年下跌,較低價位市場持續蓬勃,交易數量仍增加
國美館x龐畢度中心「無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盛大開幕 呈現聲音藝術史上指標性藝術家
2025「堤頂之星2.0」年度邀請展《作為夥伴的我們》: 探索視覺藝術產業中的合作模式與互動機制
國立歷史博物館「李奇茂百年展」, 呈現藝術家多幅從未公開鉅作與最後遺作〈天馬〉
「亞洲獨立藝術空間歷史與檔案」國際論壇4月11日登場,國際策展人齊聚探討亞洲獨立藝術空間的發展
劉慧中的「失落秘境」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徵件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2025-03-31|撰文者: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