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焦點人物

當代藝術訪談個展

從觀念性的辯證到筆記本上的日常:張文菀最新個展,在手稿中尋找自身觀看物件的方式

德鴻畫廊張文菀筆記本在想什麼筆記本

2023-05-11|撰文者:張家馨

張文菀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簡稱北藝大)美術系,後繼續攻讀北藝大美術學系雕塑組研究所,並於去年(2022)完成學業。學院出身的她,手裡握有紮實的刻畫技巧,但縱觀其創作脈絡,她似乎只把過去這些技術涵養作為達到個人目的的一種媒介。因此即便在張文菀的作品中蘊藏了大量身體的勞動性,卻非但為藝術家想要彰顯的議題,而是希望揭露眼下所見之物的嶄新意義層次。

張文菀在創作自述中借引了懷疑論美學(註1)的訴求-藝術的本質不是追求超自然的存在,也不只是對現實的忠實反映或是抒發內心的表現,而是在於對現實的批評。這份批評並非帶有否定與負面的意涵,更趨向於將熟悉的事物提出檢討與發問,從而得到新的發現、選擇和理解,在日常物件中挑起人們對對象物的既定印象,挑戰眾人的觀看方式,並將觀者作為創作中介,以串起作品總體的思辨路徑。

 張文菀曾經發表過的作品《天然手工皂》或是與它有著呼應關係的《使用過的天然手工皂》,兩者皆以大理石作為媒材,擬仿了眾人對肥皂應有的既定印象,像是它的外型、大小、中間刻有的品牌標籤、光澤度、圓弧線、透明感等。透過上述細節的刻畫、現成物肥皂架的共同展呈,甚至作品的命題方式,都將觀眾引導至藝術家創作目的—是再現一塊肥皂。實際上,她留存了大理石本身的紋理,並未刻意隱藏材質本身蘊含的語彙,但在本質上它只是一塊經過雕琢、打磨、烙印著相似圖像的石頭,藉此探討了藝術品與物品的差異性,以及質疑我們對物件本身的描述和定義又是什麼。
張文菀,《天然手工皂》-五顆組,2020,大理石,50x12.5x5cm。圖 / 藝術家提供。
張文菀,《天然手工皂》,2022,大理石、現成物,14x8.5x5cm。圖 / 藝術家提供。

張文菀,《使用過的天然手工皂III》,2022,大理石、玉石、現成物,14x10x4.5cm。圖 / 藝術家提供。

張文菀也曾針對立體作品與展台之間的關係提出疑問。她認為,展台在過往現代藝術或當代藝術扮演的角色總附屬在作品之上,若脫離了作品本身,僅能作為一個長形、規矩的立方體。本著這樣的前提,張文菀在大學時期的創作〈難以處置〉將原先應當放置作品的展台立面加添了一個尖銳的錐狀體,使雕塑作品難以佇立於此地,有了無法放置的理由。

張文菀沿襲了觀念藝術(Conceptual Art)中,主張作品牽涉的概念大過於其中的物質性,跳脫傳統美學的框架。1960年代的觀念藝術家基於對視覺藝術的徹底反思,認為概念比視覺或美學的表達更重要、更具根本性,遂出現辯證式的創作類型,並為非物質性的語言、文字、音訊等表述材料,建構等值於可見物的平行美學(註2)。他們甚至認為,以往造型藝術難以將創作者希望表達的觀念完整呈現,唯有創作過程才能勝任,因此便開始將自己的創作過程,如草圖、攝影、錄像、錄音等形式做真實的紀錄,並將其作為作品的一部分一同展出;同時,這些藝術家亦希望觀眾不止停留在感官欣賞的層次,更能夠藉由作品進一步分析與反思。

資料照片|張文菀2022年於福利社個展-「誠實的觀者與受騙的作品」張文菀個展。圖 / 藝術家提供。
資料照片|張文菀2022年於福利社個展-「誠實的觀者與受騙的作品」張文菀個展。圖 / 藝術家提供。

筆記本裡的圖,為展覽中作品《注目的圖樣》的擬仿圖。圖 / 藝術家提供。

但相較於過去存在著邏輯辯證的創作方法,張文菀即將在德鴻畫廊舉行的個展「筆記本在想什麼?」從展覽命題方向至展出作品,卻是轉向到更為生活、個人、私密的狀態,藉著回顧過往筆記,重新看見自己過去與現在創作之間的連結。

張文菀說,以往總在不經意的情況下挖掘創作的靈感,汲取箇中概念後將其做成作品,沒有過多繁雜的創作流程,而是設定好材質後便開始製作。以《天然手工皂》為例子,是藝術家在洗手的過程,偶然注意到這個從未於我們日常離場的物件,遂成為她發展了一系列的石雕作品。待製作完成後才經由手繪的方式,在筆記本裡紀錄自己當下對作品的觀察。在描繪的過程中,與肥皂相關的符號亦將逐步被塗抹下來,用圖像的方式再次釐清作品與個人內在意識之間的連結。

但在準備此次個展時,創作的順序卻與之相反。張文菀重新爬梳自己的筆記本,觀看曾被烙印下的圖案與文字,回想那些靈光閃逝的片段,並將這些手稿與閱讀書籍的文摘轉為實體物件,像是過去在美國打工結束後慰勞自己的巧克力餅乾和牛奶;曾想作為創作媒材,最後卻囤積在家中大量的菜瓜布;喜歡在腳上那種緊密貼合包裹住腳踝的襪子;被撞球充滿光澤且圓潤的外觀形體所吸引的瞬間;在寵物店看到蛇吃飽撐著的過程。
筆記本裡的圖,為展覽中作品《服服貼貼》的擬仿圖。圖 / 藝術家提供。
筆記本裡的圖,為展覽中作品《找伴》的擬仿圖。圖 / 藝術家提供。

「我在找那個時刻,尋找決定要做作品當下的感受。」張文菀補充道,這次的展覽讓她回去思考自己的創作究竟是從哪裡來?日復一日的生活,對眼前的所見之物是否仍有著特殊的理路方法?但筆記本的作用,為她回顧了當時候對描繪物的記憶。
有趣的是,張文菀此次個展新系列的創作並非再現物件本身、並非將那些物質對象作為參照物,而是將筆記本中可能只用了簡單幾筆畫下來的線條,透過雕塑的方式實踐在現實世界,擬仿了筆記本上對象物被描繪的形象,再現了藝術家當時候的靈光。就像是對襪子的刻摹是帶有體感、捨去皺褶的描繪;蛇脫皮後的狀態與雨傘的形狀作為聯想;兩顆緊緊相融成為同一個體的撞球。真實物的不真實,卻是藝術家記憶中的真實。
張文菀2023個展「筆記本在想什麼?」作品圖。圖 / 藝術家提供。
張文菀2023個展「筆記本在想什麼?」作品圖。圖 / 藝術家提供。

在那些極為平凡的物件與景象,它們代表著張文菀的生活切面。對應到觀者之於,雖然未必作為每個人生活的必需品,卻儼然成為構築眾人日常的風景。所以即便是藝術家個人經歷的印記、藝術家手稿平面至立體的轉向、藝術家的身體性的勞動製作,但它散發了生活中微小而確實的幸福感,即便已與觀者劃上三道過程的隔閡,卻仍然能夠讓人感到這個氣味,挺平時,挺熟悉的。

「觀眾來看我的作品就像是走入了我的棋局,因為我通常都會預設大家的感受,作品展出後再去觀察他們的反應是不是走入我設下的圈套。」張文菀坦言,在她的創作脈絡中,觀眾就像是圍棋比賽的對手一樣,必須有被動角色的介入作品才得以完整。換言之,觀者的身份不只是賦予觀看的動作,而是藝術家對作品鋪陳了擬像物與現實符號之間的差異,觀眾在過程裡提供了忽視、矛盾、疑惑等偶發性的思緒。不論最終得到的觀看反應是否真如她設想,這樣的「過程」與「結果」都將為作品譜寫成一道更為清晰的軸線。
張文菀2023個展「筆記本在想什麼?」作品圖。圖 / 藝術家提供。
張文菀2023個展「筆記本在想什麼?」作品圖。圖 / 藝術家提供。
張文菀2023個展「筆記本在想什麼?」作品圖。圖 / 藝術家提供。


回頭來看這次個展的作品,在屏棄了觀念性辯證的思維後,觀者不再是作品中「驗證」的角色,而是這些散落在環境周圍的物件,是否能引起觀看者的聯覺體驗(Synesthesia)。在張文菀的製作下,透過纖維強化塑膠(FRP)的材質回應筆記本中帶有手感的、生活化的、溫潤的圖像,割捨對物件的真實寫照,降低了過往藝術作品具有的崇高意味,使之成為觀眾容易閱讀與理解的符號。或許得到的回應會是「可愛」或「簡單」等字樣,對張文菀而言,這正是達成了她最初設想的目的。

張文菀說,在過往學習歷程中曾製作過那些裝飾性較高、以造型及技術為主的作品,但幾次的經驗後,發現這些創作方法已無法滿足她內心對創作的渴求,進而從傳統美學轉至探討更多概念性議題。而這次新系列的創作,除了反芻自身生活,並回歸到最初她認識雕塑時的狀態。與其說是「筆記本在想什麼?」反而更像是在筆記本中發現自己對事物的觀看方式與視角,藉此重新審視自己對藝術的理解,重回那份具純粹、單一向度、貼近常民,也貼近自身原初的內在狀態。

張文菀2023個展「筆記本在想什麼?」作品圖。圖 / 藝術家提供。
張文菀2023個展「筆記本在想什麼?」作品圖。圖 / 藝術家提供。

註1:《懷疑論美學》,Herbert Mainusch著,古城里 譯,商鼎文化出版社。
註2:《當代藝術生產線-創作實踐與社會介入的案例》,高千惠著,典藏藝術家庭,p.38。

展覽資訊

筆記本在想什麼? What Do You Have in Mind, Dear Notebooks?-張文菀個展 Wen-Woan Chang Solo Exhibition
藝術家Artist|張文菀 Wen-Woan CHANG
展期 Duration|2023.05.20 (Sat) - 2023.06.17 (Sat)
開幕 Opening|2023.05.20 (Sat) 15:00
地點 Venue|德鴻畫廊(台南市中西區中山路1號)
筆記本在想什麼?-張文菀個展主視覺。圖 / 德鴻畫廊提供。

德鴻畫廊張文菀筆記本在想什麼筆記本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