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男個展「浮遊する余白- In The Flight」:在影像的模糊與崩解中詮釋自我的身分書寫
2024-12-04|撰文者:張家馨
「浮遊する余白- In The Flight」作為本次金光男在德鴻畫廊的展覽命題,它切割出了藝術家對於前方無所適從、飄忽不定的狀態,猶如展翅短暫的蜉蝣,在無根漂浮中探尋可能的方向。
金光男有感於近年來經常在路邊看到的百合花,心生好奇並經過查詢後發現,這種花是台灣原產的高砂百合與日本特有種的鐵砲百合交配繁衍,誕生了名為「新鐵砲百合」的新品種,其種子隨風飄散,在新的環境中迅速繁衍。自然環境的小小變動,讓金光男聯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經歷。
金光男的孩子出生後全家搬到日本的三重縣。長年居住於大阪、京都等大城市的他,過去沒有必要進行的除草或甚至是與大自然的對峙,都超乎想像地考驗著他的生存能力。金光男作為韓國第三代移民,他的祖父母因韓國殖民時期的動盪遷徙至日本,而他自己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穿梭、扎根。然而,即便已在日本成家立業,他的內心依舊充滿一種游離於歸屬與漂泊之間的懸浮感。這種感受並非單純的孤獨,而是一種自覺的虛空狀態,為探尋未來可能性預留的未知與開闊。
金光男個展「浮遊する余白- In The Flight」展場一景。圖 / 德鴻畫廊提供。
金光男個展「浮遊する余白- In The Flight」展場一景。圖 / 德鴻畫廊提供。
石蠟與影像:物質性的寓言
金光男的創作捨棄機器的印刷而是以絹印技術和石蠟的結合,重新譜寫數位影像。創作過程中,藝術家將洋紅(M)、青色(C)、黃色(Y)的版次依序印刷於面板之上,隨後覆蓋一層石蠟,最後以黑色(K)版進行層疊印刷。當墨水與石蠟在物理性質的作用下產生溶解、影像錯位和各種誤差時,影像結構隨之發生變異,生成獨特的摩爾紋(moiré)效果。這一動態的轉化過程,既象徵著金光男作為個體的生存狀態,也在某種程度上折射出當代世界裡不斷變動、不可預見的局勢和矛盾。
金光男作品-〈Both#33〉,2024,石蠟、絲網印刷、棉布、 木板、燃燒,H194xW130.3xD4 cm。圖 / 德鴻畫廊提供。
正如金光男所述,石蠟常被用作脫模劑,其表面特性使墨水難以穩定附著。然而,隨著墨水中溶劑成分逐漸滲透並侵蝕石蠟表層,墨水得以最終穩固地固定在其表面。由點與線構成的圖像在此過程中受到多重外力的影響,包括流動、重力、細微的刮痕,以及作品在水平或垂直擺放時的狀態,最終呈現出融化、流動與解構的改變。石蠟則在冷卻與硬化的過程中,凝固於影像的某個位置,作品最後則成為了這些外力流動軌跡的紀錄。
這種由環境變數帶來的不確定性,讓金光男的影像創作在某種程度上交付於時間與偶然的力量,使原本靜止的畫面產生了細微但深刻的變異。然而,對於金光男而言,這些外力並未削弱影像的完整性,反而成為創作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
金光男作品-〈Ceremony#10〉,2024,石蠟、絲網印刷、棉布、 木板、燃燒,H116.7xW80.3xD3 cm。圖 / 德鴻畫廊提供。
金光男作品-〈Ceremony#9〉,2024,石蠟、絲網印刷、棉布、 木板、燃燒,H162xW112xD3 cm。圖 / 德鴻畫廊提供。
就像是作品〈Both#34〉,細看之下畫面中有著石蠟的柔軟流動感,它滑動的痕跡為嚴謹的結構增添了一份有機的生命氣息。絹印印刷的冷靜、縝密,與燃燒所留下的即興傷痕形成對比,石蠟的物質性介入與手工印製過程中的偶然交錯,使原本「完整」的影像經歷了「崩解」。這種在傳統印刷技術中常被視為副產物的現象,在金光男的作品中被重新賦予了重要性,其以當代藝術的視角,將過去被視為「干擾」或「缺失」的摩爾紋,重新賦予美學價值。摩爾紋不再是被排斥的工業遺跡,而是影像建構的核心語言。
金光男作品-〈Both#34〉,2024,石蠟、絲網印刷、棉布、 木板、燃燒,H116.7xW80.3xD3 cm。圖 / 德鴻畫廊提供。
甚至是在〈In The Flight〉之中,金光男將網點與滴蠟直接作為畫面中的碎語,脫離影像中心,讓原本應當依序排列的原點任意分佈,並且緩緩向下滲落。藝術家所拍下的百合花從純粹的平面影像,經過干預後游離成具有動態、質感、厚度等的狀態,影像的表層逐漸瓦解,花朵的形式被重新編織。這種崩解的視覺語彙,是金光男表達自我身份的一種方式。他藉由影像中不斷變化與模糊的特性,隱喻個人身份隨時間與環境變遷而逐漸模糊、不可捉摸的狀態。這樣的概念除了挑戰影像完整性的既定思維,也探索了個體的存在意義。
金光男作品-〈In The Flight〉,2024,石蠟、絲網印刷、棉布、 木板、燃燒,H80.3xW60.6xD3 cm。圖 / 德鴻畫廊提供。
金光男作品-〈In The Flight〉(局部),2024,石蠟、絲網印刷、棉布、 木板、燃燒,H80.3xW60.6xD3 cm。圖 / 德鴻畫廊提供。
模糊的美學 - 在消費影像中尋找意義
倘若撇除金光男個人身分經歷不談,那麼數位影像在當今時代過度消費所帶來的心理倦怠,是他作品中探討的另一層意義。正如藝術家所說:「在被無數影像淹沒的日常中,我們逐漸失去了對影像本質的敏銳度,那些可愛的、愚蠢的、嚴肅的畫面。即便以高解析度或精細的修片後呈現在光滑的玻璃螢幕上,卻因為過度的同質性與量化使得影像的渲染力亦被大大削弱。」
金光男作品-〈My Hand〉(局部),2024,石蠟、絲網印刷、棉布、 木板、燃燒,H53xW41xD2.5 cm。圖 / 德鴻畫廊提供。
金光男作品-〈Ceremony#11〉(局部),2024,石蠟、絲網印刷、棉布、 木板、燃燒,H65.2xW53xD3 cm。圖 / 德鴻畫廊提供。
金光男提及某天手機因網路連線不穩而顯示出模糊的畫面,即便內容無法清晰辨識,他仍不由自主地試圖解讀其中的意涵。這個瞬間卻讓他意識到模糊影像中依然蘊藏著吸引力,以及觀者對於「感知」的重新思考。同樣地,金光男嘗試以模糊的影像作為回應當代影像語境的一種方式,例如將自己拍攝的影像藉由絹印的方式將其分解成點陣圖樣,特別是在〈Both#35〉可以明晰的看到,透過石蠟融化的痕跡破壞影像平靜的規律,甚至是在作品〈Both#36〉當中以噴漆直接地塗覆在畫面之中。其目的都是希望將影像介於清晰與朦朧、以及完好與破壞之間。
換句話說,當今數位時代之下,影像的高解析度以及AI技術的普及,使得「清晰」成為大眾對真實的一昧追求,也在這段過程裡迷失了影像的真實性。但是當影像被刻意模糊化或因為外來因素而模糊時,它讓我們反思著感知過程本身,我們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圖像所傳遞的訊息,而是進入一個更加帶有主觀解讀的過程。
金光男作品-〈Both#36〉,2024,石蠟、絲網印刷、棉布、 木板、燃燒,H80.3xW60.6xD3 cm。圖 / 德鴻畫廊提供。
金光男作品-〈Both#35〉(局部),2024,石蠟、絲網印刷、棉布、 木板、燃燒,H80.3xW60.6xD3 cm。圖 / 德鴻畫廊提供。
金光男個展「浮遊する余白- In The Flight」展場一景。圖 / 德鴻畫廊提供。
金光男個展「浮遊する余白- In The Flight」展場一景。圖 / 德鴻畫廊提供。
石蠟的流動在金光男的影像中不定型、不規律,時而輕描淡寫地出現、時而在畫面中大放異彩。而它本身具有的獨特物理特性,在單獨存在時呈半透明狀態,融化為液態後轉變為透明,而冷卻後再次回復為半透明。但是當石蠟被削得極薄,薄如蟬翼,覆於光滑的表面時,卻釋放出令人屏息的微妙魅力。這層幾近透明的薄薄石蠟,如一道隱約的薄霧介於畫面與墨水之間,吸收光線、反射微光,在柔和中散發著一種隱秘而靜謐的存在感。它以無聲的方式影響著表層的視覺語言,如同一個輕輕的低語,悄然改變觀看的方式,為畫面平添了夢幻與細膩的韻味。
觀看金光男的作品,即便影像表面看似瓦解,但當它被分解為網點時仍然由清晰的點與線組成,保有鮮明的輪廓,並未因此失真、錯位或解構而完全消失,而是轉化為一種促使感知重新定位的視覺經驗,將過剩的影像重新審視,在解構與偶然之中發現意義、在無序與碎片中尋找秩序與美感。使觀者進一步思考當影像不再明晰時,我們是否能重新發現它的意義與價值?
金光男個展「浮遊する余白- In The Flight」展場一景。圖 / 德鴻畫廊提供。
金光男個展「浮遊する余白- In The Flight」展場一景。圖 / 德鴻畫廊提供。
展覽資訊
藝術家 Artist|金光男 Mitsuo KIM
展期 Duration|2024.11.23 (Sat.) - 2024.12.21 (Sat.)
開幕 Opening|2024.11.23 (Sat.) 15:00 pm
聯絡 Contact|info@derhorng.com|06-2271125
展覽開放時間 Exhibition Opening Hours|(Tue.)~(Sat.) 11:00am-19:00 pm
地點 Venue|德鴻畫廊(台南市中西區中山路1號)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富貴三義美術館呈現「材境交匯」石•陶•鐵的材質重塑創新之美 創作聯展,再詮釋媒介、形式、創新之間的觀點交匯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以「策展」概念規劃兒童藝術圖書空間,打造成色彩斑斕、細節豐富的立體書
「翰墨無邊—國際書法名家邀請展」 跨越國際,盛大展出世界各國名家作品
第60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袁廣鳴:日常戰爭」圓滿閉幕,同場加映宣布2026年代表臺灣參展藝術家
金車文藝中心首項書寫類補助計畫「2025金車藝文書寫工作坊」開放徵件中
「一根香蕉」震撼藝術市場!以高達兩億台幣成交,時隔多年再度引起藝術圈熱議
2024南島國際美術獎作品文化觀察紀錄
陳昱榮「源像邊際 Cluster-Pixel Boundary」:資訊轉譯為賦格(fugue)?視覺下感官的再擴延
找到你的路 — 尋往「飛地」的旅程
臺灣藝術家安聖惠、張徐展受邀參加澳洲第11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導演蔡明亮回顧展同場展出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Cool的誕生:關於金光男的作品
2022-09-07|撰文者:森山貴之(橫濱美術大學副教授)6228
在塗鴉的世界中構築自由恣意的遊戲人生:塗鴉藝術家夢裡那兔(MAR2INA)專訪
2024-10-08|撰文者:張家馨2896
「機造萬景-段沐個展」 當代中被操練的水墨性及其身體經驗
2024-07-18|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1297
2026威尼斯雙年展任命下屆藝術總監,首度由非裔女性策展人Koyo Kouoh主導
2024-12-04|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竺恩編輯整理98
勤美術館開幕首展,日本nendo設計事務所領軍策畫!以五大展區、上百件設計經典和新作改寫生活輪廓,打造地景式美術館的專屬冒險
2024-12-04|撰文者:勤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58
從高美館到「雙館」治理:李玉玲新任亞大現代美術館、中醫大醫學美術館雙館長
2024-12-04|撰文者:亞洲大學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