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1|撰文者:財團法人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由財團法人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攜手合作的「台北植物園植光計畫」,優化植物園和平西路口至博愛路出入口總長約435m的步道光環境,在考量園區生態環境前提下進行照明改善,透過減光降低光汙染,並重新設計燈具、調整位置,解決原本照度不均等問題,提供一條讓人們安全穿越植物園的友善步道。這條與環境和諧共生的光環境步道,今(31日)宣布正式啟用。
林試所所長曾彥學(右)頒發感謝狀給中強光電基金會董事長姚政仲(左)。圖 / 財團法人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中強光電基金會董事長姚政仲(左)、林試所所長曾彥學(右)簽署無償讓與協議書。圖 / 財團法人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左至右)沁弦設計總監林靖祐、中強光電基金會董事長姚政仲、設計顧問周鍊、林試所所長曾彥學、原長企業總經理劉克昌、林試所副所長吳孟玲。圖 / 財團法人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位於台北市區、佔地達8.2公頃的台北植物園,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都會型植物園。植物園扮演著研究、教育、保育等專業功能,但也因台北植物園位處都市中心、交通要道的特性,使得園區有許多熙攘穿越的人群。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所長曾彥學表示,植物園和公園最大的不同在於,植物園具有保育植物的使命,因此環境要盡可能維持自然的韻律,提供植物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也因都會型植物園的特性,園區需兼顧人們行走的使用機能需求。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姚政仲表示,基金會長期致力於友善光環境的推廣,這次與台北植物園合作的植光計畫便是一個轉變的開始,讓我們重新思考光,燈光不只是用來妝點城市,也能適度暗下來與自然達到一個平衡。
台北植物園植光步道。圖 /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丰宇影像攝影。
台北植物園植光步道。圖 /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丰宇影像攝影。
為避免燈光造成動植物的傷害,改造先是降低燈具安裝的位置,避免光照影響植物園的樹木生理,同時避開容易誘引昆蟲的區域。一般研究指出,昆蟲的可見光譜多分布300~600nm之間,紫外光及短波長的可見光較易吸引昆蟲,因此燈具以580nm以上波長及低色溫2700k以下或琥珀色為主,以減低夜間照明對昆蟲的影響。參與本次計畫的照明設計師林靖祐說:基於對生態環境的尊重,「減光」是第一個課題,透過優化光的「質」而非「量」,以低尺度、高光效的照明,避免眩光及減少溢散光;同時以視覺友善為原則,減少強烈明暗對比所造成人們視覺上的不適,讓恰如其分的光成為引領夜間人行活動的明道。
台北植物園植光步道。圖 / 請標註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丰宇影像攝影。
台北植物園植光步道。圖 /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丰宇影像攝影。
擔任計畫設計顧問的照明專家周鍊認為,改造後的台北植物園,帶給人的不只是視覺感受的轉變,同時也提高人們對於花香、草木、風聲、蟲鳴鳥叫的感知能力。改善後的植物園,夜間照明與環境融合也兼具使用機能,下次走進植物園,不妨放慢腳步抬頭感受月光與星空,享受大自然的靜謐時光!更多「植光計畫」系列活動,可於「台北植物園」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臉書與官網查詢。
植光步道空拍。圖 /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REACTIONS
0
2
0
0
0
熱門新聞
1
橫山書法藝術館2023書藝策展工作坊:從策展發掘多面向的書法
從繁複中見「眾生」之貌:吳士偉的墨韻筆意
凝聚全球原民文化,首屆「南島藝術三年展」公佈展覽主題、主視覺及策展人藝術家名單
「TAxT 2023桃園科技藝術節」隆重開展,集結17組國內外藝術家,詮釋科技與人心的關係!
文博會看這裡!藝術銀行10周年暨特展「上半場比數10:10」,帶你「藝」窺藝術家創作生涯10年流變!
「10:10」激昂的藝術十年,2023文博會中的藝術銀行
製造一場沒有誤會的「浪漫」,魯志楷不同版本的現實
「臺南美術400+」論壇,南美館下一個展望與契機
詮釋光與影在畫布空間中的觀看層次 月臨畫廊推出「光井 Lightwell」鄭君殿個展 體現日常中的可見與不可見
吐納間—吳冠德的「翻轉風景畫」Between Exhalation and Inhalation - Solo Exhibition by Wu Kuan-Te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文跨界2022台灣光環境獎得獎名單揭曉!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新竹光環境改善計畫、波光市集、台南竹溪月見橋獲台灣光環境獎
2022-11-28|撰文者:財團法人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