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焦點人物

藝廊當代藝術訪談個展

金兌洙首次海外個展 ‘Oh, boy; nonetheless’ :以黑髮男孩形象,照映出一道通往童年時光的回返路徑

金兌洙Tez KIM德鴻畫廊

2023-08-07|撰文者:李竺恩

在我的童年、青春期與青年時,我是怎麼讓自己在炎熱的盛夏保持冷靜?當情緒刺痛我的鼻尖時,我正熱衷於甚麼樣的食物和流行歌曲?當我感受到心跳時,我正看著誰的眼睛? ——金兌洙

隨著年齡漸長和身心狀態的成熟,人們似乎總難以保有最原本的單純,反倒是更趨於感知世界繁雜紛亂的一面。面對生命在倏忽之間產生的質變,韓國藝術家金兌洙(Tez KIM, 1977-)在其近年以「黑髮男孩」為代表的系列作中,將對自我生命歷程的回望轉為創作語彙,透過孩童樣貌的人物形象,傳遞了一份獨屬於幼少時期的純真稚氣。
‘Oh boy; nonetheless’ 展場實紀。圖 / 德鴻畫廊提供‘Oh boy; nonetheless’ 展場實紀。圖 / 德鴻畫廊提供

‘Oh boy; nonetheless’ 展場實紀。圖 / 德鴻畫廊提供‘Oh boy; nonetheless’ 展場實紀。圖 / 德鴻畫廊提供

1980年代是個正值全球化蓬勃發展的時代,當時南韓亦有不少海外文化流入其中。對於金兌洙來說,跨國文化的交織融合則悄悄影響了其年少的生活經驗,並積累成日後的創作養分。他提到回首過去,意識到自己更多時候是在海外的流行文化和媒體濡染下成長,尤其包含了日本和美國的文學、電影和卡通等。故綜觀金兌洙的作品,便不難發現其多自然地體現出近似於超扁平(Superflat)、卡漫式的視覺風格特徵。

金兌洙的畫面表現往往較不具有明顯的空間感,構圖上幾乎不含有透視觀點,且多是大面積地塗佈單色顏料用作背景基礎,亦不使用陰影做出人物本身的立體感。同時,他也較不偏重於對細節的增添及繪製,以更加地突顯孩童作為畫面主角的重要份量。實際上也有不少觀眾經常將金兌洙的作品,和日本藝術家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 1959-)經典的「小女孩」系列聯想。如此特徵或許也反映了他受日本文化滋養成長的背景因素,但兩者創作的共通處更在於藉由孩童形象,映照出童年時代之於人生的持久影響,甚至是對今日世界的觀點投射。

金兌洙作品〈Keep out!〉。圖 / 德鴻畫廊提供金兌洙作品〈Keep out!〉。圖 / 德鴻畫廊提供

‘Oh boy; nonetheless’ 展場實紀。圖 / 德鴻畫廊提供‘Oh boy; nonetheless’ 展場實紀。圖 / 德鴻畫廊提供

金兌洙的創作大抵關於對自身童年背景的回溯,故其畫中人物經常身處於不同情境之中,試圖再現作者所曾經驗、感知的種種場景。然而金兌洙卻也非旨在精確、如實地進行重現,而是更傾向呈顯其感性的一面。將殘存於記憶中的幽微印象,包含夏日和好友前往泳池避暑的清涼時光、雨後路經留有水坑的路面、抑或是午後身處於靜謐的房間一隅,重塑為更具有抒情性質的生活圖景。讓觀者能暫時自瑣碎繁雜的成人世界脫離,沉潛在作品所散發的緩慢寧靜和懷舊氣氛中,獲得片刻的心靈舒緩。

金兌洙作品〈Light on me〉。圖 / 德鴻畫廊提供金兌洙作品〈Light on me〉。圖 / 德鴻畫廊提供

相比於較為冷靜、理性的成人狀態,孩童性格多持有的天真、無慮、誠實、大膽等鮮明面向,實際顯得相對珍貴。而金兌洙的創作便是捕捉了這些難得的特徵,以其具有標誌性的《街頭頑童》(Boy on the Street)系列開始,將前述的種種特質,投注至對人物形象的塑造中。

金兌洙畫筆下的人物,經常為留有一頭整齊的瀏海、面帶丹鳳眼型,是看似男孩般淘氣、頑皮的性格樣貌,甚至更帶有些許叛逆神情的孩童。針對角色外型的設計,金兌洙也承認當中的確或多或少地包含了自我形象的投射,但同時他更是朝向於勾勒出某種共通的理想類型。也就是說,畫面中的「男孩」不僅用於表述作者自身的一部分特質,卻也不全然地是指向對特定人物的形象詮釋;而是更接近當作媒介,試圖觸碰到存在於眾人內心意識中,那份關於孩童的「童真」意象聯想。且藉著如此形象,激發觀者將其本心的純真一面投射於人物之上。如同返還至童年時光,跟隨男孩腳步遊走於不同場景探索 ,以另類的童趣視野重新看待世界。

金兌洙作品〈About Summer_Perhaps it was late summer〉。圖 / 德鴻畫廊提供金兌洙作品〈About Summer_Perhaps it was late summer〉。圖 / 德鴻畫廊提供

「黑髮男孩」的形象作為貫穿金兌洙近年創作的重要符碼,其更橫跨了繪畫、雕塑類型,且隨著媒材轉換,呈現兩種不同面向的視覺效果。金兌洙的雕塑作品大多和其繪畫題材相關。將兩者並置時,能見到與畫作有著相同服裝打扮的男孩,彷彿從其身後的平面脫出,宣示自身於三維世界中的在場,也讓觀者能和人物形體產生更加親近的感受。但不同於立體媒材帶來的視覺經驗,有趣的是在於畫布框架形成的邊界,也將圖面景色自觀者所處的空間分割出來。猶如道出人們自身和已逝童年之間的區隔存在,以抽離的視角,產生似於對昔日風景的凝望感。

‘Oh boy; nonetheless’ 展場實紀。圖 / 德鴻畫廊提供‘Oh boy; nonetheless’ 展場實紀。圖 / 德鴻畫廊提供

不僅於題材上處理了對自身記憶的追溯,金兌洙作品中的時間感亦藉著施作技法進行表現。細看金兌洙的創作,能發現作品表面多呈現經刮除的粗糙紋理,這是由於其常使用砂紙進行打磨的工法。藉由反覆擦拭的動作,彷彿將逝去的時間蹤跡現形;也透過不復的痕跡,淡淡表述了對既往的緬懷。

金兌洙作品〈Cinderella〉。圖 / 德鴻畫廊提供金兌洙作品〈Cinderella〉。圖 / 德鴻畫廊提供

回溯自我的過程難免會與現今狀態相互比較,甚至有時也會感到之中差異和疏離。面對心境上的起伏,金兌洙則將之訴諸於今次在德鴻畫廊舉辦的個展 ‘Oh, boy; nonetheless’。藉由展題 ‘nonetheless’(儘管如此),其詞意帶有的轉折意味,黯然指出了仍無法「真正」重返過去狀態的感嘆。因此本次個展特地帶來了金兌洙的《深思》(Deep thought)系列創作,呈現其較少見的大尺幅平面作品。〈Likely story〉散發著濃厚的敘事意味,而它也其實是一封金兌洙過去寫給自己的書信。畫布上頭經塗改且模糊的文字、恣意劃下的顏料軌跡,以及如紙張歷經折揉的紋理,皆照映出作者不斷往返於自身記憶時所發生的內在拉扯。

韓國藝術家金兌洙(Tez KIM)和其作品〈Likely story〉。韓國藝術家金兌洙(Tez KIM)和其作品〈Likely story〉。

然而對金兌洙來說,直接擦去、塗抹的「破壞性」手法,不單是就視覺上表達感悟,更包含了嘗試透過身體動作,將心境轉為貼近孩童般狀態的想法。他也相當沉浸在這樣的情境。不依循成人思維而執著畫面呈現的嫻熟細膩,倒是帶著些許的反叛態度,感受創作過程帶來「意外」和「冒險」的成分。同時也道出金兌洙正是想以創作為途徑,透過如孩子般的視角,向當前由成人架構的世界體系作出對抗。如此精神也同樣體現於個展之中。

展覽現場運用了大量的「香蕉」模型進行佈置。作為個人創作時常出現的元素,金兌洙表示使用香蕉的初衷是向塗鴉藝術家班克斯(Banksy)的知名作品《擲花者》(Rage, the Flower Thrower)致敬。正如班克斯將花束視作和平解決衝突的手段象徵;金兌洙也將香蕉喻為「柔軟」的代表物,讓投擲出的香蕉化為柔性力量,抵禦現實中的不義和混亂。

‘Oh boy; nonetheless’ 展場實紀。圖 / 德鴻畫廊提供‘Oh boy; nonetheless’ 展場實紀。圖 / 德鴻畫廊提供

金兌洙作品〈Attitude〉。圖 / 德鴻畫廊提供金兌洙作品〈Attitude〉。圖 / 德鴻畫廊提供

金兌洙將每次個展的發佈,視為自己藝術身分的對外宣示。在創作道路上,他總相信唯有藉著對真實自我的反覆探詢,才能成就更加深刻的藝術作品。從人生初期的孩提階段開始,向往昔記憶和情感展開回返。金兌洙試圖捉取了存在於童年經驗,那樣近烏托邦式的美好面向;同時在這條深掘並直面著自我的路徑中獲得寬慰。並期待將這股療癒的能量,透過本次個展的機會向臺灣觀眾們分享。

‘Oh boy; nonetheless’ 展場實紀。圖 / 德鴻畫廊提供‘Oh boy; nonetheless’ 展場實紀。圖 / 德鴻畫廊提供

‘Oh boy; nonetheless’ 金兌洙個展

展期|2023.07.22 (Sat.) - 2023.08.19 (Sat.)

地點|德鴻畫廊(臺南市中西區中山路1號)

‘Oh boy; nonetheless’ 於德鴻畫廊展出。 圖 / 德鴻畫廊提供‘Oh boy; nonetheless’ 於德鴻畫廊展出。 圖 / 德鴻畫廊提供

金兌洙Tez KIM德鴻畫廊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美術館

TFAM↔REUSE北美館循環計畫首度公開,將展覽廢棄材料轉化為創意衍生品!

2024-12-19|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