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1|撰文者:花蓮縣文化局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位於花蓮縣光復鄉的太巴塱部落是阿美族最大的部落之一。以文化保存、永續傳承為目標,太巴塱文物館於112年落成。
此次由花蓮縣政府指導,花蓮縣文化局主辦,並由沿岸製作執行策展,於今年8月18日在太巴塱ilisin年祭展開的同時,揭幕太巴塱文物館 O kakimadan no to’as no Tafalong 首檔展覽——《TAFALONG 太巴塱》。展覽以部落神話作為主要軸向,將代代口傳的信念價值搭配作為物質載體的文物,一虛一實交織鋪墊出觀展的路徑,描述著太巴塱部落怎麼來、太巴塱部落何以成為現在的太巴塱部落。太巴塱部落_圖/沿岸製作提供
長期深耕於太巴塱的花蓮縣文化局局長吳勁毅認為:「神話時代的傳說故事,從來不是一個書本上的故事而已,至今仍存在於日常生活中不同的場合,一直以各種方式訴說與實踐。」藉由展覽,局長邀請訪客直接進入神話情境,進入太巴塱的國度,透過非具象與具象的物件,體會文化生成的狀態。策展人陳彥安與共同策展人張庭瑄表示,相較於展現「成果」,更希望展覽能夠成為探尋太巴塱文化的「起點」,在更立體地呈現部落文化內涵的同時,透過多樣的周邊串連,開啟對話並產生更多交流與刺激,讓所有參與的人成為文化傳承的媒介,在啟發意識的同時讓文化持續地被傳頌、創造、延續。太巴塱文物館_展覽手冊_圖/沿岸製作提供
邀請部落族人共同錄製 呈現口傳文化精神
首檔展覽《TAFALONG 太巴塱》以口傳文化為主軸策劃,邀請部落族人獻聲錄製部落的神話故事,作為展覽前三區的脈絡基底。第一區的「起源」,以阿美族創始神話「Tiyamacan」為開端,耆老Osay Hongay簡燕春的嗓音與聲光裝置邀請訪客遙想遠古情境;第二區「續存」以階梯地形引領訪客走過太巴塱祖先繁衍生存、遷徙定居之困境,抵達坡頂並聆聽部落祭司Ka’ti Karo林正治協同十多位耆老共同彙整的「Doci與Lalakan」故事;第三區「社會」,藉由藝術裝置的象徵性轉譯,呈現太巴塱小學生們在黃梅玲老師帶領下錄製的「Mayaw與Onak」故事,讓訪客能仰望省思祭儀精神之源頭與階級傳承內涵。太巴塱文物館_展覽第一區「起源」_圖/沿岸製作提供
太巴塱文物館_展覽第二區「續存」_圖/沿岸製作提供
太巴塱文物館_展覽第三區「社會」_圖/沿岸製作提供
太巴塱文物館_展覽第四區「傳承」_圖/沿岸製作提供
在策劃及田調研究過程中,團隊發現口傳神話故事在轉述過程中可能因加入講者的個人詮釋而衍生出不同的版本;為此展場特別設置了故事錄音區,讓部落族人可以再展區現場錄下自己知道的神話故事版本作為紀錄。當每一種版本聚集在一起,便能呈現屬於部落的龐大的集體想像,也讓訪客得以體驗口傳文化的魅力。太巴塱文物館_前期田調_圖/沿岸製作提供
用聽的展覽 以多元的手法展示文物
有別於傳統的文物展示手法,這次從部落徵集而來的文物跳脫常見的玻璃櫥櫃展示方式,依循著神話脈絡成為故事性的情境展示,也作為相對於神話的另一個物質軸向,勾勒出部落生活的真實樣貌。而在展覽第四區的「傳承」,更透過3D掃描的方式讓部落民眾提供的文物以嶄新的姿態永久留存。現場可以透過互動裝置來聆聽文物持有人錄製的說明,非研調性質的敘述傳達了真實主觀的情感記憶,也反映著某種文化記憶的斷層。透過數位化,文物得以跨越時間與空間,被保存與分享,實踐了另一種傳承,展覽也希望藉此探尋文物的現代意義。太巴塱文物館_展覽延伸錄音區_圖/沿岸製作提供
共製合作 創造火花
策展團隊沿岸製作並非太巴塱部落族人,但策展人陳彥安以國小期間至太巴塱國小交換學習的記憶作為出發點,在這次策展過程中重新地學習與認識部落文化,期望透過新的觀點呈現部落文化內涵。策展過程中,團隊除了傾聽族人想法試圖凝聚部落共識之外,也邀請不同專業團隊與部落合作,建立更多交流的同時也產生新的刺激。
展覽集結了耆老、孩童為部落口傳的神話故事做錄音分享;也邀請裝置藝術家 messagingleaving 同步留信與部落工藝師 Rongac Ciwku 李美嘉 一同運用傳統材料手工編織展覽裝置;三分之三設計為展覽空間發展合適的展示手法;動態自造實驗室團隊為部落打造太巴塱線上文物館。集合眾人之力,希望能讓太巴塱部落的光芒讓更多人看見。太巴塱文物館_合作部落工藝師Rongac Ciwku 李美加_圖/沿岸製作提供
體驗與傳承 周邊活動規劃
展覽同時規劃了多場展場導覽及藝術家創作分享,讓訪客能更深入了解展覽內容。為了串連部落本身既有的文化能量,本展更邀請當地團隊共同籌劃了共20場的周邊活動。
由在地團體規劃的部落導覽,展現族人眼中的太巴塱;部落工藝工作坊,如阿美陶、藤竹編織、傳統織布等,傳承著蘊含生活智慧的部落精神;阿美族特有的野菜與釀酒文化體驗,讓訪客實地品嚐部落的滋味。另外也有針對部落族人而籌辦的族譜工作坊以及耆老故事分享會。多面向的周邊活動,除了能讓訪客以更貼近部落的視角體驗部落文化之外,也期許部落遊子能重新認識部落,落實展覽的核心價值,「傳承」。(完整的活動資訊及報名方式在太巴塱文物館社群FB、IG上公告)太巴塱文物館_陶藝工作坊_圖/沿岸製作提供
結語
《TAFALONG 太巴塱》透過梳理代代口傳的神話故事以及文化物件,邀請大家行走在虛實交映間展開的路徑上,聆聽與遙望祖輩如何直面自然威脅並逐步建立生活,歷經一代代的消長與傳承,並於波瀾混沌之中蛻變出屬於部落文化傳統的價值。臺灣這塊土地上有著多樣的文化各自在地方發光,在大眾逐漸意識到「越在地,越國際」以及原住民文化保存的重要性之時,邀請大家一同來認識花蓮縣光復鄉的太巴塱部落。
《TAFALONG 太巴塱》展覽資訊
展 期:112年8月18日 - 114年8月18日
展覽位置:O kakimadan no to'as no Tafalong 太巴塱文物館
地 址:花蓮縣光復鄉光豐路86號(太巴塱祭祀廣場旁)
社群FB:https://www.facebook.com/tafalongcenter
社群IG:https://instagram.com/tafalong_center太巴塱文物館_主視覺海報_圖/沿岸製作提供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2025 展前熱身,展商名單及亮眼計畫公開,推出首屆《新生維度藝術家獎》
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114年「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初選徵件4月7日開跑!
首都藝術中心領軍台灣藝術家 進軍2025 BAMA釜山國際藝術博覽會
不只是燈火輝煌——邱杰森、莫珊嵐談「2025台灣燈會在桃園」中的藝術策展經驗
打造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4月25日正式開館,4月8日起試營運,三大展覽搶先看
小說為骨、藝術為肉,有章藝術博物館「陳美玲」重現1960至1990年代台灣女性的韌性
類比至數位時代的影像生產,北美館「時代劇場」探問當代影像的複數演繹
2025《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市場總值按年下跌,較低價位市場持續蓬勃,交易數量仍增加
川普祭出的「對等關稅」與「恢復美國歷史的真相與理智」將會對美國藝文產業帶來何種衝擊?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藝術機構洪建全基金會三大計畫 點燃台北當代藝火 4月起接力推出委託、策畫鉅作——許哲瑜「災變論」、「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李奧森「Stereoblind」
2025-04-10|撰文者:洪建全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850
焦點新聞
藝文跨界策展藝術機構2025「堤頂之星2.0」年度邀請展《作為夥伴的我們》: 探索視覺藝術產業中的合作模式與互動機制
2025-04-10|撰文者: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