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評論

焦點新聞

藝廊當代藝術個展

製造一場沒有誤會的「浪漫」,魯志楷不同版本的現實

魯志楷德鴻畫廊浪漫製造

2023-09-23|撰文者:王襦萱

在空間、場所與身體在日常經驗的感受性上,魯志楷透過對其屬性的反思,將原先不論是空間或是自體的運作邏輯做了重新建置,發展成錄像、攝影和身體行為等作品形式,而這番建置之下的作品,自然創造了一個觀眾能夠參與思辨的可能,同時提醒著觀眾主觀和客觀感知的關係,以及圖像、身體和空間之間的各種聯繫。「浪漫製造 How to be Romantic」展場照片。圖/德鴻畫廊提供

筆者認為,從魯志楷的作品中可以明確地看到,他試圖將生活中所經驗到的感知蒐整,或許經過思考其中狀態後靜置、發酵,爾後將其與相應空間中功能性的反思,進而開啟創作的動作,這時我們似乎可以將他的創作視作一種逾越,這個逾越與其說是透過作品,把現實中不易察覺或是被壓抑的部分顯露出來,倒不如說魯志楷他是型塑一個疏離本質的現實,有趣的是,在建構了這樣的現實後,卻又將「揭露」這一動作放入作品之中。以過往的作品來看,2020年的錄像作品《斿永 Nobody, but my body》,藝術家透過思考在無水泳池中如何想像正常的游泳,開展身體的各式姿態,觀看的同時視覺所產生的狐疑(對於泳池的狀態),然而影片的最後泳者起身離去,讓先前積累泳池究竟「有水無水」的困惑與想像嘎然停止卻誕生了另一種思緒再延宕;2021年的作品《登陸 On the Roof》中,藝術家將自己利用衣著進行擬態,隱身、現身於白鷺鷥群體之中,同時無人機的存在與飛行狀態卻也擬仿鳥類。我們以為困惑的消失伴隨而來的會是一個清晰解答,但這種突如其來的揭露,不只遺留了一股悵然,也雜揉進更多觀看客體內在經驗的思辨,以過去來說,魯志楷的作品在身體與場所的匯聚上,開展出一個新樣態,這之中貌似總存在著幽微的「畫外音」(non-diegetic music/sound)。魯志楷,《斿永 Nobody , but my body 》,單頻道錄像裝置,4'23'',2020。圖/藝術家提供。魯志楷,《登陸 On the Roof》,單頻道錄像,2'30'',2021。圖/藝術家提供。「浪漫製造 How to be Romantic」展場照片。圖/德鴻畫廊提供

何種、何處的浪漫?

本次「浪漫製造 How to be Romantic」中,藝術家形容這是通過針對「浪漫」一詞所做的描述練習,將平靜眼光下的觀察與經驗做視覺化的輸出,透過作品立下不同的錨點,以此建立描述「浪漫」的途徑。值得注意的是魯志楷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預期,並且已經知悉的差異之上,找出隱藏在事物之間的模糊關係,萃取出它們在日常之間狀以零散、紛亂的相似性,置換於自身經驗之中,並且進行凝念與收束,藉此投射出可觸發某種感性的型貌。儘管藝術家在論述中並未提及,但仍然可以從作品中觀察到它們在特質上存在著一絲質變過後的「偶然性」,藝術家與狀態、場景的相遇,在操作下拉伸為延綿緩慢的時刻,作品中的這些日常樣貌也隨之變得只是「似曾相似」,事實上我們可以理解為,藝術家在這個過程間型塑了另一個版本的現實。而筆者會將藝術家所採取的姿態,看作是一種對抗,透過「浪漫」與「幽默」,不論是對抗身體行為的結果,對抗某種日常,甚至是生物慣性。「浪漫製造 How to be Romantic」展場照片。圖/德鴻畫廊提供

徒勞的重複,詮釋的觸發

以筆者的觀點來看,魯志楷於本次展覽中透過《隧道Tunnel》這件行為錄像作品鋪展出其他作品的樣貌,這之中的要點可能是,面臨到中介物的多義性時,自身內部與他者之間的關係,需要一個肉身來形塑新的架構。《隧道》這件作品中我們分別可以看見,影像中的身體和勞動性實驗下的成果,藝術家試圖將粉筆的中心鑽鑿開來,將粉筆原先單一均質的整體,區隔出表層與內裏,然而這種材料的不安定性、脆弱性,使得藝術家帶有意圖的多次性操演,轉化為一種具有徒勞風險的作為,也確實展間中一旁的圓柱玻璃罐裡數支破斷的粉筆,正是一種可視的徒勞。而《巧克白Chalk White》則是顯現出,當藝術家在規則上訂定了鑽孔成功的數量條件(四十支,一盒數量),過程中粉筆發生破裂或是粉碎,也使得這之間所存在的那個勞動身體,存在感也似乎在難以達成的目標前,變得愈來愈顯眼。在此,視覺上的結果和勞動的結果,存在著絕對的互為關係。事實上我們很難去忽視材料與身體其中一方,也很難將這兩件作品分開來談論,在此魯志楷也透過作品,也展露了他對身體作為一個觸發體的理解,做出新的調整與嘗試。《隧道》(右側錄像)。圖/德鴻畫廊提供《巧克白》。圖/德鴻畫廊提供

表面、剝除的物本身,兩者各有各自的結果。《降雪Snowfall》與《瀑布Waterfall》受到《隧道》這件作品的擴散而成形,兩件作品均是使用粉筆的粉末進行創作。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降雪》作為錄像作品,其方向性與時間性在展覽的狀態下,是難以辨別它何時開始與結束,降雪的方向也隨著這因素令觀者對所見自我懷疑。《瀑布》則是將《降雪》這件作品的撒落過程透過平時我們拍攝瀑布的方式,呈現出一個好似我們可以產生相似經驗的場域或畫面,同時這些掉落也指涉出了某種內部被固化的封印狀態,在一連串的動作下被解放、被重新詮釋。
《降雪》。圖/德鴻畫廊提供

魯志楷的觀察未必建立在一個漫長時間的相處或等待,也發生在一個行進過程中。當觀察成為一個慣性,這類過渡的、偶然的相遇,除了體現藝術家銳利的眼睛,更表明一位藝術家是如何與生活狀態建立起可從中取樣的關係。《綿密時刻A Moment》這系列作品則是透過自然現象,呈現出了異化的時間性質與觀看方式,構成了一個存有矛盾與落差的交互作用,這個作用推動作品內部的進程。就如《降雪》一樣,它們很難從視覺上辨識一個起始或結束,霧氣的繚繞或多或少遮蔽的畫面,這幾件作品在內容上,利用霧所引起的物理現象,來擴延對時間感的察覺,持續瀰漫的狀態讓視覺難以察覺到錄像的時間進程,這是種視覺與時間知覺的搗亂。《綿密時刻III》中那輛經過的車因為太不顯眼,導致下一次看到它時馬上又錯認另一輛,觀眾陷入這一日常光景在霧氣下的渠溝;《綿密時刻II》裏不斷上升的地熱煙氣,在不斷的迴圈裏面,似乎要瀰漫掩蓋建築,卻又倏忽消散;《綿密時刻 I》為這系列裏面時間性最接近消失的狀態,大樓與農田的二分畫面,因為畫面中的濃霧近乎停滯,增加了辨識場景的困難度,種種作品中的現象皆建構起讓觀眾開啟凝視的條件。藝術家在作品名稱所使用的「時刻」一詞,是一種迷霧的障眼法嗎?在這個已經無法辨別時間性的迴圈裡,「時刻」難道還存在嗎?還是某種「無限」被提供了出來,這次魯志楷並未為我們揭露,卻給了無限,透過凝視與觀察我們最終得以找出那個缺口、斷點。
「浪漫製造 How to be Romantic」展場照片。圖/德鴻畫廊提供

描述若是一種懷疑

身體和自己的體現,一個人如何與周圍的環境相處並與之相關,可能是一個老舊的問題;即便如此,它的回答仍然是一個具有諸多開放性的,而正是因為它也存在著突變性質。此處可以提到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Ἡράκλειτος,公元前540—公元前480)面對運動變化討論時曾經說過的:「我們不能踏入同一條河兩次」(No man ever steps in the same river twice)以及「一切都在流動,沒有什麼是靜止的。」以他的觀點來說一切都存在,同時又不存在,因為一切都在流動,都在不斷地變化,不斷地產生和消去。然而,以一般人來說,在日常生活中很難注意到確切的過渡時刻,更何況去加以表現或詮釋,而藝術家正是扮演填補裂縫,亦或是彰顯這道裂縫的角色。

整體來說,魯志楷本次位於德鴻畫廊的個展「浪漫製造 How to be Romantic」,體現出一位年輕創作者在多方感知上的敏銳,在把握住這份經驗後,藝術家以多樣切換的角度生長出不同的身體模態,相較過去來說變得較為隱晦,不局限於過度的美感形式,而是透過不同於一般認知的「幽默」來作為引線。同時筆者認為魯志楷的創作脈絡裡存在著許多懷疑,這份懷疑指涉的是自體,也是對所面對的客體(物質、場所…等)。若現象本身是一種結果與過程不斷輪替,那便是種持續性的矛盾,與作品相遇將我們帶到了一個未竟之地,在那裡我們無法確定,有一種擦除和揭示、構造和解構、間隔和連續性的活動,使我們懷疑面前到底發生了什麼。
《小蜜蜂》。圖/德鴻畫廊提供

展覽資訊

【浪漫製造 How To Be Romantic - 魯志楷個展 Chih-Kai LU Solo Exhibition】
藝術家|魯志楷 Chih-Kai LU
展期 Duration|2023.09.16 (Sat) - 2023.10.14 (Sat)
開幕 Opening|2023.09.16 (Sat) 15:00
聯絡 Contact|info@derhorng.com|06-2271125
地點 Venue|德鴻畫廊(台南市中西區中山路1號)

魯志楷德鴻畫廊浪漫製造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2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

「春之展望」春之文化基金會攜手視盟,首例企業贊助視覺藝術第三部門組織營運案例

2024-04-26|撰文者: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