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材或傳統:從近年有關「水墨結束」的策展、討論出發(下)- (ART TAIPEI 2023專題報導)
2023-10-03|撰文者: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
編輯注:本次邀請書院街五丁目撰寫〈媒材或傳統:從近年有關「水墨結束」的策展、討論出發〉一文將分為兩篇,在上篇中,作者從「水墨是否結束」為開展,探討了水墨在校園中的邊緣化現象,延伸到水墨媒材隨著歷史演進,從日常轉變至非日常,成為藝術家主張個人表述或文化意象的媒材。此篇將延續〈媒材或傳統:從近年有關「水墨結束」的策展、討論出發(上)〉一文,持續探討水墨繪畫是否真因其中國文化的背景,受到台灣主體的文化政策所邊緣化之論。
延續上一篇文章中間,石守謙認為公立美術館由於水墨「與中國文化的緊密關係」,故「為台灣主體的文化政策所邊緣化」的觀點。實際上,今年7月由凱奧藝術舉行的「東方繪畫雙年展」,也有與會學者提出類似的意見。他們所言為真嗎?還是只是一種將水墨媒材與筆墨傳統、中國文化意識形態多重混同的幻視?
臺灣主體性與水墨?
民眾在「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中仔細觀看藍蔭鼎《永樂市場》圖/© MoNTUE 北師美術館
來說說近年文化部「重建臺灣藝術史」下的展覽吧(也包含2021年「文協百年」)。整個前瞻經費的「重建臺灣藝術史」建置,的確為過去遭到忽視,或是停滯不前的臺灣美術史累積新的展覽與研究論述,但有時也引來過於意識形態導向,以至脫離藝術品脈絡的批評。即使如此,重建臺灣藝術史的過程,仍完成許多水墨作品的購藏與修復。例如林玉山(1907-2004)早期水墨與草稿的典藏,或是《寶島長春圖》的修復。可見水墨依然是臺灣美術史的重要組成。
展覽方面,就我初步觀察,與其說水墨展覽減少,不如說,以媒材為主題的策展數量大幅下降。近年有關臺灣美術史的大展中,如「經典再現─臺府展現存作品特展」、「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或「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水墨並未缺席,而是被包裝在這些歷史或藝術史為主的展覽框架內。
其中「經典再現」展出日治時期臺府展的現存作品,作為東洋畫部重要展件的郭雪湖(1908-2012)《寂境》,便是一幅未隨「台灣主體的文化政策」而邊緣化的水墨傑作。根據研究,郭雪湖先將畫紙揉皺後再上墨,呈現複雜的肌理與墨痕變化,可說是基於筆墨傳統再進一步賦予新意的製作。
郭雪湖,《寂境》,1933,紙本水墨,國立台灣美術館
水墨本是臺灣美術史從清領時期以來,重要的創作媒材,附加於媒材上的筆墨傳統,亦在時代的風浪中面臨挑戰與變革的壓力,相關論述並未於講求臺灣主體性論述的公立館所策展中缺席。當然,這不代表憂心水墨邊緣化的學者意見為假,只是他們所投注關心的,更多的是與中國書畫傳統相關的議題,而非臺灣主體性下的水墨論述。
ART TAIPEI與水墨
如果說「重建臺灣藝術史」相關展覽中的水墨展示策略,多少呼應近年政府著重臺灣主體性的政策論述,那麼包含ART TAIPEI在內,民間藝廊、機構的水墨論述,呈現隱然回應、呼應政府主旋律的同時,卻又展現市場導向與同時提出不同論述觀點的可能。
有學者觀察ART TAIPEI的水墨展件不多,然而在我近幾年的觀展經驗來看,水墨媒材的作品仍占有很大的數量,甚至有相關的講座舉辦。但若說「不多」倒也沒錯,因為還要考慮到海外藝廊的參與跟選件策略,以及藝術媒材一直在求新求變。這也呼應我前面所說的,水墨正在過往的國族主義包袱,回歸作為媒材的性質。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中,販售書畫的攤販,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於我而言,從藝術史的角度來看,「水墨畫」如同許多媒材,可說是創作導向與市場導向的銜尾蛇(Ouroboros),藝術家需藉由市場獲得生計,以此開展新的製作方向,再下投市場,以此形成循環。
早在中國清代,反映當時城市經濟的風俗畫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就能看到市街上販售著商業化、青綠設色的山水畫軸。這些市場導向的作品,往往來自某些藝術家創作過的經典母題(Motif),甚至連《清明上河圖》的各類仿作,都是當時熱門的城市商品。由此看來,市場似乎一直是水墨媒材作品創作、再製過程中的重要循環節點,而如今,更是直接且有力的參與了論述生產的角色,這點體現在近幾年ART TAIPEI與部分藝廊,積極與學院合作,舉辦講座,或是進行策展。
2022 ART TAIPEI 羲之堂展位與聆聽解說的觀眾們,圖/©羲之堂
結語
從水墨在商業市場上仍有較高的關注來看,說明仍有許多藝術家嘗試探索水墨媒材的各種可能、甚至是擴充其面向。有論者謂水墨的擴充是否還屬於水墨,提出疑問,這自然是老生常談,尤其放在當代媒材種類繁多,甚至是市場的刺激,水墨邊界的必然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消融。再次強調,媒材乃是中性,人們沾染墨水,於宣紙上表現深淺濃淡的過程,不一定要回應某種特定傳統。
所以,水墨會消失嗎?會成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嗎?站在藝術界的角度,甚至是在ART TAIPEI這樣的消費空間,水墨明顯仍然前景可期。至於乘載於水墨媒材的筆墨文化又如何?我更樂觀地認為,所謂傳統,亦會不斷迎來變革,成為下一個傳統。因為激盪與再生,乃是整個東亞藝術史反覆發生的歷史現象。
REFERENCE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藝術與科技交融下的策展實踐:探討兒童藝術教育與博物館機構的未來可能性——高美館30週年國際論壇紀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媒材或傳統:從近年有關「水墨結束」的策展、討論出發(上)- (ART TAIPEI 2023專題報導)
2023-10-03|撰文者: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4968
2025香港巴塞爾參展藝廊和首批亮點,來自印度、澳洲、南非、美國、英國等地新晉藝廊首次參展
2024-11-02|撰文者:巴塞爾藝術展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495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233
約瑟夫.波依斯的藝術與環境行動:以自然之名重塑未來
2024-11-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212
陳昱榮「源像邊際 Cluster-Pixel Boundary」:資訊轉譯為賦格(fugue)?視覺下感官的再擴延
2024-11-21|撰文者:王襦萱305
2024大亞洲藝術聯盟協會第二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暨尾牙聯歡會,於台中李方艾美酒店擴大舉行
2024-11-20|撰文者:大亞洲藝術聯盟協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