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3|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
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的賓夕法尼亞大學,其內部的賓大博物館在更新有關人類遺骨處理和展示的政策後,決定不再公開展示裸露的人類遺骨。然而,博物館目前仍規劃在費城的展覽中展出包裹在容器中的木乃伊,但搭配放置警告標誌以提醒參觀者。
賓大博物館在更新人類遺骨處理和展示的政策,不再公開展示裸露的人類遺骨。圖取自artnet
賓大博物館的館長克里斯托弗·伍德斯(Christopher Woods)表示:「博物館的這一舉動旨在優先考慮人類尊嚴和種族後裔的意願。我們將確保這些原則能夠成為博物館運作的核心。」目前博物館採取的策略是,在展示時透過使用遺骨的復制品,盡可能達到相似的展呈效果。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教育計劃則是將使用人工製造的遺骨進行教學,以符合這一最新政策。另外伍德斯補充說:「僅有在更高級別課程中,且經過審查的狀況下,校方才會使用真正的人類遺骨作為教學目的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經研究調查的結果,賓大博物館的收藏中包含一些具有爭議的人類遺骨。在館方的收藏物件中,保存了發生於1985年MOVE炸彈襲擊和火災中去世的六名成人和五名兒童的部分遺骨,這些遺骨已經存放在該博物館長達35年。當時這場炸彈襲擊導致警察與MOVE這一團體陷入長久對峙的局面,如今由於它成員組成的人種大多為黑人,因此該案的敏感程度更是讓館方不得不重新採取行動與規劃。
這一份對遺骨進行調查後的獨立報告,大幅度的改變了館方未來運行的政策方向。該報告內容揭示了過去對這些遺骨確實存在處理不當的疑慮,這也導致駐館的兩名人類學家遭受解雇。隨後館方立即招聘專業人士,來負責處理人類遺骨和歸還等後續問題,並且在館內設立一個永久性展覽,提供參觀者有關遺骨的必要背景資訊。在此之前,賓大博物館已經因其「Morton Crania」收藏而向社會公開道歉,「Morton Crania」是指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收藏的一個具有爭議性的項目。這個項目包含了19世紀的超過1300個頭顱,這些頭顱來自不同的人種,包括黑人和土著人。這些頭顱曾經屬於一位當時的科學家和解剖學家塞繆爾·喬治·莫頓(Samuel George Morton,1799-1851)的私人收藏。
莫頓聘請約翰·柯林斯 (John Collins) 印刷頭骨平版畫,如上圖所示,隨後在《Crania Americana》上發表。圖取自賓大博物館
「Morton Crania」的爭議性來自於它的歷史背景。莫頓被認為是種族主義的支持者,他曾試圖透過頭顱的尺寸測量來作為他研究種族論的數據資料,在他觀點下,很直白的表明他認為不同種族之間存在智力差異。諸如此類的作為在當時引起了廣泛爭議,被普世當作種族主義和不道德科學的例子。莫頓的行徑,看似個人行為,實則似乎可導向一個更大的層面,顯示出西方民主政府長久以來被極右論述挾持,幕前雖力行政治正確,一致反對種族主義,卻於立法行政上躊躇退讓,可以觀察到的是,經由越來越刁難的移民法案,種族主義成為西方法治下不能說的實質內容,一種不能說的秘密。這也是洪席耶(Jacques Rancière)在提出他政治批判其中的一部分觀點「美國不民主」(la non-démocratie en Amérique)。因此,如今的博物館與美術館這般的機構,佇立在這樣隱性的文化權力暗湧上,正是要承擔起相應的文化責任,既是道德上的,也是政治上的。
《顱相學原理》包括有關如何測量人體頭部外部的圖解說明。圖取自賓大博物館
正因為這些頭顱蘊藏著美國歷史中的種族歧視和不平等,因此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的處理方式成為了公眾關注的焦點。在博物館更新、調整其遺骨處理政策後,「Morton Crania」的處理和展示方式也可能發生變化。這一決定反映了文化機構在處理具有敏感性的收藏時所要面臨的道德界線。事實上全球大多數重要機構都制定了有關人類遺骨處理的政策,但賓大博物館是其中少數願意公開聲明不再展示人類遺骨的博物館之一。據瞭解,館內委員會在事件後,建議增加投注人力和資源,這將有助於博物館為還未涵蓋在1989年《美國土著墓地保護和歸還法》之下的歸還藏品做好提前的部屬與準備。
然而,就如上所述,並不僅僅是賓大博物館作為單一個例,許多機構,如華盛頓特區的史密森尼博物館、巴黎的人類博物館以及劍橋的哈佛大學,都面臨著類似的問題。這些問題突顯出人類遺骨處理和展示的道德議題的重要性,以及文化機構在處理這些問題時需要面對的挑戰。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期待看到更多的機構采取類似的措施,以確保人類遺骨得到尊重和適切對待,同時也尊重不同種族的後裔。
費城穆特博物館展出的解剖人頭蠟像。圖取自artnet
REACTIONS
0
0
2
0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新媒體藝術家林珮淳受邀參加愛丁堡大學「台灣光點大師講座」,分享「夏娃克隆」啟示與警世
臺灣早期重要的女性觀念攝影藝術家 侯淑姿辭世,享壽61歲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產業
特展藝文跨界C-LAB「2023玩聚場藝術節——SHOW ME A PLATE!」表演盛宴打造新「台味」,邀觀眾以多重感官吃 buffet
2023-12-05|撰文者: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95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2023-12-04|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906
焦點新聞
藝廊當代藝術2023 Taipei Blockchain Week 「她Ta Zhi Dao」藝術工作坊:《綻放之聲》 From Blooming Voices to Vibrant Visions
2023-12-02|撰文者:十方藝術空間 GALERIE OVO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