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6|撰文者: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藝術與科技中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今(16)日宣布,進入元宇宙藝術大學元年。即將開館的科技藝術館將扮演北藝大邁向虛擬世代的大門持續深耕科技藝術領域的全方位發展,涵蓋大數據、雲端演算法、區塊鏈及人工智慧等科技的展演與運用。科技藝術館開館敬獻《迴路花園》則是啟動之鑰,引領觀眾進入多重時空疊合的宇宙之旅。北藝大校長陳愷璜表示藝術文化內容仰賴科技藝術的推廣,科藝館的開幕不僅是北藝大校園內的事,也是承接台灣半個世紀以來科技在藝術領域發展的里程碑。北藝大科技藝術館開館敬獻《迴路花園》宣告記者會貴賓大合照(攝影|王世邦)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今(16)日宣布,進入元宇宙藝術大學元年。(攝影|王世邦)
今(16)日記者會除了宣告科技藝術館即將開館外,北藝大亦邀請元宇宙藝術大學合作夥伴——國立故宮博物院蕭宗煌院長和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杜奕瑾創辦人進行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攜手共創科技藝術的嶄新整合與應用。北藝大攜手元宇宙藝術大學夥伴,共創科技藝術的嶄新整合與應用。(攝影|王世邦)
北藝大與故宮博物院簽訂的合作備忘錄包涵促進學術與實務結合,並共同推動博物館數位內容創作,以及數位環境建置與教育學術研究等實際交流計劃。蕭院長表示:「在產學的光譜兩端,學校是教學實驗端,另外則是產品端,有什麼流程可以作為中間的聯結,我想故宮是最適合的。」此外,北藝大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的合作將著重於科技與藝術的前瞻創作,融合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和混合實境(MR)等藝術創作,展現科技藝術的無限可能。Taiwan AI Labs創辦人杜奕瑾博士補充道:「未來藝文的創新創意都可以用生成式科技來達成。科藝館的開館就是在這個殿堂上去做各種實驗,運用AI進行創作,將發想化為實體的展演,讓民眾可以參與和體驗。」
科技藝術館開館節目《迴路花園》,特邀劇場導演王嘉明與新媒體藝術家張暉明聯手執導,匯集當代劇場、舞蹈、擊樂、新媒體藝術、科技技術等不同領域的創意人才參與製作。演出以五方為遊走動線,是一場跨領域沈浸遊走儀式的演出,以科藝館作為科技迴路的載體,打造參與者與建築對話的當代花園。王嘉明導演分享:「迴路代表科技;花園則代表自然;這一次展演以科技創作,但由儀式角度切入展演的議題,引領觀眾靜心沈澱,期待觀眾透過遊走重新回到平衡的狀態。」《迴路花園》聯合導演張暉明致辭(攝影|王世邦)
《迴路花園》聯合導演王嘉明致辭(攝影|王世邦)
演出中觀眾將會分成四隊,由演員帶領從四個不同的路線,遊走於科藝館的各樓層,每位觀眾將有一個獨一無二的LED及聲響穿戴裝置,所經之處隨著劇情變化處處有驚喜,不但有演員的戲劇演出,還會搭配當代舞蹈和音樂,及最新的演算法、AI技術的新媒體裝置,經由各種不同元素鋪陳故事。張暉明導演補充:「《迴路花園》作為開館節目,運用舞蹈、音樂、戲劇等各樣表演藝術,並讓大家遊走其中,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形態作品,宣告某種對未來創作形式的想像。」《迴路花園》演出劇照(攝影|王世邦)
參與觀眾將會穿戴由新媒體藝術家黃裕雄設計的LED感應穿戴裝置,如同「護身符」指引觀眾穿梭於建築間(攝影|王世邦)
表演者與新媒體藝術家張方禹作品《散步到泳池旁的花園裡繼續動一動》詮釋被擾動的秩序及狂歡的派對01(攝影|王世邦)
表演者與新媒體藝術家丁建中作品《蟄伏 II》詮釋「心」的湧潮與暗流01(攝影|王世邦)
今日記者會邀請到《迴路花園》演出的特別來賓——機器狗和舞者共舞,呈現演出精華片段。機器狗可愛模樣,一出場即成為閃光燈焦點。機器狗由台北科技大學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共同成立的「台北科技大學城市科學實驗室」所研發,在行走時能夠偵測與閃躲障礙物,攀爬斜坡樓梯,本次受邀參與《迴路花園》的演出,透過複雜AI軟體編碼,依照演出劇情設定,機器狗將成為「引路人」的角色。《迴路花園》與機器狗舞蹈片段呈現,透過複雜AI軟體編碼,依照演出劇情設定,機器狗將成為「引路人」的角色。(攝影|王世邦)
《迴路花園》售票場,將於10月21日至22日登場,由於觀眾採遊走式觀賞演出,每場只能容納約80人,目前尚有少量票券於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現正熱賣中。除規劃四場正式售票演出外,《迴路花園》的演出裝置作品,將續留在科藝館展出,展期自11月11日至12月10日,期待作品能持續帶給大眾更深入的思辨與價值。
【《迴路花園》展演資訊】
啟售日期|2023.08.26 (Sat) 中午12:00
展演日期|10.21 (Sat) 18:30、20:30
10.22 (Sun) 18:30、20:30
展覽期間|2023.11.11 —12.10(免費)
展演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科技藝術館
售票連結|https://www.opentix.life/event/1691793495188242432
REACTIONS
1
0
0
0
0
熱門新聞
1
2025香港巴塞爾展會專題報導 :新生力量在數位化轉型與經濟趨緩交織下引領藝術市場新局
亞洲年度藝術盛事!編輯部直擊 2025 Art Basel HK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精選現場15件作品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正式揭牌,迎接「福爾摩沙時代」的百年藝術風華
編輯直擊香港藝術月:專題首發報導- Art Central 2025 VIP預展現場十大精選作品
2025台北雙年展公布展覽主題「地平線上的低吟」,邀請54位藝術家以及33件全新創作 探究「思慕」的多重意義
專題企劃-「美術館的幕後推手」(下):策展作為機構歷史的建構方法,臺北市立美術館跨度多面的策展與研究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得獎名單揭曉— 以藝術作為對「真實」的探問,展露具時代觀點的創作
餘物與殘響─寫《拾人牙穢—王若冰×陳賽華灌駐地成果展》( 2024年度絕對放送「李俊賢Hornsun獎」)
城市中的駭客路徑──談顏珮珊的「此路有通」(2024年度絕對放送「放送特別獎」)
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徵件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2025-03-31|撰文者: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