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焦點人物

特展藝文跨界

從地方面向國際,從傳統邁向未來:大溪木博館「木藝交鋒-大師講座」側記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大溪國際木家具工藝設計競賽好木.生活提案PP MøblerHans J. Wegner

2023-11-02|撰文者:李竺恩

桃園大溪的木器產業歷史發展已有逾百年歷史。至今,地方上仍留有許多木器行及製材廠林立於此,亦為目前臺灣木器產業的重鎮。而為保存、展演與推廣地方產業歷史與常民生活文化,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於2015年正式成立。館舍立基自生態博物館(eco-museum)理念,強調「由下而上」和「社區導向」的運作型態;其串聯社區居民,透過在地夥伴對於文化事務的參與,持續推動各項計畫帶動大溪地方的人文發展。以推動技藝傳承與創新為實踐目標,今年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更首度舉辦「大溪木藝生活節」。除推廣與探索木藝與生活體驗的融合;亦同時舉辦第一屆「大溪國際木家具工藝設計競賽」,經由競賽機制為大溪流傳悠久的木藝傳統,注入新穎的創意能量。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舉辦「好木.生活提案」-設計競賽作品展。圖 /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提供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舉辦「好木.生活提案」-品牌邀請展。圖 /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提供

首屆競賽徵件主題訂為「好木.生活提案」,鼓勵手藝精湛的創作者為木傢俱設計,引進具當代性的美學觀點,並為生活質感擴充更加多元的想像。此次更特別邀請兩位來自海外的學者專家擔任評審,為本屆競賽引入國際視野。他們分別是:於日本岩手大學專攻工業設計領域的田中隆充教授,以及丹麥知名傢俱品牌PP Møbler-執行長兼第三代首席工藝師 Kasper Holst Pedersen。並在10月28日(六)下午舉辦「木藝交鋒-大師講座」,邀請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陳殿禮主任,丹麥倉庫及木平台創辦人鄭啟聰擔任引言人。分別從產業與學術視野出發,展開地方與國際間的交流。

「木藝交鋒-大師講座」講者合影,由左至右分別為: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陳殿禮主任、日本岩手大學田中隆充教授、PP Møbler執行長Kasper Holst Pedersen,及木平台創辦人鄭啟聰。圖 /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提供

讓技藝走入當代生活

田中教授以「木工技術.文化.傳統-與未來聯結的設計思維方式」為講題,討論了「如何使傳統工藝更加接軌當代生活?」的核心題旨。講座開始,他先是談起物件生產模式的轉向。18世紀中葉的工業革命,大幅影響以往社會由手工業為主導的生產模式,人們從此開始趨向依靠機械操作、模組化,能快速且大量進行製造物件的模式。面臨著技術演進的衝擊,田中教授則認為「工藝」的出路,應在於從其本身的傳統與文化當中,發掘出能回應現代人們(即「使用者」)需求的部分。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陳殿禮主任為主題講座擔任引言人。圖 /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提供

而以個人的實務經驗為案例,他接續分享自身從木工藝而展開的一系列研究試驗。先是受結合日本木作、漆藝、金工等傳統文化,具有日式古典特色的木胎漆器收納櫃為啟發,田中教授嘗試開發一組方便外國遊客攜帶上機,且返家後能自行組裝使用的觀光紀念品。但在設計過程中,他也逐漸關注到組裝環節時「榫接技法」的應用。這是在木作專業中不另需釘子,也能將不同木材組件緊密銜接的精湛技術。事實上,光是在日本、中國等東亞區域,從古至今已發展出兩百多種結構。因此,著眼於榫卯構件其造型特殊、簡易拼組的性質,田中教授帶領團隊著手開發兒童益智玩具,讓孩子能在遊玩時學習造型的構築;此外,團隊也進一步結合教學用途,發展讓學童認識體積計算原理的教具設計。

田中隆充教授分享其自木工藝開展的實踐經驗。圖 /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提供

藉由田中教授的敘說,不難理解產品的開發實則須反覆歷經試驗與修改;且不時因著環境影響、受眾需求而修改細節、完善功能。譬如,呼應後疫情的生活型態,便應更加考量積木造型的設計,以方便孩童遊玩後為玩具進行消毒。持續運用著「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方式,講座最後,田中教授也分享自己十多年來投入產品設計的深刻體認。其一,是須熟悉社會模式,瞭解當下人們的需求;再者,為因應需求而投入新技術的開發;最後,則是透過跨領域的交流、彙整各方意見,共同使成品日臻完善。藉由對三大層次步驟的認識,他相信是有助於對木工技藝傳統的延續,也能幫助工藝文化能更加走入人們的生活之中。

工匠精神的傳承與發揚

北歐傢俱向來以其簡約外型並融匯工匠氣息的風格而聞名,而立基於家族事業的丹麥木作傢俱品牌-PP Møbler,更是之中經典。PP Møbler出品的傢俱多是由內斂的設計,透露出雋永且典雅的美學品味。本次講座則邀請身為PP Møbler第三代經營者的Kasper Holst Pedersen分享,他以一張張的懷舊照片,娓娓述說品牌數十年來的發展軌跡。

PP Møbler執行長Kasper Holst Pedersen分享品牌發展歷程。圖 /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提供

Kasper提及,丹麥在1950年代時開始興起工廠化的生產模式,也讓有著一身好技藝的工匠們必須重新考量其未來的生存方向。因此,關注工匠精神的延續,及以創造「能讓人們為之嚮往的產品」為目標,Kasper的祖父Ejnar Pedersen與其兄弟Lars Pedersen,於1953年成立家族事業-PP Møbler。其奠基在兩人的工匠背景,並特別維持小型作坊模式運作至今。品牌以丹麥優秀的匠師技藝為底蘊,著眼於傢俱造型與材質的表現,堅持以手工打造高品質的細木作產品。然而,不僅止重視產品的設計製作,PP Møbler亦將目光放眼至對長遠未來的考量。Kasper分享因應地球日漸緊迫的環境危機,團隊現階段更致力於運營中融入環保意識。其在不傷害森林生態系統的前提下,僅取所需份量的木材;且嘗試多運用自然素材設計作品,並著重生產能夠為人們長久使用、欣賞的原木傢俱。

丹麥木傢俱品牌PP Møbler的兩位創辦人:Ejnar Pedersen與Lars Pedersen兄弟。圖 /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提供

藉著座談機會,Kasper也介紹身為PP Møbler一代核心的設計師-Hans J. Wegner(1914-2007),談論他的設計是如何推動品牌的成長,甚至為之建立起國際上的知名度。不只承繼紮實的木藝訓練,Wegner的作品更同時體現著現代主義忠於功能、極簡設計的色彩。他習於從經典的文化與美學中汲取傢俱創作的靈感,並擅於在設計中注入現代化的視覺新意;而在多年實踐後,Wegner更從中豎立出個人專屬的風格語彙。其作品強調著物件本身的工藝價值與美感,且致力符合人體工學設計,重視當中每項細節的呈現。Wegner終其一生打造出上百款單椅,然而每張椅子包含的椅背、扶手、椅腳等各式大小組件,不論是造型線條的細膩雕琢、乃至於木頭紋路的對稱皆無懈可擊,並透露出匠師一絲不苟的講究精神。最後,Kasper亦藉由Wegner的實踐理念,深切道出PP Møbler數十年來秉持的核心精神──那便是在與自然平衡的前提上,透過天然的材料創造擁有相當功能價值,且簡約、經典不朽的美好事物。

木平台創辦人鄭啟聰為主題講座擔任引言人。圖 /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提供

透過兩位講者的深刻分享,不難理解到在工藝實踐的過程中,應持續和社會有所對話、從而回應、關照當前人們的需求。對此,在座談最後的交流環節,陳殿禮主任提到,特別是現階段的產業應更加考量,如何對接上SDGs[註1]、ESG[註2]等永續指標,從而回應世界整體的行動方向。對於同業來說,保持「與時俱進」的思維實屬關鍵;也相信借鑒他國經驗和對在地文化作紮實梳理,更能助於臺灣找尋、確立出自身的前行方向。田中教授則談及,競賽確實是實踐中的重要一環;其藉由良性的競爭,促進不同創作者、世代間的交流,更幫助人才的引入,讓行動保有延續的動能。座談最後,Kasper分享PP Møbler不僅止於Wegner合作,現今亦持續和眾多優秀的設計師合作交流。他堅信的是,唯有透過不斷的嘗試,品牌才能再創經典;同時,傢俱設計的過程亦相當引人著迷,期盼藉由實現兼具功能與美感的設計,為人們帶來深遠的啟發與共鳴。

「木藝交鋒-大師講座」座談交流環節。圖 /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提供

註1|2015年,聯合國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包含消除貧窮、減緩氣候變遷、促進性別平權等,SDGs包含17項目標,指引全球人們付諸行動。

註2|ESG分為:環境保護(Environment)、社會責任(Social)與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大面向指標。可為評估企業是否符合永續發展目標所用。

第一屆大溪國際木家具工藝設計競賽 好木.生活提案特展
2023.10.28-2024.02.18
競賽得獎作品展 武德殿
品牌邀請展 木家具館
桃園市大溪區普濟路33-3號、21-3號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大溪國際木家具工藝設計競賽好木.生活提案PP MøblerHans J. Wegner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1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