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互動藝術中心NTT ICC推出坂本龍一紀念展,向音樂大師於新媒體藝術的影響致敬
2024-01-04|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竺恩編輯整理
日前,日本東京的電信互動藝術中心(NTT InterCommunication Center, 簡稱ICC)甫為去年逝世的作曲家坂本龍一(Sakamoto Ryuichi, 1952-2023)舉辦一檔富有紀念意義的特別展覽──「向坂本龍一致敬:音樂 / 藝術 / 新媒體」(Tribute to RYUICHI SAKAMOTO: Music / Art / Media)。向這位人稱「教授」的一代音樂大師,其生命、創作遺產,及他為音樂、新媒體藝術領域帶來的廣大影響獻上深刻致敬。
坂本龍一過往現場演出畫面。Photography © Nino V. Valpiani
以音樂為起點,探索新興媒介
此檔展覽邀請日本新媒體藝術團體Rhizomatiks代表成員兼創辦人之一的真鍋大度(Manabe Daito)擔任共同策展人。過去與坂本相識的他表示,「自2019年來,我持續在進行一項計畫,運用特殊的攝影設備來記錄坂本先生的表演。我負責系統開發和美術指導,並在工作過程中與他進行了許多對話。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坂本先生不僅關注存儲的檔案內容,也對以這些數據為基礎開發的AI感到興趣。當他利用自己的演出數據迎接新挑戰時,他展露出強烈的好奇心。這清楚地表示坂本龍一的創造力是不停尋找新的疆域、並於之中不斷地進化發展」。
“Tribute to RYUICHI SAKAMOTO: Music / Art / Media” 共同策展人–真鍋大度(Manabe Daito)© NTT InterCommunication Center
如真鍋所言,坂本龍一畢生的創作追求為許多音樂家和藝術家提供了廣泛的靈感來源。在他的職業生涯裡,便充分運用合成器、網路和實時CG影像等不同時代下的尖端技術,開展了實驗計畫。而這次展覽則將運用其留下的寶貴演出數據,並邀請海內外藝術家參與,涵括和其合作的藝術作品,幫助他的創作抱負與成就得以延續至未來。
坂本龍一和ICC的合作關係實際可以追溯至1991年,那時中心設施仍尚未正式開幕營運,而是先以基礎的運作理念與架構發展,舉辦許多結合藝術和科技媒體的活動。而坂本當時便曾參與ICC舉辦的一檔展覽並帶來作品〈Let’s make the time〉(讓我們抽出時間)。後續,他也和ICC建立了深厚的聯繫。例如伴隨2005年時的“Laurie ANDERSON:The Record of the Time”一展所舉辦的音樂會,以及他攜手視覺藝術家高谷史郎(Takatani Shiro)分別於ICC紀念成立十周年、二十周年里程碑各舉辦的兩場展覽。
Takatani Shiro〈Piano 20110311〉(2018/23) 圖 © Takatani Shiro’s Facebook
從網際網路的形成初期(1990年代),坂本龍一便對網路產生了興趣,並時常進行線上演出和相關活動,作出了積極的實踐以將媒體技術融入至作品。此後,於當代藝術至新媒體藝術的創作領域更是不乏見到其身影。不僅與高谷史郎、真鍋大度有著密切合作,岩井俊雄(Toshio Iwai)、卡斯滕.尼古拉(Carsten Nicolai)、毛利悠子(Yuko Mohri)等重要藝術家也都曾與其共同合作過,完成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Mohri Yuko〈Breath or Echo〉(2017), Sapporo International Art Festival 2017, installation view © Sasaki Ikuya
坂本龍一過去為〈Breath or Echo〉作曲,並在2017年札幌國際藝術節上演出。© Sasaki Ikuya
深化創作表現與時代技術的連結
「向坂本龍一致敬:音樂 / 藝術 / 新媒體」展出過去與坂本龍一合作之藝術家的作品,如高谷史郎、毛利悠子、Alva Noto(Carsten Nicolai的另一身分)、跨領域新媒體藝術團隊Dumb Type等人的作品,以及為其最後一張個人專輯《12》繪製封面的「物派」先驅-李禹煥(Lee Ufan)的畫作。同時,共同策展人真鍋大度亦為展覽策劃展出數件結合新媒體技術、並完成於2023年的作品。
Dumb Type + Sakamoto Ryuichi〈Playback 2022〉(2022/23) © NTT InterCommunication Center
Lee Ufan〈Sound far beyond〉(2022) © NTT InterCommunication Center
首先是〈Sensing Streams 2023 - invisible, inaudible〉(感應流2023‧不可視‧不可聽),為坂本龍一和真鍋大度過去於札幌國際藝術節(2014)合作的裝置作品,於本次展覽進行特別設計的版本。其以各種形式展現電磁波的流動,將人們通常難以察覺的訊息轉為可視、可聽的形式呈現。另外,其與 Rhizomatiks更攜手新媒體藝術家Kyle Mcdonald,為展覽打造一件互動體驗作品,〈Generative MV〉(生成式MV)。MV是以坂本龍一過去於線上音樂會演奏〈Perspective〉(視角)的綠幕影像片段為基礎,再結合AI技術,將觀眾於展場中輸入的文字,自動生成圖像並即時變換場景。
Sakamoto Ryuichi + Manabe Daito 〈Sensing Streams 2023 - invisible, inaudible (ICC Version)〉(2023) ,於ICC展場實景© Tokyo Art Beat
Manabe Daito + Rhizomatiks + Kyle Mcdonald 〈Generative MV〉(2023) © NTT InterCommunication Center
Ian Simon和David Wexler的〈Resonant Echoes〉(共振迴聲)關注在坂本龍一的音樂如何使聽眾產生跨越時間的感受,並利用光譜分析、AI驅動視覺效果和即時生成技術,試圖理解和視覺化記憶與認知經驗的連結。俄羅斯藝術家Alexander Letsius和Kristina Karpysheva二人則是以坂本龍一作品〈The Sheltering Sky Theme〉(遮蔽的天空)的筆記為基礎,開發一套演算法技術,讓作品的旋律轉化為不停撥放的動態視覺圖像。藉以探索其音樂所欲傳遞的語言,由不同角度感知世界面貌。
404.zero (Kristina Karpysheva, Aleksandr Letsius)〈The Sheltering Sky - remodel〉(2023) © NTT InterCommunication Center
坂本龍一始終嘗試深化個人創作的表現方式與時代科技之間的關係,並積極提出探問,為領域引入新穎而豐富的想像。「向坂本龍一致敬:音樂 / 藝術 / 新媒體」將持續展出至2024年3月10日。期間,ICC也將推出一系列活動,包含策展人、參展藝術家座談、放映計畫和音樂會等,紀念這位日本當代傳奇的音樂教父為新媒體藝術領域提供的深遠影響。
日本互動藝術中心NTT ICC為此次展覽帶來一系列的放映計畫,其中為“SAKAMOTO Ryuichi with TAKATANI Shiro | Installation Music 2 IS YOUR TIME” Concert (2017) 的演出畫面。Photo: Yamaguchi Mayuko © NTT InterCommunication Center
REFERENCE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台中勤美術館隆重開幕!除了開幕首展之外,展館還有哪些亮點?
引頸企盼!ONE ART Taipei 2025 藝術台北新年登場 策展主題、亮點作品、展商名單一次公開
2024 年度新聞回顧:美術館於各地興起、機構人事新局與國際展覽的多元共振
巴黎聖母院浴火重生,五年修復完工盛大開放!揭開修復背後的全新發現
「小百科」來了!即日起駐館桃園兒美館 「新說小百科」邀請你帶著好奇心 踏上打開世界的旅程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帝圖2024秋拍1229盛大登場,白雲堂舊藏張大千工筆紅葉靈禽圖、及溥心畬自用印專題重量領銜
御風破浪.榮光現,一段訴說著海軍建軍歷程的故事
從流動的身體性到風景、物觀的凝視-關於嘉美館《拾景剪影─林玉山的寫生與旅行》
藝術創意工作者如何融入永續概念實踐?視盟攜手臺師大舉辦國際論壇 激盪藝術ESG政策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以在地涵養,放眼國際,自在芬芳」—桃美館代理館長張至敏回首創館歷程,展望館群建備後新局
2024-12-20|撰文者:李竺恩1581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2024-12-19|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662
首度由黑人女性出任總策展人,美國古根漢美術館副館長娜歐蜜·貝克維斯(Naomi Beckwith)領軍第16屆卡塞爾文件展
2024-12-19|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編輯整理730
TFAM↔REUSE北美館循環計畫首度公開,將展覽廢棄材料轉化為創意衍生品!
2024-12-19|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39
社會設計凝聚力,再探萬華茶室與紅包場風華
2024-12-19|撰文者: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700
蘇富比紐約辦事處證實已裁員100人,高額藝術品成交的市場表面下 情勢是否比想像嚴峻?
2024-12-19|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