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焦點人物

當代藝術訪談個展攝影

十年時間的畫外音:何兆南影像中的沉默之聲與香港的城市進程

何兆南其後十年Avocado Art Lab黃又文

2024-06-20|撰文者:張家馨

「其後‧十年」作為何兆南本次在Avocado Art Lab的個展主題,借鑒兩部不同電影名稱。前者是1985年由森田芳光執導的《其後》,改編自日本文豪夏目漱石的名作《從此以後》,其以明治時期為背景,講述主人公長井代助在面對愛情、道德與社會壓力之間的內心掙扎,但在影片最後導演留下寓意深遠的結局,讓觀眾細細思索;另一部電影《十年》於2015年上映,是由五部短篇電影單元合集而成,其內容涉及香港人權、民主、言論自由受到威脅的現況而備受關注,同時似乎也預示了香港未來十年可能發生的情況,被譽為是香港未來的「預言書」。何兆南擷取兩部電影中的含義試問自己,也試問自己的城市,香港人民經歷過多次奮鬥之後,這十年間發生了什麼事?未來的十年我們又應該怎麼走?
「其後·十年」-何兆南個展展場一景。圖 / Avocado Art Lab提供。

「其後·十年」-何兆南個展展場一景。圖 / Avocado Art Lab提供。
藝術家何兆南。圖 / Avocado Art Lab提供。

十年時間,鏡頭下的敘事故事

首先可以關注到,2014年,也就是距今的十年前,何兆南發表了《門常開》系列,從該年香港爭取真普選的佔領運動期間的一項聯展中發表。其將香港政府總部的建築物為拍攝對象,該建築物以「門」為設計概念,意在傳達「政府的門為市民而開」,而何兆南刻意將「門常開」的空景在底片上切割掉,影像經沖洗後,生成一道黑色色塊。沖印出的黑色,究竟是「存在」還是「不存在」?反映出政治改革下人民的聲音逐漸在社會中被消弭的現象,以及人們原應該擁有的東西漸漸被掠奪而走。

何兆南作品-〈⾨常開 壹〉 (2014) 數位微噴輸出,鋁板裱褙,四周鋁框烤漆。圖 / Avocado Art Lab提供。

何兆南作品-〈⾨常開 貳〉(2014) 數位微噴輸出,鋁板裱褙,四周鋁框烤漆。圖 / Avocado Art Lab提供。

何兆南作品-〈⾨常開 參〉(2014) 數位微噴輸出,鋁板裱褙,四周鋁框烤漆。圖 / Avocado Art Lab提供。

何兆南說:「這十年香港發生的事情,其實我們是不敢回望的。相對香港之前是過得很安穩,經濟、政治都是安穩的,但在2014之後完全是不同事情。」然而此展便是以《門常開》的時間點為起頭,展出何兆南這段期間曾經發表過的作品,在2024年的現在回望過去、遠眺未來,試著探詢這段已經消逝以及尚未發生的日子裡,我們的日常以及每天目光所及的城市變成了什麼樣子?

從何兆南的影像中可以發現每隔一至兩年,他對香港這片城市仍然可以有新的發現,即便這已經是他生活數十年的地方。然而這個發現在他的鏡頭下卻不單單只是純粹的紀錄,影像中被定格的城市景觀,表面上恬淡平靜,卻暗藏著某些嘈雜的聲音。正如此展策展人黃又文所提問的:「政治與社會環境現況在記者陣線的紀實之外,藝術還能夠有什麼樣的詮釋聲音?我在何兆南的作品中發現,創作好像可以是作為一種抵抗。」

攝影之於何兆南而言,除了是一種抵抗,同時也像是在依稀可見的自由中,嘗試為自己挺身而出那難以直接用言語道出的困苦和無奈。他說,十年前拍攝《門常開》時沒有想過十年後會發生什麼事,但作為創作者要當下做好你想做的事,「倘若想改變未來就是要在當下處理,才有未來,才可以改變你想像的未來。」

「而《作品命名尚未成功》,在創作的當下盼望可能是更多的,但現在過了幾年我到底還可以做什麼?因為香港自由創作的空間已經越來越縮緊,那我們還可以做什麼?」何兆南說。

何兆南作品-〈作品命名尚未成功 26〉,(2021) 數位微噴輸出,鋁板裱褙。圖 / Avocado Art Lab提供。

對此黃又文也回應,何兆南在按下快門的那一瞬間,同時也拉長時序、把時間展開,以抽象而非完全具象或具體地談政治現實。就好比在《作品命名尚未成功》的作品當中,他拍下自2019年香港「反送中」事件爆發後,城市街邊的抗議文字,遍佈在騎樓、天橋下、鐵捲門上、公寓旁等的空白處。隨著事件漸漸沉寂,路上輕而易見的斑斑字跡也被粉飾太平。而「時間」成為何兆南鏡頭下的畫外音,當下我們身處這座看似一如既往的城市,實際上卻是承載了過去喧囂的抗議聲音。但是那些被油漆覆蓋的字樣,是否真的隨著時間消逝?曾經擁有自由的城市,如今是否也隨著時間推移而恢復原本的生活樣貌?

那些在牆面上對政局不滿的宣洩,事過境遷後終將被迫回歸平靜,油漆塗料有的顯得厚重均勻,有得輕薄如翼;有得扎實平整,有的卻呈現出各種特異的形狀。在某種程度上,從塗覆的形狀似乎也可以理解成是憤而奮進、美化現狀,又或者是以幽默自嘲的方式對抗現實。
何兆南作品-〈作品命名尚未成功 04〉 (2020) 數位微噴輸出,鋁板裱褙。圖 / Avocado Art Lab提供。

何兆南作品-〈作品命名尚未成功 13〉(2020) 數位微噴輸出,鋁板裱褙。圖 / Avocado Art Lab提供。

影像的「兩面性」

展場中《作品命名尚未成功》與對處的《上陸點》(2023)系列恰巧產生了對話關係。在政治局勢上,臺灣與香港有著相似的處境,過去都曾有過被殖民的背景,只是現階段的我們正在與因著過去歷史、繁瑣的政治演進而被繫上的緊箍咒,守護在自由與民主的最後一道封鎖線。

何兆南作品-〈上陸點 - 台南〉,數位微噴輸出,鋁板裱褙,四周鋁框烤漆。圖 / Avocado Art Lab提供。

何兆南說,2023年來到臺灣短居一段時間,開始想拍攝之前曾經與殖民歷史交手過的臺灣,現在變成了什麼模樣?便發展了《上陸點》系列,開始繞著臺灣海岸線拍下過去歷史戰事的登陸點,以及近年官方推估臺灣本島約十多處的「紅色沙灘」,其指敵軍登台的可能位置,並使用相機中「像素位移」功能拍攝後再將16張照片合併,使現實影像中產生帶有錯亂、似真似假的影像。透過虛實交錯的視覺效果,揭示在時間的洪流中,歷史與現實如何交織、碰撞,並最終形成我們今天所見的社會景觀。

何兆南作品-〈上陸點 - 林園〉,數位微噴輸出,鋁板裱褙,四周鋁框烤漆。圖 / Avocado Art Lab提供。


回憶起拍攝過程,何兆南前往淡水沙崙時恰巧正為「漢光39號」演習前夕,海灘周遭留下稍早軍事演練的痕跡,而過去此地也正是一百四十年前,清法戰爭淡水古戰場的第一個歷史現場。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就像是串連了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空,海岸線除了是地理上的分界,另一方面也作為時間和歷史的交匯點,見證了無數歷史事件和當下現實的重疊。軍事演習的背景,使這片海灘成為當代國際政治局勢的縮影,而過去的戰場遺址則將觀者的思緒拉回到那段塵封的歷史。
何兆南作品-〈上陸點 - 滬尾〉,數位微噴輸出,鋁板裱褙,四周鋁框烤漆。圖 / Avocado Art Lab提供。
對此,黃又文也特別提到有關何兆南作品中的「兩面性」,其往往在平靜的表象下暗藏深層次的社會動盪和個人情感。包含將現實與虛幻、過去與現在、個人情感與社會現狀重疊交織,同時也打破了傳統時間線性流動的框架,讓觀者進入一種多重時間和空間交錯的邊界。

十多年前,何兆南發表的《平日常》嘗試在攝影作品上,透過手工一格一格地繪畫天空,以此寄託對父親的深切思念。在家中找到父親留下的眾多工具後,他靈感乍現,決定將自身專業與父親的廣告設計專業結合,藉此達到一種獨特的抽象表現手法。到了2014年,正值香港「佔領中環」(後稱「雨傘運動」)爭取真普選的社會運動期間。2015年,何兆南發表了《不平日常》,天空的背影變成黑、灰、白的直條紋,回應見證那段時期城市的光明與灰暗。

如今,他的創作進入《後平日常》階段,天空的格子從最初對父親的思念遂成為連儂牆的縮影,融入了當時的社會動盪與抗爭情緒。並與《作品命名尚未成功》相呼應,交界了被油漆附蓋掉的抗議字痕,影像中的城市街景也從過去私人記憶轉變為對公共記憶的反思。透過作品,何兆南嘗試掀開城市景觀下平靜表象中的暗湧,傳遞出無言的抗議和沉默的力量。

何兆南作品-〈後平⽇常 伍〉(2023) ,⽔溶彩⾊鉛筆繪於數位微噴輸出上,無酸卡紙裱褙四周鋁框烤漆。圖 / Avocado Art Lab提供。

最後我們可以看到在《醉生與夢死》的系列中,何兆南選擇了香港的標誌性景觀維多利亞港作為主要拍攝對象,將建設中的九龍半島最大文化基地——西九文化區的工地現場與啤酒泡沫相接合。畫面一分為二,在現實場景疊合超現實,在現實與未來之間營造出一種懸浮的狀態,如夢似幻,醉生夢死,是否有如香港經歷過重大政治浩劫後的不真實感?又或是香港回歸二十年後的現況?有些人依舊並肩前行,而另一些人則因立場分歧而分道揚鑣。

何兆南作品-〈醉⽣與夢死 壹〉(2017) 數位微噴輸出,鋁板裱褙,四周鋁框烤漆。圖 / Avocado Art Lab提供。

何兆南作品-〈醉⽣與夢死 貳〉(2017) 數位微噴輸出,鋁板裱褙,四周鋁框烤漆。圖 / Avocado Art Lab提供。

何兆南作品的兩面性在《作品命名尚未成功》,空無一人的城市底下包裹了曾經的喧嘩;《醉生夢死》,藉由啤酒泡沫這一意象,如睡夢中那樣恍惚、昏沉,既是對現實的逃避,也是對未來不確定性之隱喻;《平日常》透過手工一格一格地繪畫天空,寄託對父親的深切思念,卻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成為反映香港社會變遷的縮影。拍下曾經的躁動與喧囂,卻在日常的城市景觀,以沉默、寂靜的方式喚起我們對於自由、民主和人性的反思,並拉長這段反思的時序,以敘事性的拼裝手法將不同時間片段串聯起來,以更加清晰的脈絡闡述自我對城市認同的路徑。

在訪談最後,何兆南提到此前在臺灣曾創作了一些小件的作品,發表於2019年5月第一次大遊行之前,當時刊登於香港的《明報》。照片中他不斷寫下「反對自由」這四個字。何兆南說,這四個字代表了「我反對,所以我自由」,但在另一個層面也是「現在的我還有自由,所以我還可以反對。」正如策展人在他身上所看見的,「攝影作為一種反抗。」是一種不接受現實的反抗,「而我也反對接受現實」。在他的影像之外,永遠有一段畫外音,那是來自於無法在影像直接言說的苦楚,因此有別於血淋淋的紀實攝影,何兆南在看不見的盡頭當中嘗試訴求,在沉默之中嘗試說話。

何兆南作品-〈自由與反對〉(2019),鉛筆,數位攝影。圖 / 藝術家提供。


「其後·十年」-何兆南個展展場一景。圖 / Avocado Art Lab提供。


「其後·十年」-何兆南個展展場一景。圖 / Avocado Art Lab提供。

展覽資訊
其後 · 十年 - 何兆南個展
策展|黃又文
展期|2024.05.04 ( 六 ) - 07.28 ( 日 ) 採預約制
地點|Avocado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2段218號B1左側

何兆南其後十年Avocado Art Lab黃又文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策展

水湳綠藝:低碳智慧與生態共融的公共藝術空間

2024-12-31|撰文者:臺中市政府文化局/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