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 】《國姓之鬼》|臺北海鷗劇場
2024-05-05|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 採訪及文字整理 余岱融
歷史是被建構的。人們有時可能也忘了,英雄人物看似完整的形象,也總是拼拼湊湊。從鄭成功入手,臺北海鷗劇場的《國姓之鬼》將目光轉向他故事的傳播者,從不同視角重探國姓爺大異其趣的樣貌,及其事蹟中的他者。
編導宋厚寬從開山降妖的民間傳說,以及劍南山上、充斥當代都市傳說的鄭成功廟出發,輔以荷蘭及漢人史觀,在融合歌仔戲與現代劇場手法的舞台上,以戲中戲中戲的後設框架,鋪排了一則交織、覆蓋多重時空,從伶人酬神 、演員本我現身,到出神與魂靈附體的故事。
演員 劉冠良、 編導 宋厚寬、演員 古翊汎 | 攝影 呂國瑋 (片子國際)
迷霧裡的重重形象
全劇始於清初的兩位戲子,受國姓爺託夢,來到鄉野中荒廢的開山王廟前搬戲,卻走不出迷霧的遭遇。直至戲末,迷霧仍未散去。宋厚寬說明:「這有點像我們在看待歷史的時候,你知道的越多,你會越困惑。越想了解什麼是真相,會發現真相通常不只有一個。所以我挑選戲中戲中戲的結構,好把我所認識的鄭成功通通放進去。」
這樣的選擇,呼應歷史上不同政權,都能將鄭成功轉化為有利自身的精神象徵:清末皇室追諡「忠節」、日本殖民政府認為供奉台日混血的他有助統治南國、國民政府將他作為反共抗俄的表徵、中共則視他為驅逐荷蘭人、收復失土的民族英雄。因此問題從「誰是鄭成功」,變成「誰的鄭成功」。例如第一幕中,鄭成功以海上降伏的龍碽大戰島上妖鳥的傳奇,除被推斷來自先民慕其開台事跡,也有轉化自屯墾與原住民衝突一說。「殺了鶯歌妖鳥的、跟會虐待荷蘭士兵的、跟七歲離開媽媽來到中國試圖考科舉的,都是鄭成功、鄭森、國姓爺。」
真實的介入與不確定的現實
鄭成功的多重形象,在第二幕透過附身在演員身上的人物一一浮現。附身來自導演和演員古翊汎討論靈異經驗時,他分享自己過去曾有的「體質」。因此,附身不僅是一種扮演狀態和說故事的方法,也因演員在台上的自我揭露,為演出帶入另一層真實。當隆武帝、死在中國的鄭芝龍、被囚的荷蘭牧師亨布魯克等人的幽魂帶著遺憾陸續降臨,同樣回到演員身分的劉冠良,不得不擔綱起原非由他扮演的鄭成功,並展現其複雜面向。
為對應臺灣戲曲藝術節「妖怪」主題,宋厚寬想注入恐怖的氛圍。他選擇不訴諸必然「假假的」感官刺激,而是以觀演關係懸置虛構與真實的界線。「我們坐在這個劇場裡,可是我們真的在這個劇場裡面嗎?這兩個人真的是古翊汎跟劉冠良嗎?」當第三幕兩位演員身處不同時空,留在清代伶人一角的古翊汎,質疑起劉冠良的當下世界,觀眾的現實也變得可疑,也帶出真實為何的命題。
接近國姓爺、接近觀眾
2022年遭遇疫情影響延宕,隔年正式首演時,《國姓之鬼》的內容與結構已經過多次修改。其中不變的,是在結尾讓鄭成功隨搖晃的波浪,回到被喚為福松的幼年,回到日本的故鄉,「那就是我們與國姓爺最接近的時刻。我們都會思念我們的親人,都希望有人可以關懷我們、愛我們。即使每天要砍十個荷蘭人的頭,會不會在某一刻,他還是一個很柔軟的人」。這也是為什麼宋厚寬決定以「鬼」入名,「人死為鬼,有人死掉才有鬼,我沒有想要把他當成神,我把他當人來看。」
跳接於多重的歷史、虛構、現實與身分之間,兩位演員撐起全程近無下場,不斷轉換不同時空、風格與形式間的表演。相對於編導強調此為歌仔戲作品,古翊汎和劉冠良都分享了作品的實驗性,與融合異於歌仔戲慣常的創作過程與表演技巧。這些手法讓演出更加深刻,也和觀眾更接近。宋厚寬在此作點綴了自己疫前作品鮮少出現、邀請觀眾參與的時刻。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或許就是那張代表海洋與母親的塑膠布。「我希望大家可以共同一起存在在這個地方,就好像辦一個儀式。這對我來講是很美好、很棒的一件事。」
製作團隊
編劇、導演| 宋厚寬
演員|古翊汎、劉冠良
戲劇顧問|張啟豐
共同編劇|蔡逸璇
製作人|姜欣汝
前期製作|劉宛頤
編腔設計|陳歆翰
聲響設計|柯鈞元
舞台監督|林貞佑
舞台設計|林仕倫
燈光設計|劉柏欣
服裝設計|林玉媛
平面設計與劇照攝影|林育全
攝影紀錄|好順景工作室
宣傳影像導演|何孟學
舞台技術指導|劉柏言
燈光技術指導|葉秀斌
服裝兼小道具管理|廖瑩璇
導演助理|孫宇生
本文轉載於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第22屆台新藝術獎】入圍藝術獎訪談 https://www.taishinart.org.tw/art-award-year-detail/2023/675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台中勤美術館隆重開幕!除了開幕首展之外,展館還有哪些亮點?
引頸企盼!ONE ART Taipei 2025 藝術台北新年登場 策展主題、亮點作品、展商名單一次公開
2024 年度新聞回顧:美術館於各地興起、機構人事新局與國際展覽的多元共振
巴黎聖母院浴火重生,五年修復完工盛大開放!揭開修復背後的全新發現
「小百科」來了!即日起駐館桃園兒美館 「新說小百科」邀請你帶著好奇心 踏上打開世界的旅程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御風破浪.榮光現,一段訴說著海軍建軍歷程的故事
從流動的身體性到風景、物觀的凝視-關於嘉美館《拾景剪影─林玉山的寫生與旅行》
藝術創意工作者如何融入永續概念實踐?視盟攜手臺師大舉辦國際論壇 激盪藝術ESG政策
帝圖2024秋拍1229盛大登場,白雲堂舊藏張大千工筆紅葉靈禽圖、及溥心畬自用印專題重量領銜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不同屬性的藝文機構如何定位與生存?第22屆台新藝術獎國際決審講座側記
2024-06-13|撰文者:張家馨14216
【第22屆台新藝術獎】三大獎得主揭曉,《感謝公主》奪年度大獎 《宿舍Ký Túc Xá》與《國姓之鬼》分獲視覺與表演獎
2024-06-01|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整理17978
【第22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 】《香蕉幣》|李奎壁
2024-05-11|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 採訪及文字整理 許祐綸2163
「以在地涵養,放眼國際,自在芬芳」—桃美館代理館長張至敏回首創館歷程,展望館群建備後新局
2024-12-20|撰文者:李竺恩1476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2024-12-19|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483
首度由黑人女性出任總策展人,美國古根漢美術館副館長娜歐蜜·貝克維斯(Naomi Beckwith)領軍第16屆卡塞爾文件展
2024-12-19|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編輯整理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