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焦點人物

藝廊當代藝術訪談個展

異托邦與朦朧之境:LUPA在《異遊記事》中的液態療癒

呂紹瑜LUPA異遊記事亞洲藝術中心

2024-06-06|撰文者:王玉善

呂紹瑜(Crystal Lupa,b.1989)畢業於倫敦藝術大學-中央聖馬汀學院,擅長使用半具象與半抽象的手法,搭配多元媒介進行創作,作品風格游離於魔幻與奇幻之間。LUPA近年來聚焦關注於純藝術(Fine art)的創作路徑上;從2019-2020年間的個展《青絲白夢》、《花燁》、《棲夢幻室》,至2022年的《人間勿語》,再到2024年的《異遊記事》中,逐漸可以觀察到其不斷的透過對於基底材與繪畫層的研究,實踐到她極具個人符號的主題及視覺效果當中,包含人與獸、花卉、沙漠、洞穴、岩層肌理、瀑布、噴泉、湖泊、大地、髮絲、神話及深層的想像之境等,抑或是帶有一些東方神秘主義與原始主義(Primitivism)的母題形象。本次在亞洲藝術中心舉辦的《異遊記事—呂紹瑜個展》,相較於過去較具主題性的展覽內容呈現,更多面貌在於表述LUPA近期遊歷北非摩洛哥後,對於地區紋理性的觀察切片,以及後續延伸到自我意識主體性與外部世界、對象物之間的客體關係轉化;交織出記憶重組、虛實交替的感知現場。

《異遊記事—呂紹瑜個展》展場空間照。圖/亞洲藝術中心提供

潛存的記憶與複寫

有別於過去我們對於藝術家個展呈現於空間結構中,較常見以作品系列為主導的觀看路徑模式,LUPA選擇了以物件之間的索引關係,帶領觀者進入一場看似遊移於當代和遠古、神話之間的美學場域,並於其中隱含著時間縱深與意識流動。進入展場時,我們可以看到藝術家藉由近似考古物件狀態的陶塑作品《牛羚面具》,搭配鏤空且如同奇幻繪本般的展覽圖錄,邀觀者進入這場《異遊記事》。而正當觀者認為即將開始進入一場看似充滿異質世界的視覺感知的當下,LUPA卻安排了作品《不眠廣場德吉瑪》,揭露了本次展覽中以摩洛哥旅途中所紀錄的影像,作為創作基底的內容,並將視角回溯到展覽的主軸之一。影像系列的作品看似與之前充滿魔幻場景般的視覺感知不同,但卻同樣保留藝術家「回憶式朦朧感」的創作特質。

《異遊記事—呂紹瑜個展》展場空間照。圖/亞洲藝術中心提供

LUPA,不眠廣場德吉瑪 The Sleepless Square Djemaa El Fna,油彩、麻布 Oil on linen,80x100cm,2023。圖/ LUPA提供;攝影/朱淇宏

LUPA,村屋 BULBBUL,油彩、麻布 Oil on linen,46 x 91cm,2023。圖/ LUPA提供;攝影/朱淇宏

像是刻意被模糊化的容貌與負空間處理之人物及背景、光暈般的筆觸、近似濾鏡般的色調等,影像的虛實化塑造出近似探照過去時間光譜般的效果,並與現場的陶塑物件之舊化感產生對應關係,展場的影像系列創作涵蓋旅途中所見視覺風景之再次轉化與創造,如《北非椰棗林》、《古海》、《鐵花窗內》等;同時也涵蓋藝術家過去記憶之場景《冬季樂園》、《鏡屋旅人》,或者擷取電影部分柔美畫面後轉譯的作品《村屋》。然而LUPA的影像創作並非僅是對於影像紀錄的再現,她藉由影像介入記憶的過程,重新複寫記憶的狀態,討論其具有動態構成的特質。影像作為「此曾在」記憶化之功能,在被藝術家轉換到繪畫媒介的路徑時,也再次展開了模擬記憶的過程,並在「記憶」與「遺忘」相互堆疊的狀態下,使得作品脫離影像原本的主題,達到全新的存在,並再次賦予它不斷延續的時間景觀。

LUPA,ORCHID NIGHT OF WONDERS 蘭夜雨林,30 x 40 cm,油彩、金箔、麻布 Oil & Gold Foil on Linen,2024。圖/ LUPA提供;攝影/朱淇宏

《異遊記事—呂紹瑜個展》展場空間照。圖/亞洲藝術中心提供

LUPA,北非椰棗林 DATE PALM TREES,油彩、麻布 Oil on Linen,80 x 100 cm,2023。圖/ LUPA提供;攝影/朱淇宏

LUPA,古海 ONCE UPON AN OCEAN,油彩、麻布 Oil on Linen,45.5 x 40 cm,2024。圖/ LUPA提供;攝影/朱淇宏

LUPA,鐵花窗內 From Within,油彩、麻布 Oil on linen,80x100cm,2023。圖/ LUPA提供;攝影/朱淇宏

LUPA,鏡屋旅人 TRAVELER IN THE MIRROR,油彩、麻布 Oil on linen,80x60cm,2024。圖/ LUPA提供;攝影/朱淇宏

LUPA,冬季樂園 Winter Wonderland,油彩、麻布 Oil on linen,80x100cm,2023。圖/ LUPA提供;攝影/朱淇宏

液態療癒

在過去討論LUPA特質的專文中,我們可以發現藝術家透過研究瑞士心理學家榮格(Carl Gustav Jung)的集體無意識,描繪出如《波瑟芬妮》等以人格原型為主題的作品,並將其神話內容和自我的生命經驗對應後,轉化為具有治癒性質的寓意。不過其療癒性不僅是圖像與文本之間的對譯關係,當我們更深層的觀看其創作的表裏結構時,會發現在內容上因筆法產生液態般的意識流動狀態時,與畫面中微妙色彩上的濃淡變化產生連動,進而讓背景(空氣)和主體(固體)之間「邊緣」的處理,呈現時而模糊,時而明確的互動狀態。這個狀態 近似於身處於當代生活中的我們,感受到的「液態現代性」(Liquid Modernity)之社會現象,並藉由畫面氛圍營造,創作質地上的轉換,進一步的象徵親密關係中,某些層次上脆弱易碎的面貌。「液態現代性」於二十一世紀初期,由波蘭社會學家包曼(Zygmunt Bauman)提出,主體說明了當代社會的特質;在液態時代當中,人類接受科技發展帶來生活便利,重視時間的速度與彈性,但也導致自身逐漸失去對於人際關係經營的能力,個體與群體之間存在著脆弱性,我們一方面想要鞏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樞紐,但卻又有著想要將其鬆綁的衝突性欲望

《異遊記事—呂紹瑜個展》展場空間照。圖/亞洲藝術中心提供

LUPA,屳菓 SACRED FRUITS,油彩、金箔、麻布 Oil & Gold Foil on Linen,80x60cm,2024。圖/ LUPA提供;攝影/朱淇宏

LUPA,燭馬與夜嚶草 HORSE OF CANDLELIGHT & GRASS OF NIGHTINGALE,油彩、金箔、麻布 Oil & Gold Foil on Linen,80 x 100cm,2024。圖/ LUPA提供;攝影/朱淇宏

LUPA,深幔 THE DEEP VOILE,油彩、金箔、麻布 Oil & Gold Foil on Linen,27 x 41cm,2023。圖/ LUPA提供;攝影/朱淇宏

LUPA,食蛇 SNAKE HUNTER,油彩、金箔、麻布 Oil & Gold Foil on Linen,90 x 60 cm,2023。圖/ LUPA提供;攝影/朱淇宏

LUPA,蛇洲 OASIS OF SNAKES,油彩、金箔、麻布 Oil & Gold Foil on Linen,100 x 80 cm,2024。圖/ LUPA提供;攝影/朱淇宏

儘管如此,LUPA並不是想要去提出關於社會狀態的某些問題,而是反身性的邀請觀者進入這個似輕似重的情境後,試著以理解和包容的心境,映照出祈望般的念想。如同藝術家曾言:「火焰並非象徵恐慌,與之對應的是重生之後,某些狀態的消逝。其近乎於煉金,重新賦予生命。」而此類面對現代生活經驗的感知,也體現於藝術家近期看似東方當代變體肖像畫、電影海報般的創作當中,其將畫面人物的情緒勾勒,轉化為一種輕盈的表現。整體而言,LUPA將時代氛圍中矛盾且難以解決的處境,詮釋於具有治癒性的均質美學當中,其一方面反映了液態般的現代性經驗,同時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賦予它新的可能性。

LUPA,篝火 BONFIRE,油彩、金箔、麻布 Oil & Gold Foil on Linen,40 x 30 cm,2023。圖/ LUPA提供;攝影/朱淇宏

LUPA,透明少女 TRANSLUCENT GIRL,油彩、金箔、麻布 Oil & Gold Foil on Linen,60 x 60 cm,2023。圖/ LUPA提供;攝影/朱淇宏

異托邦與朦朧之境

LUPA藉由對於繪畫材料的研究,在顏料滲入纖維之中的同時,保留了布的紋理狀態,同時也與其低飽和度的色彩系統融合,展現出朦朧與輕柔的效果,並在搭配她介於奇幻與魔幻寫實之間的敘事手法及構圖後,她的畫面如同被施了魔法(enchanted)般,吸引著觀者進入一個異托邦(Heterotopia);在LUPA形塑的這個異質空間中,充滿了真實與虛幻交錯的既視感(法語:Déjà vu)。觀者可以透過畫中的內容與現實世界產生對比,進而產生現實與神話之間的對話關係,如同作品《鏡生系列》的成像,鏡子原先作為與鏡內空間相互對應的真實性,被藝術家巧妙的進行了轉換,鏡內空間成為了反映凝視鏡影者當下心理意識的真實存在面貌,而鏡子本身作為引導觀者注意到現實世界和幻想空間的功能及角色,反而被逐漸地模糊化。《鏡生系列》彼此之間蘊含分鏡概念,它們探照著時間軸線發展之下的劇情結構與動態感。

LUPA,綠洲 Oasis,油彩、麻布 Oil on linen,60x80cm,圖/ LUPA提供;攝影/朱淇宏

《異遊記事—呂紹瑜個展》展場空間照。圖/亞洲藝術中心提供

LUPA於此次個展當中將八件〈鏡生〉系列的作品製作成動畫,投影於織品所建構而成的垂幕當中,並與其在摩洛哥遊記中所見到堆疊於生活當中的織品現象互相呼應。圖/亞洲藝術中心提供

LUPA作品〈鏡生之四〉。圖/亞洲藝術中心提供;攝影/朱淇宏

儘管LUPA圖像系統發展語彙,看似以西方媒材和跨文化主體進行表述,但卻仍然具有東方思維的中庸特質;它被以非單一性的透視或散點透視,搭配虛化、留白的場域空間和特殊的繪畫手法與細節處理進行呈現。特別是在以點狀漂色去除顏料來描繪星空、斑點與光線後,營造出朦朧與虛實交錯之風景中所散發出邊緣粉質的光暈感,以及因即興沾染的多彩筆觸描繪緞帶般的花瓣、葉脈、髮絲、礦石等,時而濃厚堆疊,時而朦朧透明;就像是在動態構成中塑造出和諧與寧靜的意象,並呈現出聲音意識的狀態,這些隱藏於圖像肌理背後的深層知覺,都有屬於自我的頻率,它們持續觸動著觀者的心像,不停迴放無聲之聲。

LUPA,野天鵝 THE WILD SWANS,Oil on Linen Folding Screen,172x 183 x 2.5 cm,2023。圖/亞洲藝術中心提供;攝影/朱淇宏

封面照片攝影師/ Ricor

展覽資訊
異遊記事—呂紹瑜個展
藝術家:呂紹瑜 Crystal Lupa
展期:2024.05.11 – 06.30
開幕 :2024.05.11(六)4:00 p.m
地點 :亞洲藝術中心 台北( 台北市中山區樂群三路128號1樓)

呂紹瑜LUPA異遊記事亞洲藝術中心
REACTIONS
喜愛

3

好美

2

1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