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評論

焦點新聞

藝廊當代藝術個展現代藝術

「承載的重量-這不只是藝術家的三十週年 林書楷個展」:突圍城市符號中的精神居所

DH Neology承載的重量林書楷

2024-06-19|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

DH Neology由「承載的重量-這不只是藝術家的三十週年 林書楷個展」作為新空間首檔正式開幕,藝術家林書楷表示展覽的副標所要提點的,「不只是藝術家的三十週年」所意旨的是藝術家有意識想要從畫家與藝術家身分,模擬一個三十年的週期。回顧這些年來林書楷的創作脈絡是如何一路走過,並且梳理出藝術家在目前階段通往未來的脈絡和風格,因此三十週年事實上是雙向的意義,連結過去式與未來式。
DH Neology「承載的重量-這不只是藝術家的三十週年 林書楷個展」展場照片。圖/DH Neology提供

除此之外,藝術家也補充到,在下半年即將於台北當代美術館所要舉辦的個展,以及在DH Neology展覽間的連結,除了帶有回顧與轉承性質,這個聯繫所承載的也是雙向意義,透過不同性質的展覽空間來傳達一個世俗所定義的藝術家經歷了千辛萬苦後,創作者內心所承載的重量轉變為了如今我們所見的作品。林書楷也提及這份重量既可以是藝術家以自己而定,亦或是通過外部世界所認定。在這般概念下,也能回扣至他的創作內核,向來聚焦在回應當代人與自己的身心狀態在城市中是以何種狀態被觀看、存在。透過這樣的概念去探尋當代人彼此之間共同承載都會中的文化、文明以及生活時,是否那種重量感真的存在,亦或是那僅是一個象徵,因此本次於DH Neology的個展被藝術家視為一個起手式,透過生活物件的組構,連結當代館中另一檔展覽的概念,以「未完成」迎接下階段的一個創作姿態。
DH Neology「承載的重量-這不只是藝術家的三十週年 林書楷個展」展場照片。圖/DH Neology提供

本次展覽中作為主要核心的系列「沉默的鳥瞰文明」,其中的「鳥瞰」一詞其實是回應了藝術家對於作品呈現出來的觀看方式在創作歷程中有了些轉變,這也是反映了林書楷這些年來內心狀態慢慢堆疊出的觀看關係,形塑了一種精神世界的樣貌。這種觀看角度就如我們所知悉的GoogleMap(地圖)一般,當我們透過視覺經驗他的畫作、裝置時,都像是從一個宏大的景觀擷取、抽出後進行轉譯,成為藝術家的視覺語言,使物件在彼此之間形構出我們肉眼所看不見的城市,在這樣的表現形式下,藝術家所探求的都會型態,是包含了不斷的去索引,不斷的向外擴展邊界。
「陽台城市文明系列–沉默的鳥瞰文明 10」。圖/DH Neology提供「陽台城市文明系列–沉默的鳥瞰文明 12」。圖/DH Neology提供

而「沉默」在此處對林書楷來說,則是去切入了當代人類面對真實世界時失去了的身體感,懸浮的狀態也顯現在作品展呈的方式上面,「陽台城市文明」的系列中,陽台這一符號即是被藝術家轉化為用來描述這類的情境,林書楷認為人的身體感在都會當中縮限在陽台大小裡面,又以此堆砌出城市的完整意象。透過陽台觀看其他滯空的作品,重置一個身體所處的地方與視角,由此了解到人類精神所延續的支線時,也許通往的是連結網路世界的路徑,這導致人類在偌大的網絡中最終往往導向一種沉默或是漠視的立足點。DH Neology「承載的重量-這不只是藝術家的三十週年 林書楷個展」展場照片。圖/DH Neology提供

對他來說,這些異化、想像的都市景觀正是當代社會場景的整體精神的具體體現。於是乎,世界的消極氣質成為了林書楷進行反思的切入點,他思索如何去撐起某種物理感知不到的精神重量,因此藝術家透過轉化物件的屬性,將其進行現地式的製作,利用堆疊反覆勞動的身體感,來建構每個不同的畫面,組構成他想像中的城市樣貌,並藉此來對現實中的建築體做出回應,試圖使作品連結至視覺之外的感知領域。在本次展覽中,相比林書楷過去在物件組裝上採取較有機的發展拼裝,這次則是明確的把眾多物件凝聚成較大的載體,一方面透過作品「乘載的重量」開啟展覽在處理空間性的思維,一方面這件作品也遞迴了藝術家感性狀態的思考,從一個空間擴大到撐起一座城市的意象。DH Neology「承載的重量-這不只是藝術家的三十週年 林書楷個展」展場照片。圖/DH Neology提供「陽台城市文明系列-承載的重量」。圖/DH Neology提供

當我們進一步去理解物件在這檔展覽中的狀態與屬性時,便會發現林書楷對這些物件的使用,不僅承接了他個人家族歷史的延續意義,同時他的思考也擴編至地域性意識,透過複雜的視覺型式來提出詰問。當代藝術家是否可以作為一個引渡的角色,從歷史文化中找到能夠留給未來的新訊息,藉此我們也可以體察到藝術家對於自我身分、經驗的渠逕是如何連結至宏大的世界觀點。
「啟動吧!文明」。圖/DH Neology提供

在對於城市思考的脈絡上林書楷將它分為兩個層面,其一是他試圖去召喚跟反饋當代人的身體感,來對照城市中高速度感所帶來的不適應,不論是都市更新,或是不斷擴張的建築高樓,當人類被包裹在其中,卻難以真正投入應有的享受狀態。另個面向則像是延續前述,談論了每個人心中都有看不見的城市,在宏觀與微觀的切換上,藝術家試圖去掌握那種存在於當代中不可見的城市精神性,並且經由自身構築的視覺型式後進行輸出。我們可以理解為藝術家在反芻生命經驗的進程之下,思維自然地對外部世界做出了反應,這番回應使得藝術家去想像、連結至當代城市中所呈現的狀態,本次展覽中的作品,不論是裝置或是平面作品,皆剖開了不同的空間向度,順著藝術家的視點進行移動後,展場空間的部屬自成了一種脈絡。
DH Neology「承載的重量-這不只是藝術家的三十週年 林書楷個展」展場照片。圖/DH Neology提供

這些想像中的都市最終會將我們的精神與思考導向何處?在許多科幻電影中,例如銀翼殺手的場景,那些做為背景的城市往往包裹了一種類東方的異想,就好似擬仿了香港壅擠的房子和高樓,型塑出特定類型的城市景觀,使我們察覺到西方的反烏托邦情結總是投射出東方都市感性。
DH Neology「承載的重量-這不只是藝術家的三十週年 林書楷個展」展場照片。圖/DH Neology提供

法國人類學家米歇爾.德.塞爾托(Michel de Certeau)在他的《日常生活實踐》(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中所闡述的是,人類對於「抵抗」的實踐不見得體現在激烈的政治對抗或是重大事件中,而是回歸到日常生活中各種貌似微不足道的行動中去尋找。它指出城市逐漸被自己符號化的結果反映在從地圖的出現至今,全景式的視角,凌空的俯瞰,不斷地把觀者變成單一視點,把城市變化多端的肌理縮略成可讀的塊狀和線條。當我們以符號、文字、線條和俯瞰的塊面來代表一座城市,這些無一不是對城市空間和社會結構的抽象體現,當諸多元素的進行移轉與置換時,複合物件在視覺經驗下能否有效的投射,正是我們可以透過展覽來反思的。在觀看林書楷的作品時,我們獲得了以一個更解構、抽象的方式,體驗那個未曾現身的景觀,也許正如藝術家所表達的那樣,這也是一種對未來的寄寓,是跨度了時間的狀態,同時也是縮影。
DH Neology「承載的重量-這不只是藝術家的三十週年 林書楷個展」展場照片。圖/DH Neology提供

展覽資訊
【承載的重量-這不只是藝術家的三十週年 林書楷個展】
藝術家|林書楷
展期 |2024.6.15 (Sat.) - 2024.7.27 (Sat.)
開幕 |2024.6.15 (Sat.) 15:00
座談| 2024.07.27(Sat.) 15:00;與談人: 陳孜盈
聯絡  | info@dhneology.com | 06-3561126
地點 Venue|DH Neology(台南市安南區安和路三段190巷71弄17號)
營業時間 Business Hours|(Tue.)~(Sat.) 10:00am-17:00pm

DH Neology承載的重量林書楷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