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2024-07-31|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

書法、書道、書藝三者屬於同源但各自發展出了不同的流域,各國不同的文化,影響了名稱的差異,我們也可以透過這之中的存異去探究不同的核心,這些內容是如何與民族文化產生互為的影響,進而剖析認知的導向。有別於現行使用的「書藝」,過去韓國使用的是「書」,而「畫」則是與其並稱,這樣的轉向透露了時空圖景的移轉,書畫的範疇承襲自中國與日本的書法與傳統水墨繪畫相容,而書藝則顯示出韓國在拓展文化脈絡的策略上開闢了分水嶺。
〈李忠武公碧波津戰捷碑拓本〉,2:40,影像,2024,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藏(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本次於桃園橫山書法藝術館所展出的「美術館裡的書:韓國現當代書法」,概略來說它的策展架構,反映了韓國在書藝歷史中,不同時間區段所表彰的藝術意識,從所謂韓國第一代、二代以及現代的代表性書藝家為起始,一脈延伸至這些傳統書藝在20世紀拓展出什麼樣的影響,我們也可以間接的體察到,這之中美術館機構是用什麼樣的角色去將這樣的書藝文化進行收攏與展呈,並深入研究。在展覽中,策展人裴原正也透過呈現有別於傳統書藝的作品,來梳理呈現書藝對現當代生活的影響存在於何處,探討它在發展系譜上是否與時代有著適切的對接,更拉伸出字體本身在意義與符號關係間催生的觀念。
「書如其人:韓國近現代第一代書法家」展區照。(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韓國書藝主體性的源起

透過策展人所述,韓國的文字在發展上受到歷史和政治一定程度上的影響,整個東亞地區或多或少都有表露出文化間有著相似的精神紐帶,各個國家的理解與表徵也有所不同,隨著時代趨勢的推進,國家內的社會發展,以及經過國際化的影響,西方地區的各種繪畫也在成為某種風格與主義後,在多個文化間得到了交流。當論及文字藝術的現代化,必然需要回望、審視書藝的發展在某程度來說,它直接的受到漢字草書、隸書、行書、楷書、篆書的影響,同時意味著書藝現代化過程之中必然包括古典的延續與變革。
「書如其人:韓國近現代第一代書法家」展區照。(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我們若是以更宏觀的視角來理解書藝作為一種「藝術」範疇內的表現形式,透析文化主體性的起點實屬必要,當然本次展覽也透徹的利用作品來鋪陳歷史節點上的細緻轉折。我們可以看到策展人將書藝家孫在馨的作品《李忠武公碧波津戰捷碑拓本》作為一個書藝主體歷經轉折的重要起源,孫在馨本身對於漢字的研究十分深入,在發揚傳統精神的同時,也致力將韓文字使用隸、篆的書寫方式作呈現,將漢字與韓文字二者進行嘗試實踐、理解字型中藝術性的移轉是如何得到成立。另外,展覽中我們也可以藉由金膺顯的《廣開土大王碑臨書》、金忠顯《趙星臣陶山歌》、李基雨《鶴壽千歳》…等作品來做為切入韓國書藝的第一條渠徑,他們重視詮釋古法,融合理論與實踐的前行方向,同時在有限度的跨越下,替書藝的發展做出提升與擴張。
金膺顯 〈廣開土大王碑臨書〉,482×142 cm×4 pcs,墨、紙,2003,韓國如初書藝館藏(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金忠顯 〈趙星臣陶山歌〉,126×67 cm×2 pcs,墨、紙,1963,韓國一中先生紀念事業會藏 (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李基雨 〈鶴壽千歳〉,98.5×65cm,墨、紙,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藏(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我們知道傳統書法對於臨帖的學習過程有著很高程度的重視,現代書法的突破與實驗則是被後續的書藝家著眼在「書法形象」之上。這顯示了在追求文化的變革上,韓國轉向了形式與造型的試驗,將書法本身對於執筆者的內觀以及精神狀態追求,推進至對觀看者,對視覺藝術的功能體現。
「再談書藝:現代書法的實驗與突破」展區照。(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策展人也補充到,對於本次將韓國書藝展出於臺灣,儘管對於韓文的陌生,阻隔了在觀看書藝內容上的理解,但策展人卻期望透過這樣跨地域的差異性,來將韓國書藝中的韓文字順勢轉型成符號來提供給大眾,強調出內容的閱讀在此刻轉為純粹的觀看,從筆畫與字形結構的安排去感受其中蘊含的美學思考。那麼在書法轉為書藝後,其擴展的領域又觸及了哪些呢?大抵來說正如書藝二字所示,結合了藝術所擁有的表現性,例如我們可以在展場中看見權昌倫所寫的字,流露出的是揮毫運筆的同時,身體感的凸顯對接到了行為藝術的表徵;又或者是朴元圭的作品將金文的字形重新詮釋,相當大程度的模糊了「畫」與「寫」的分界。
權昌倫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488×140 cm,墨、絹本,2009,私人藏(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朴元圭 〈公正〉,250×120 cm,墨、紙,2020,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藏(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書藝現代化的轉向

展覽中也可瞥見某些部分採取了較為少見且大膽的方式來實行融合,不禁令人先是感到驚奇,後而理解這正是韓國書藝所開闢的路徑,為了擺脫和開創,可謂是在當代之中尋覓各種形式、策略。策展人表示,在步入展場後,一側大型LED的螢幕所要展現的意圖是,書法書藝本身能夠觸及的擴張性,除了螢幕內韓文字的變化,使其牽動的還有聲音的轉變,筆畫與音調的粗細促成相對應的美感,它在擴張的那個邊界的同時,一方面也試圖在展覽中添加能夠吸引大眾的元素,並強調這基本上是與生活中有著極高融合程度。
金鍾鍵 〈得音得劃〉,墨、紙,2024,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藏(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在韓國,具有毛筆筆觸的字體被稱之為「Calligraphy」,隨著時代的發展,硬筆字逐漸取代毛筆字,爾後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的(電腦)設計字體則是被稱之為「Typography」,這樣的體設計廣泛運用於生活,策展人也提到,在這些文字的創造上透過相應的需求與情緒,字體所衍伸的造型是具備藝術性、表現性的,展覽中可見到金鐘建的〈得音得劃〉的改編形式,以及李一九的〈Calligraphy for TV Program 電視影視書法〉皆屬於在體現書法所分支出的「藝術性」,若以較為聚焦且傳統的視野來看的話,書藝擴張邊界的收編問題仍是存在討論空間,但不可否認的是當我們試圖去錨定在韓國的文化裡面,書法藝術的定義與特性目前已形塑出屬於韓國自己的型態。相較於中國與日本在「法」與「道」的企求,藝術化對於韓國書法現今發展的意義,不再執意於單一深研精神與文人氣韻上。而是更貼近以普世化、生活化為核心,從美感的躍進更進階至實用、應用,也正是因為如此,筆者在前段才以大膽二字來形容。其因在於,在韓國一部分的傳統與保守派系的學術觀念下,書法積累的文化底蘊在時代下落入被解放的流動裡,勢必形成矛盾的分化、碰撞過程。而展覽成果證明了,韓國從中找到了收編現代性的方式,將書法的藝術化融入於大眾日常生活內。
李一九 〈Calligraphy for TV Program 電視影視書法〉,9.5×12.5cm×41 pcs,絹印,1980-1990s,私人藏(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由韓國書藝文化推動,檢視文化價值的培育方式

本次的「美術館裡的『書』:韓國現當代書藝展」除了使台灣觀眾在美感造型上,經驗到不同的形式內容,藉由本次展覽我們更得以檢視,韓國在面對傳統文化上的變革與堅守上,機構與整個地域性藝術史的發展是如何去磨合、建立。韓國本身的文化特性與表徵在亞洲裡面可謂是十分鮮明,在調度與外推該國藝術文化的態度也可見其果決與開放,因此一脈發展成現今我們所見的書藝文化,絕非一味融合(Fusion)藝術的概念導入書藝,以此來達到更多的表面上的轉向與突破。「以書繪畫 以畫寫書」展區照。(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因此,透過這樣的展覽,可瞭解到的是,美術館的立場與姿態便扮演著在學術領域和大眾美感養成上的要角,策展人也在採訪中強調在一個被認為是傳統的藝術範疇裡面,美術館的立場必須是兼容的,除了書藝方面必須要有傳統的修養性,也強調它必須要有創造性,這同時也是一座美術館在展現其研究成果以及專業度的考量。
「融入設計 擁抱日常」展區。(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展覽資訊

美術館裡的「書」:韓國現當代書藝展
Th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Korean Calligraphy

展期:2024年7月6日至2024年10月21日 (週三至週一 09:30-17:00 每週二休館)
地點:橫山書法藝術館 (桃園市大園區大仁路100號)
指導單位:桃園市政府、桃園市議會、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主辦單位:桃園市立美術館|橫山書法藝術館、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MMCA)
特別贊助:社團法人 現代美術館會(Membership Society for MMCA, Korea)

橫山書法藝術館裴原正孫在馨李基雨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傳統書畫美術館策展

2024書法藝術策展工作坊:書藝創作結合策展實務

2024-08-26|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625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特展

「2024桃園地景藝術節」六千個呼拉圈打造桃園上龜山繽紛迷宮!

2024-09-16|撰文者: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