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4|撰文者:何宇軒
1873年春天,法國哈佛港邊。一位33歲的年輕畫家,已經在這裡等待了一整夜。
當破曉的微光亮起,他用畫筆記錄下日出光影的每一道變化。他認為,唯有模糊、朦朧的物體輪廓,才能表現出他對這道日出的「印象」。但在當時,這樣的作畫風格,卻不被保守的學院派接受,被認為只是隨意地塗抹罷了。
他所畫的《印象‧日出》(Impression, soleil levant),雖然飽受學院派冷嘲熱諷,卻又有誰能料到,它會在日後成為藝術史上一個重要畫派的名稱由來。這位年輕畫家,就是今天的壽星──印象派大師「克洛德‧莫內」(Claude Monet)。
莫內在前半生經歷了母喪、染病、以及喪妻的打擊,也因為戰爭避走英國、在荷蘭被警方懷疑從事革命。直到中年之後,才結束這段顛沛流離,定居法國吉維尼,打造了他理想中的花園。
莫內喜歡繪製「受控狀態下的自然」,他每天都會指示園丁,如何栽種、布局花園中的花木。他雇用了七名以上的園丁,甚至回聘了當初建造花園的建築師。
花園中的睡蓮、垂柳、日本橋,都讓他百畫不厭。即使主題重複,卻也因為時間、季節的不同,而讓作品有不同風貌。對於珍愛的花園,莫內說「我的花園是我最美麗的傑作」(“My garden is my most beautiful masterpiece”);在他過世之後,莫內故居花園也成為吉維尼的重要景點。
如果想親炙莫內的睡蓮,則不能錯過收藏了多位印象派畫家傑作的橘園美術館(Musée de l`Orangerie),在這裡,可以看到莫內的巨幅睡蓮環繞整個展示間。曾有人也在遊記寫道,「真正到現場親眼看到莫內的睡蓮,才知道原來以前看到的複製品,都只是其中的一小截而已」,可見其作品之雄偉。
克洛德‧莫內(Claude Monet),(b)1840.11.14~(d)1926.12.5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第13屆台北雙年展「小世界」開展!匯集來自20多個城市藝術家,將北美館轉化為一個聆聽、聚集與即興創作的空間
直面傷痛,以瘋狂的派對慶祝疼痛的此生: 巴西寇克舞團《治癒 (Cura)》
「我的博物館只有一個精神:為了大眾而存在」奇美博物館創辦人許文龍辭世,享耆壽96歲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新媒體藝術家林珮淳受邀參加愛丁堡大學「台灣光點大師講座」,分享「夏娃克隆」啟示與警世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評論
當代藝術美術館不可錯過的夏末派對! 「Live a Life — MOCA生活風格派對」 突破傳統花漾創意成年禮,跨界聯慶當代館18歲生日快樂
2019-08-30|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