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9|撰文者:圖 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紀柏豪 (b. 1989 )
空間的節奏
多聲道錄音裝置,複合媒材,2014
本作品為「時間濃縮」計劃中的聲音互動裝置,呈現北美館展場裡一日聲響結構的變化。計劃目的為透過觀察都會空間的節奏及音景中的重複,由巨觀及微觀的時間維度,去探究聽者與環境間的互動。24小時的環境錄音在快轉百倍後,於原地回放同時維持音高固定。與播放速度連動的投影時鐘,會顯示目前聲音所對應的時間點;當觀眾站至其前方,播放速度即會放慢至正常倍速,當觀眾離開定點時則又加速為壓縮噪音。
聲音,能夠替空間增添動態與呼吸。日常生活與節奏的關係並非恆定不變,我們其實是透過自我內在的定位來解讀外在事件的節奏。「節奏」可被視為某一動作的重複,卻又不僅是如此。在觀察一空間中各種重複的事件時,節奏便隨之進入普遍情境下人們建構時間認知的過程,「重複」成為連結「相同」與「不同」事件之間的線索。
人們往往是以自身在場時的聆聽經驗做為投射,形塑對特定場域的聲音記憶,並傾向將聲響指涉空間中既有的人事物,將其與記憶中的聲音事件做連結。然而,聲音的流動其實未曾停止。將一整天的環境錄音壓縮後,原本的錄音內容成為抽象聲響,破壞了聲音事件的可辨識性,進而影響聽者的認知。但隨著壓縮噪音的頻率與音量起落,聽者卻能從中觀察到一天之中各種人為活動對空間中節奏的影響。在播放速度的往返之中,進而延伸與探究音景結構中,空間、時間與感知的關係。
REFERENCE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藝術的洗腦與洗腦的藝術
詮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之視域,中國嘉德2022春季拍賣會以「5+5+5:中國當代藝術特展」特別專題,隆重呈現!
(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終於盼到你!「ART SG 新加坡國際藝術博覽會」首屆參展名單公布,臺灣共八間畫廊參展
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藝術家張恩滿登德國卡塞爾文件展,從「非洲大蝸牛」探討臺灣原住民面對入侵物種
從高雄到國際,日籍新住民藝術家點亮台灣璀璨之光!台灣燈會作品《脈動》獲「設計界的奧斯卡」義大利國際設計大獎肯定
雙「館」齊下,香港故宮、M+博物館藝文新地標,串聯起西九文化區的傳統美學和當代藝術
ART TAICHUNG 2022 台中藝術博覽會7月15日盛大開展!10年深耕中台灣藝術市場,首度進駐台中林酒店
「SHOOTING-普立茲新聞攝影獎80週年展」華山開展,展出自1942年開始80年間得獎作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徵件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2022-06-27|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766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特展(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2022-06-24|撰文者:臺南市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