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1|撰文者:文化部提供
第一里路
文化部一千天,是一個披荊斬棘的拓荒工作。在這一千天中,糾結長達三年的公視僵局解決;藝術銀行正式推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電影中心、臺灣戲曲中心、臺灣攝影中心逐一底定;博物館法、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電影法、公廣法等等新立或翻修;文化外交網絡規模初建;影視音及出版政策成熟,蓄勢待發。文化部的「第一里路」雖然萬分艱辛,但已氣魄跨出。
能為自己的國家、自己的人民低頭流汗服務,是人生最光榮的付出。我向馬總統、江院長深深鞠躬,感謝他們給了我「俯首甘為牛」的機會。雖然「在水泥地裏種花」備極艱辛,但仍是看得見許多青翠嫩苗從地底鑽出,迎向燦爛陽光。
我們處在一個被「不信任」緊緊籠罩的時代氛圍中。支撐著我逆風邁進的,是許許多多文化界、企業界、社區界的朋友。他們放下手邊的工作,為每月百場的各種政策諮詢奔走,為文化做超級志工。企業家在聽完我的理念陳述後,為文學、為電影、為藝術、為臺灣的文化外交,以捐款做為行動。社區工作者挽起袖子帶我走遍部落和城鄉的角落。
與我併肩工作的四百五十三個同仁,加上從臺灣頭到臺灣尾在社區、在博物館、在各種工地裡埋頭幹活、服務國民的總共是兩千位公務員。對所有勤勤懇懇、任怨任謗的公務員夥伴,我想垂眉低聲說:親愛的,你辛苦了。對所有過去兩年嚴厲批評的,我想說,謝謝你,畢竟批評也讓我們成長。但是對那深知實務艱難而從不吝嗇給我們一個溫暖的簡訊、幾句公開鼓舞的,我想說:感恩,請給我們公務員更大的鼓勵吧,他們會因而更有力量,為臺灣的進步更加努力,真的,因為善念吸引善念,陽光輻射陽光。
即使是人在香港的九年期間,我隔週必飛臺灣,「跋涉」到屏東鄉下探視母親。母親明年初將跨入九十歲,我決定以更多時間陪伴她走人生的「最後一里路」。
文化部的「第一里路」只有一次,母親的「最後一里路」,也只有一次,同屬人生中不可錯失的飲水思源報答時機。
接受任命之初衷已達,我滿懷感恩之深情,回到文人安靜的書桌。
龍 應 台
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一日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從「We are Family」到《共生之所》首屆中國信託新銳美術獎得獎公佈
迎向2020 當代館跨年大展「災難的靈視」 災難後,看見藝術的力量 動盪不安的年代,以藝術刻劃災難的毀滅與救贖
「中信新銳美術獎」 90後藝術家頭角崢嶸,逾400件創作參賽 跨媒材演繹「共生之所」
第21屆國家文藝獎得主名單出爐!莊普、王墨林各獲藝術類、戲劇類首獎;首見女性建築師王秋華榮獲建築類首獎
我的藝術行旅/石壁魅影
故宮聯手羅浮宮、泰特現代美術館等國際四大館,推出21世紀博物館特展
詮釋在地人文景緻-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呈現「島嶼對話-馬祖寫生交流作品展」
新竹講-城市美感的8堂課 系列二- 勾勒《新竹·城市美術館》
2019新加坡雙年展 臺灣3藝術家參展|全新藝術委託製作主打「亞洲」與「選擇的重要性」命題
C-LAB聲響藝術節今開幕─臺灣聲響實驗室落成,臺與龐畢度IRCAM簽署8年合作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博會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公布2020年精彩公眾藝術計劃 「藝術」與「新觀點」突破場地框架,延伸至台北各地
2019-12-05|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