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03|撰文者:王士源
「今年只是個引爆點」台北藝術大學老師黃建宏說,本屆雙年展台灣館爭議,突顯出北美館與本土藝術家的疏離。他解釋道,北美館與本土藝術家缺少溝通,常忽略台灣主體性。
今年雙年展徵件,黃建宏也有招集藝術家,提出策展案投件。雖然最後沒有獲得評審青睞,但他實際走進面談室中,體會雙年展台灣館的運作過程。
進到面談室中,評審的第一句話問他「你知不知道威尼斯展館中的限制條件是什麼?」第二句就說「所以這個提案並不可行。」但是黃建宏覺得納悶,一個策展人若要了解雙年展,最常使用的方法是,親身到現場看。但是到現場看,也無法知道詳細的場地限制。他很想問「如果展場限制條件是標準之一,那為何不能將資訊放在徵件辦法的附件中,供提案人參考?」
也有評審告訴黃建宏「台灣館不是一個做實驗的地方。」或是「這跟黃館長昨天的言論是相左。」他表示,評審甚至跟他說,現在國際上,已經不談他這個提案所關注的問題了。
黃建宏的親身經驗,揭出此次公開徵件辦法的含糊。他解釋道,評審如果一開始,就對台灣館的走向有定見,就應在徵件前公佈主題與方向,並且開個說明會。開一個說明會,清楚交代北美館想呈現的台灣館脈絡,策展人便不用自己苦心鑽研、猜想北美館心意,而能在正確的方向,做出多樣的策展提案來。
此外,假如北美館有心想改變雙展辦,應該讓研究組、典藏組協助雙展辦籌劃雙年展。黃建宏說,要讓研究組每兩年,對台灣做一份當代藝術的報告,並以此為基礎,討論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的定位。典藏組則可以深入調查台灣藝術家與國際藝術家的作品收藏網絡,制定合宜的展覽策略。
REFERENCE
快訊:雙年展辦公室怎麼辦?
快訊:台灣需要什麼樣的雙年展?
快訊:雙年展怎麼做 才能公有化?
張芳薇:不是小圈圈 是評審難栽培
黃建宏:徵件辦法含糊 埋爭議伏筆
陳浚豪:北美館必須重新評審
徐文瑞:脫離國家定位 是國際趨勢
黃海鳴:台灣館要走出國家定位
龍應台:要釐清定位 檢討機制中
北美館:討論四小時 將重組雙展辦
曹育維:工會自籌台灣館 拼主體性
陳建北:從行政程序 找出問題關鍵
湯皇珍:釐清好責任 才能打破僵局
廖新田:增加台灣人 別讓信任崩盤
熱門新聞
1
打造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4月25日正式開館,4月8日起試營運,三大展覽搶先看
川普祭出的「對等關稅」與「恢復美國歷史的真相與理智」將會對美國藝文產業帶來何種衝擊?
洪建全基金會三大計畫 點燃台北當代藝火 4月起接力推出委託、策畫鉅作——許哲瑜「災變論」、「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李奧森「Stereoblind」
國美館x龐畢度中心「無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盛大開幕 呈現聲音藝術史上指標性藝術家
史博館「大家的歷史 歷史的大家」系列特展,從水墨、雕塑、油畫、版畫呈現臺灣藝術的多元樣貌
2025《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市場總值按年下跌,較低價位市場持續蓬勃,交易數量仍增加
2025「堤頂之星2.0」年度邀請展《作為夥伴的我們》: 探索視覺藝術產業中的合作模式與互動機制
劉慧中的「失落秘境」
國立歷史博物館「李奇茂百年展」, 呈現藝術家多幅從未公開鉅作與最後遺作〈天馬〉
「亞洲獨立藝術空間歷史與檔案」國際論壇4月11日登場,國際策展人齊聚探討亞洲獨立藝術空間的發展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第60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袁廣鳴:日常戰爭」圓滿閉幕,同場加映宣布2026年代表臺灣參展藝術家
2024-11-25|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