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2|撰文者:邱家琳、王士源
人們對尼泊爾的印象,常是接壤喜馬拉雅山,坐擁美麗山河的國家;人民篤信印度教與佛教,城市總蒙上一層宗教的神秘色彩。
不過,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Katmandu)將扭轉對尼泊爾的既定印象,加德滿都除了傳統的印度教塔廟與佛寺林立外,街道與建築物牆面充斥著各種現代塗鴉與壁畫。
加德滿都的街頭藝術能蓬勃發展,主要是因為目前尼泊爾「破壞公物」或「隨意塗鴉」並不受法律約束。這雖然看起來像是「法律漏洞」,但也因此吸引大批尼泊爾國內外街頭藝術家入駐。
像是美國街頭藝術家Dass,塗鴉主題多以幾何圖案繪製動物,最知名的兩幅是小熊貓與大象。他繪製生活在加德滿都山區,被列入瀕臨絕種名單的小熊貓,以紅、橘、黃色的幾何圖案組成。
另一幅壁畫則是色彩豐富的大象,是與尼泊爾當地Shikshantar小學的學生合力完成。由於在加德滿都很難取得繪畫用品,像是腳手架和梯子,達斯只好將12英尺長的燈桿綁在一起,作為粉刷的工具。
而尼泊爾本土的街頭藝術,應該要追溯自11世紀的宗教壁畫,以及過去幾年尼泊爾在廢除君主立憲制,成為民主共和國後,政治人物競選造勢時聘請藝術家,彩繪於牆上的政治標語。
藝術實驗室 用藝術喚醒尼泊爾
「當我看到街上政治標語的塗鴉時,靈機一動,認為自己也可以做同樣的事情。但我是為了藝術而畫。」當地的街頭藝術家阿迪亞.阿亞爾(Aditya Aryal)在紐約時報受訪時說明。
在2012年,阿亞爾更與Katmandu University藝術學院的畢業生,共同創立一個藝術組織「藝術實驗室」(Artlab)。這個組織不僅激勵尼泊爾年輕藝術家投入街頭藝術行動,也透過公共藝術計畫,企圖喚醒民生凋蔽的尼泊爾,為國家帶來正面影響。
尼泊爾街頭藝術的主題,大多融合印度教與佛教元素,或揭露尼泊爾的政治危機與社會亂象。2008年,尼泊爾廢除君主立憲制,成為民主共和國家。人們原本以為國家民主了,生活就安定了,但沒想到卻因為政治權力的爭奪,反而使尼泊爾政治動盪,經濟癱瘓,人民生活窮困。
尼泊爾第二大城市勒利德布爾(Lalitpur)到首都加德滿都的主要幹道,長1.6公里。這趟路程原本毫生氣,電線桿與電線隨意交雜,間歇點綴著商店群落;現在則遍佈塗鴉,像是戴著耳機的佛陀人物、以藍綠色與芥黃色構成的喜馬拉雅山等創作約有20幅,全都是國際與當地街頭藝術家聯手改造城市的成果。
根據估計,每天約有1500名尼泊爾人移居到海外工作。藝術實驗室因此也在2013年開啟Prasad Project計畫,設計尼泊爾現代英雄肖像圖案,加以印成廣告與海報,來裝飾城市街道,希望加強年輕人對尼泊爾的認同感。
這些人物有發揚尼泊爾傳統音樂,享譽國際的歌手納拉揚戈帕爾(Narayan Gopal);第一個登上聖母峰的尼泊爾女性登山家帕桑‧拉穆(Pasang Lhamu Sherpa);被譽為尼泊爾慈母的社會工作者巴斯奈特(Pushpa Basnet),無私照護囚犯子女,更於2012年榮獲CNN英雄獎(CNN Heroes)。
REFERENCE
【Artnet】Nepal's Burgeoning Street Art
【The New York Times】Street Art Floods Nepal With Color
【My Modern Met】Origami-Style Street Art Brings Color to Nepal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臺灣早期重要的女性觀念攝影藝術家 侯淑姿辭世,享壽61歲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藝中求新,新中求藝」跨界引領品牌台灣!「希望、和平、愛」白鷺鷥文教基金會30週年虛實沉浸展演! 專訪董事長盧佳慧!
暫時停擺的卡塞爾文件展-以色列哈瑪斯戰爭為藝術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個展美術館金馬賓館5周年大展「感應未來」,重磅推出歐普藝術重要藝術家傑圖利奧.阿維亞尼(Getulio Alviani)多件經典之作
2023-12-07|撰文者: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