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3|撰文者:詔藝
此次安卓藝術所推出四位藝術家的聯展「遠離長夜」,是這幾個月所看過形式上相對前衛(avant-garde)的一檔好展覽。
〈安卓藝術中心〉是一家位於新生南路上,台大校總區附近著名〈紫藤廬〉餐廳旁邊的一家有特色的畫廊。場地雖然沒有很大,但看得出畫廊在空間上的安排頗為用心,且對於參觀者在該場域中觀賞作品的感受有相當不錯的細膩鋪陳。
此次展覽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石晉華的創作《擁抱計畫》,包括兩張攝影作品以及一錄像。據該畫廊官網上的說明,此創作與「測量」及「身體」緊密相關,透過身體的行為,探討藝術家和其所生存世界的對應關係。此組創作記錄2003至 2004年間,透過藝術家個人的擁抱行為探索台灣作為一個定位不明的國家,在外交上的孤立與特殊處境。
雖然論述牽扯到探討台灣的定位不明有些牽強,但作為一種有溫度的行動創作,此作品傳達出人類間的友誼有時確實可僅透過剎那間的身體接觸,而在無形的瞬間快速拉近了人與人間的距離。這種人性間特殊的交流,在無言情狀下竟可打破熟悉度間無形的藩籬,是一件很值得藝術家更深入討論的議題。
此外,中國藝術家宋冬的《水寫時間 北京》一作,可說是展覽中使人最有感覺的作品。本系列作品據畫廊資訊,是藝術家出自於對時間本質的思考。畫面中藝術家以毛筆沾清水,在北京胡同裡寫下創作當下的時、分、秒,藉此抓取時間的瞬間性,而不留痕跡的時間書寫。此系列作品中的構圖結構扎實精確但卻自然無造作之感,實屬當代攝影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而藝術家所選用的場景則令人特別佩服,一方面有著充滿空間感的景深,連續作品也發揮了一種動態的感覺,可和地上文字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消失的意識做一完美的對應。藝術家所選擇的時間也與該作品的光線色調自然相輔,行動雖位於北京胡同,但充分達到了攝影作品的當代概念感,且呈現出其應有的作用。
馬來西亞藝術家于一蘭 ( Yee I-Lann ),其作品長期以來具有文化與社會性情感。此次展出的作品,是藝術家自2012年起以「擁抱」行為攝影為主題的一系列創作,她透過影像後製除去相片中的細節,只留下擁抱中的雙臂。藝術家再將各雙臂相擁的圖像對應不同的英文字母,排列出感性的字句。作品使用了互補色的橙與藍,在初始的視覺感受其實並不好,因此需要花點時間適應並了解本作品的創作緣由後,始得漸漸理解並咀嚼藝術家所欲呈現的濃烈情感與思考性,是一件值得多次用心回味的好作品。
尹秀珍出生於北京,是最具國際知名度中國當代女性藝術家之一,常以獨特的觀察視角創作屬於細膩的生活體驗類型作品。她以獨特的敏感性創作出關注個人經歷和記憶的作品。她曾為第一屆藝術與設計大獎賽候選人,且曾於2009年成為第一位中國女性藝術家受邀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個展。此次所展出的作品是藝術家使用舊衣物的創作《書籍22號》,暗喻著衣物既是使用者的第二層皮膚,也承載著使用者的情感與故事。
她以收集而來的舊衣物包覆木塊,以一種簡單的創作方式形塑出一座兼含知識與感性的複雜雕塑載體。此種類型的創作雖然在西方當代展覽中並非少見,但尹秀珍將這些於第三世界所製造、用盡後的二手衣物,以相當濃重的情感來表現她所感知、具有內在敘事性的個人與部分社會中小人物的生活歷程,也使得起初不在意的觀者得以在本作品旁與此作品做內心間私密的對話。
〈安卓藝術中心〉的石晉華、宋冬、于一蘭(Yee I-Lann)與尹秀珍的四人聯展「遠離長夜」
展期:12月5日至12月31日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編輯部直擊!ONE ART Taipei 2025 本地畫廊與國際展商齊聚,激盪當代藝術新視域
2025 ART FUTURE藝術未來:跨地域與媒材界限,領航「超當代」藝術潮流
關於「新實驗」與藝術狀態的長期實踐,爍樂畫廊(gdm)歷經50周年進駐台北,首檔隆重呈現吳季璁個展《氰山映月》
第七屆「ONE ART Taipei 2025」圓滿落幕,家居購藏風潮興起,眾畫廊展銷售佳績!
「勇於傾聽與回應的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4/25正式開館,空間與展覽規劃先行釋出!
2025全球藝術展覽看些什麼?從大型個展、藝術祭到地方雙年展,推介十檔精選好展
2024年國際藝術拍賣市場回顧:總體市場成績下降,卻有更多買家進場?
框內到框外的自我博弈
丹麥國家美術館迎來規模最完整的米開朗基羅大展,透過尖端3D列印技術 呈現多件文藝復興大師的經典作品
亞洲指標性飯店型藝術博覽會,第七屆「ONE ART Taipei 2025 藝術台北」JR東日本大飯店隆重登場!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徵件「書畫/CROSS -集保結算所當代藝術賞: 2022年獲獎藝術家作品精選展」展現當代書畫藝術新風貌
2023-09-01|撰文者:臺灣美術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7535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策展「串門子——大溪街區找藝術」開展,百年街區老屋與藝術創作的對話,邀您以“串門子”的方式 探索大溪之美
2025-01-17|撰文者:財團法人大嵙崁文教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