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西洋藝術史

野獸主義(1905~1914)Fauvism

  • 【關鍵字】
    馬蒂斯、純色、原始主義

    【代表藝術家】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舞蹈》《生活的快樂》《红色的和谐》
    馬爾肯(Albert Marquet,1875-1947):《殖民地中士》
    德朗(Andre Derain,1880-1954):《橋景遠眺》
    盧奧(Georges Rouault,1871-1958):《老國王》《馬戲團小丑》

    【起源】
    在法國官辦的「秋季沙龍(SALON)」是相對於「春季沙龍」的學院派保守畫風而設立,專門給開放給前衛畫風的藝術家所展出的沙龍,而這些藝術家的作品通常被放置於一個空間中集體陳列。
    1905年的秋季沙龍,展出的藝術家有馬蒂斯(Henir Matisse)、德朗(Andre Derin)、盧奧(Georges Rouault)、馬爾肯(Albert Marquet)等。當時參觀的一位藝評家沃克賽勒(Vauxcelles)在踏入這個展覽空間時,看到被圍在這些作品中間的多納太羅(Donatello)銅像時(由雕刻家馬克爾所作的<小孩頭像>,因風格似文藝復興初期的雕刻家多納太羅),沃克賽勒說道:「看!野獸裡的多納太羅。」野獸這名詞因此被之後的人用來稱呼這群年輕的藝術家。

    另一個起因,是1930年在巴黎所舉辦的梵谷畫展,這個展覽影響之後的野獸派畫家甚鉅。梵谷的畫中強烈的情感流動與鮮豔明亮的顏色觸動了這群藝術家的內心,也引發日後野獸派對學院派的反動與對印象派中被壓抑情感的釋放。

    【風格】
    野獸派承自梵谷的色彩表現與高更的平圖,也受到塞尚的影響,認為畫面上的顏色是需要有結構性的。由於野獸派否定固有色,去除畫面不必要的繁雜細節,使線條與色彩更能生動地表現其魅力。由於受到塞尚的影響,認為外在事務都是由點、線、面而構成,野獸派則更誇張的使用純度較高的色彩,如:紅、青、綠、黃為主,色彩強烈且鮮豔,畫面常誇張的任意變型,並省略物件的陰影與重量感。

    以馬蒂斯為例,他喜歡用純色作畫,並且用奔放的筆觸表現出色彩的力量,著名的作品有《舞蹈》、《生活的快樂》、《柳柯爾.開著窗》等。馬蒂斯晚年迷上剪紙,僅用一把剪刀,畫面的色彩更具裝飾感與單純化。
    【後續】
    野獸派的出現,從1905年的「秋季沙龍」到1908年發展至巔峰,曾受過野獸派影響的藝術家雖然捨棄野獸派的表現手法,轉為各具自我風格的創作。其他後來的藝術家如杜菲、卡莫安、羅蘭珊等藝術家則接受到野獸派的影響。

    在20世紀初期的藝術史上,野獸派的出現為繪畫的革命開啟了先例。影響之後現代主義以表現情感為主的表現主義這一派,尤其是對德國表現主義的影響。

    【延伸閱讀】
    書:
    何政廣(2007)。歐美現代美術。台北:藝術家出版。
    何政廣(2004)。野獸派回歸寫實畫家─德朗。台北:藝術家出版。
    李松泰、曾淑正譯(1992)。野獸派。台北:遠流。(Marcel Giry)
    網路:
    LIFE生活網 二十世紀繪畫大革命―野獸派、立體派與超現實主義
    https://life.tw/?app=view&no=588836
    台灣大學網路教學-戲劇與多媒體藝術風格 野獸派
    http://vr.theatre.ntu.edu.tw/hlee/course/th6_520/sty_20c/painting/fauvism.htm
    野獸派(Fauvism)
    http://web2.ctsh.hcc.edu.tw/stu102/s10210422/public_html/r17.html
    野獸主義
    http://www.hyes.tyc.edu.tw/art2.htm

    【圖源】
    http://blog.artron.net/space-607702-do-album-picid-15358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