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義藝術Feminism Art
-
【關鍵字】
西蒙‧波娃、女權運動、反父權
【代表藝術家】
路易絲‧布爾茹瓦(Louise Bourgeois,1911-):《蜘蛛》《單元》
妮基‧聖法勒(Niki de Saint Phalle,1930-2002):《她》《娜娜》
茱蒂‧芝加哥(Judy Chicago,1939-):《晚宴》
【起源】
女性主義藝術是在二十世紀60年代以來,在西方藝術界出現的一個重要的藝術潮流,它反映了一些女性理論家和藝術家,要求改變既往的社會生活領域還有以男性為主導的文化現象,以重新認識女性自身和兩性與文化之間的關係。
女性主義的崛起反映在各個領域,除了在繪畫上有「陰性」(Feminity)特質的討論之外,在文學、哲學、社會學和女權運動方面,都有顯著的成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法國女作家西蒙波娃所寫的《第二性》和維吉妮亞‧吳爾芙的《自己的房間》。
由於六七零年代的女性主義運動所關注的,主要是意識形態和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因此這時的女權主義者所採取的事非暴力的方式,就是透過喚醒女性的自我意識和挖掘自身的潛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文化批判理論、文學創作與藝術作品成為這時其最主要的成就。
【風格】
對女性主義藝術家而言,挖掘並使人們正視女性的歷史與成就,是使女性主義理論與藝術獲得「合法化」的重要途徑。美國藝術家茱蒂‧芝加哥在1979年時完成《晚宴》這件大型裝置作品,它由排成等邊三角形的桌子組成,共有39個席次,並在餐巾上繡有39位歷史上知名的女性,而大理石材質的基座上則刻了999位女性的名字。這件作品被視為女性主義藝術的代表作,因為它以一種充滿尊嚴且平等的方式,表明了女性對自身文化的看法。此外,這件作品所用的材料是歷史上象徵「男性藝術」的大理石以及「女性藝術」的針織品,她試圖以此表明兩性之間應該具有的平等地位。
女性主義藝術家也常觸及「女性身體的重新認識」這個議題,因為這是兩性關係中一個極為敏感的話題,也是史上影響女性地位和身分的重要因素──女人的身體是女人的。美國藝術家佐伊‧李歐納(Zoe Leonard)在1992年的作品《無題》也涉及女性身體的問題,她在古典主義女性肖像的旁邊陳列了表現女性生殖器的圖片。她一針見血的指出,男性所宣稱的對女性的「審美」,本質上是建立在色情的基礎上。
除了關注女性的身體感受與文化意義之外,女性主義藝術家還對女性在男性化的社會中的身分、地位及遭遇等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而自稱「游擊隊女孩」(Guerrilla Girls)的女性主義群體,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也引起公眾的注意。這個團體由一群匿名的女性藝術家、女作家和電視製作人組成,她們意在關注女性藝術家在現實生活中的地位和遭遇為何。除了在公眾場合以頭戴大猩猩的面具和女性服裝出場,以諷刺猩猩(gorilla)與男性暴政之間的關係之外,亦重視重寫藝術史的工作,企圖將易被忽視或抹滅的女性藝術家們寫入藝術史的脈絡之中。
【後續】
透過這些女性主義藝術家,我們可以看見這些人之所以進行了大量對於女性主義的探索和討論,無非是因為她們意識到在既往由父權主導的社會中,女性受到以男性為中新的價值觀、倫理觀和文化觀左右,女性無論在生理還是心理層面都是依附在男性底下,而往往受到忽視。
女性主義者試圖打破這種男性思維一統天下的局面,去揭示長期以來被男性視點壓制、遮蔽或邊緣化的女性真實的觀點和感受,並希望獲得社會的廣泛認同。
【延伸閱讀】
書:
謝鴻均等譯(1998)。女性主義與藝術歷史I。台北:遠流。(Norma Broude著)
陳香君等譯(1998)。女性主義與藝術歷史II。台北:遠流。(Norma Broude著)
網路:
《女性主義觀點與藝術創作》
http://web.ntnu.edu.tw/~sstzeng/gender.art/critic.htm
《女性主義者的藝術理論與力量》
https://mummumzine.com/2017/03/14/mary-beth-edelson/
【圖源】
https://kknews.cc/culture/n5zn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