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0|撰文者:陳乃慈
抽象表現主義畫家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在80歲以後被診斷罹患阿茲海默症。不過,最近在《神經心理學》(Neuropsychology)期刊發表的研究指出,在病症確診以前,就能從他的畫作看出認知下降的問題。
英國利物浦大學心理學院博士佛賽斯(Alex Forsythe )分析2092幅畫作,包含德 · 庫寧、莫內(Claude Monet)、畢卡索(Pablo Picasso)、夏卡爾(Marc Chagall)、達利(Salvador Dalí)和布魯克斯(James Brooks)等7位藝術家的作品,希望從筆觸診斷神經病變的傾向。
佛賽斯使用「碎形分析」( fractal analysis) 的方式進行研究,「碎形」是一種複雜而微小的幾何形狀,可以在自然界裡被找到,例如雲、雪片和山脈的形狀等,假如仔細分析畫作,將發現筆觸能被拆解成微小的幾何圖案,而每位藝術家製造的幾何圖案幾乎像指紋般獨一無二。
佛賽斯追蹤畫家長期以來的作品,測量碎形的維度是否會隨年齡改變。莫內與夏卡爾都沒有罹患神經退化性疾病,筆觸的碎形維度會隨著時間增長。達利、莫瑞索(Norval Morrisseau)患有帕金森氏症,筆觸的碎形維度一開始增加,之後便下降了。
德.庫寧和布魯克斯被診斷患有阿茲海默症,佛賽斯發現,兩位藝術家40歲左右時,筆觸的碎形維度就隨著年紀呈現穩定下降的趨勢。在德.庫寧被醫生診斷罹患疾病以前,他的作品就顯示出大腦的病變,並長達40年之久。
這項研究結果引起科學界的好壞評價,因研究的藝術家數量有限,還不能應用在臨床診斷上。佛賽斯表示:「我不相信這能當作診斷的工具,但是它能促使人們思考研究癡呆的新方式。」
美國心理學家泰勒(Richard Taylor)是用碎形分析畫作的先驅,曾研究表現主義藝術家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作品。他認為佛賽斯的研究能應用在其他藝術家身上,甚至協助博物館分辨假畫。但是,最有幫助的還是在精神診斷領域。
泰勒表示:「對我而言,最具啟發性的訊息是,這些美麗的作品可能引發自精神病變。」他補充,當德.庫寧被診斷罹患阿茲海默症時,一些評論認為他應該停止作畫,但是他的畫作卻因此產生改變,變得更簡潔了。
REFERENCE
【The Guardian】Paintings reveal early signs of cognitive decline, claims study
【The Huffinton Post】Artists’ Brushstrokes Can Reveal Early Signs Of Brain Disorders, Study Finds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2025香港巴塞爾展會專題報導 :新生力量在數位化轉型與經濟趨緩交織下引領藝術市場新局
亞洲年度藝術盛事!編輯部直擊 2025 Art Basel HK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精選現場15件作品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正式揭牌,迎接「福爾摩沙時代」的百年藝術風華
編輯直擊香港藝術月:專題首發報導- Art Central 2025 VIP預展現場十大精選作品
2025台北雙年展公布展覽主題「地平線上的低吟」,邀請54位藝術家以及33件全新創作 探究「思慕」的多重意義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得獎名單揭曉— 以藝術作為對「真實」的探問,展露具時代觀點的創作
餘物與殘響─寫《拾人牙穢—王若冰×陳賽華灌駐地成果展》( 2024年度絕對放送「李俊賢Hornsun獎」)
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城市中的駭客路徑──談顏珮珊的「此路有通」(2024年度絕對放送「放送特別獎」)
橫山書法藝術館「當下・朱振南書藝展」 新闢當下墨境 探尋傳統底蘊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徵件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2025-03-31|撰文者: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