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進:評黃志偉《精.彩》(2022絕對放送「放送佳作獎」獲獎文章)
2023-03-28|撰文者:張碩尹 / 絕對藝力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繞進:評黃志偉《精.彩》
也許是台南炎熱的天氣,也許是入口處的《大紅吉祥圖》色彩極度鮮明,讓筆者踏入空間內感受到輕微的暈眩,乍時間也分不清是視覺上的暈眩亦或是水分攝取不足導致;但畫中一顆顆的圓球型態色塊卻規整秩序的排列於畫布之中,一如貢布里希於其《秩序感》一書中所陳述,展現出了一種「預先匹配」的邏輯,但當靠近一看卻發覺圓形色塊中充滿了各式豐滿的色彩,這種「匹配錯誤」瞬間將注意力拉回暈眩也一掃而空,看來展覽將會是真的「精.彩」。
民俗作為「抽象化;抽象畫」
關注黃志偉過往的創作脈絡,可以發現其創作時常會以一種線性寫實的描繪作為起頭,再逐步轉向繪畫性的抽象表現,如歸國初期的肉花花系列,起初是以可被辨識的寫實手法描繪魚肉,轉折至節錄魚肉紋理的類抽象表現;回到近期以民俗作為創作主軸的金光藝術,可以發現其繪畫並非針對單一元素做出細膩的刻畫,反而是抓住母題後以更繪畫性的抽象手法來表現,我認為作品《精蔥彩n。1紅八仙》一作中,他靈活運用相異的兩色描繪出輪廓,畫中人物的數量及物件直覺地讓觀者可以辨識出描繪的對象「八仙」,但模糊的視覺效果卻展現出活躍的運動感,這樣的繪畫手法,作為一種交互疊合,通過將部分細節的抽象化,象徵神祇及常民的距離,疊合出民俗祭儀中兩者看似緊密相連,但實質上兩者之間的分界仍舊存在,抽象畫中表現出抽象化的人神交互關係,它是現實卻同時也是超現實。
「精‧彩──黃志偉個展」展覽現場照。圖/絕對藝力提供
透過色彩定義地方
如果將民俗置入白盒子空間是否能呈現其崮中滋味呢還是會產生斷裂?在《精.彩》一展中,自入口的《大紅吉祥圖》開始一路進入到展場深處的《惚》,逐件作品中無一步洋溢著象徵熱鬧喜氣的多樣色彩,在《精光彩系列組畫》中雖然畫作尺寸較小,但懸掛的位置及大小卻也讓觀眾可以輕易地看清整幅作品,畫中將色彩揉合後溫潤呈現,色彩雖然強烈但經過黃志偉的修飾,觀眾並不會感受到任何的突兀,而代表王爺令牌的各種色彩也於其中清晰可見,這就是他急欲傳達給觀者的東港地方色,因此,展場無需透過任何裝置的佈設,便能令觀眾彷彿置身於東港迎王平安祭的環境中,也在無意識中進入《精.彩》的領域。
「精‧彩──黃志偉個展」作品《精彩n°3》作品局部。圖/絕對藝力提供
在這裡沒有斷裂,反而是一種柔性的引導,將觀眾從件件作品中的民俗元素逐步接合,看著《惚》一圖中的暈染的色彩,瞬間明白,沒有清晰的分界、沒有絕對的相異,即便他代表的是神性的光輝,所混合的仍舊像是我們熟悉的地方,不同文化間的相容就像色彩,不明顯而緩慢地相互流動,讓東港所具備的特色發出聲響,就像Tim Cresswell在《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一書中提到:「地方在人類生活中是基本且無可避免的,這種特性使得地方成為非常重要的政治對象。」[1]迎王平安祭作為東港社會建構的必要慶典,三年一度的活動吸引的大量人潮,藉此我們得以看見「東港」這個地方經由社會的建構產生影響力。
拼貼、重組、認同
綜觀台灣本土歷史發展脈絡,追溯過去鄭氏、清領期間渡海來台的羅漢腳,民俗作為社會大眾精神的依歸,扮演著共同體的角色植於渡海來台的拓荒者心中;同樣的,離鄉背井於外地求學多年,黃志偉歸鄉後的創作並未呈現出強烈的西方元素,反而在其創作中見到栽於故鄉東港的種子破繭而出,從早期的魚肉系列便可以嗅到一絲源自東港的獨特氣味,將民俗文化的內容轉化為符號使之與當代藝術交疊。
在作品《精彩n。4》中,看似平面且複雜的色塊堆疊錯置,當我們從中心區域向外擴散觀看,會發現不同色塊可以組成許多不同的物件,例如右下方倒臥著似於剪黏、交趾陶的偶,又或是在左下方近似紅磚砌的屋簷,充滿各式代表臺灣民俗文化建構的元素,通過隨意的擺置、拼貼,散置的色塊有些成為了自然植栽的景觀,有些仍舊不脫人造加工物件的痕跡,你說,這與台灣是否有些相似,順應著歷史脈絡,文化的發展總是不斷地被介入,主體的美學的認同與探尋儼然是一個難以解決的議題;但在黃志偉的創作中卻清晰可見,畫出自己認同的地方,介入自己認同的文化,從東港的黑鮪魚到現在的民俗慶典,無一不是深植於他心中的自我認同,作品中你找不到分毫對主體性的遲疑,你只會看到他經過收集做出拼貼、重組來展現他對於主體的認同,雖然未臻完滿,但在其作品中看不見任何一絲遲疑。
「精‧彩──黃志偉個展」展覽現場照。圖/絕對藝力提供
失神癲的恍動神光
踏入位於後方的展區可以看見《恍動神光n。1》及《恍動神光n。3》等幾幅系列作品,畫面的構成分為兩個部分,首先是前方聚集熱絡的人群,尤其在《恍動神光n。1》中更可以感受到激群眾昂的情緒;而後方則是對於建築物的描繪,可以通過建築物的組成細節辨識出那是廟宇,因此經由兩個部分相互整合後,讓我們理解畫作的主題是描繪廟宇的遶境活動。雖然我們通過圖像組成分析出作品描繪的主題為何,但仍舊無法理解為什麼在畫面中的任一部分都帶有一種暈眩狀態下的晃動感,如此的狀態就讓我想起保羅.維希留在其《消失的美學》一書中提到的一種集體現象「失神癲」,在文中他是這麼解釋的「失神癲因此可被定義為集體現象,就如對應於夢境的反常睡眠觀念一樣,失神癲在意識層面上添加了一種反常警醒狀態。總之,我們的意識生活被認為缺少夢便不可想像,其缺少了快速警醒同樣不可想像。」[2]但,這是在我尚未聆聽黃志偉自述的狀態下所獲的感受,在他的自述中說道:「 那是在扛轎的過程中當神轎停下來時,當要再走的時候扛轎的人會有一個很特別的動作,就是會搖動一下神轎,告訴神明說要出發了,這叫做“震動靈氣”傳達一個訊息,這也是一個敬禮的概念。」這不禁讓我回想兩者之間的關係,扛轎的人難道不是存在於同一個共同體之中嗎?那麼這樣的狀態不就也能被歸屬於集體現象,一種在暫停後必須重新警醒的象徵信息,置身於扛轎的狀態之中,究竟是從夢境中回歸現實,還是從現實中踏入夢境,我們無從得知,唯一可以確認的是對歸屬於此系統中的人而言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甚至我們無法想像在共同體中沒有這些是否能夠繼續運行。
結語
《精.彩》「是色彩的精神,也是精神的色彩」綜觀黃志偉的創作脈絡,發展至他自稱的金光藝術時期,似乎找不到更適切的註解了,通過他的創作可以讓我們清楚認識到,當決定起身追尋歸屬臺灣的主體美學時,沒有畫出劃出地方,那便無法擁有扎實的立足點作為表述的後盾,從「贊境」到「精.彩」,他不僅在前方帶領我們進入東港,現在還讓我們得以「繞進」於他所開闢的美學疆域。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藝術與科技交融下的策展實踐:探討兒童藝術教育與博物館機構的未來可能性——高美館30週年國際論壇紀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久住繪里香:2024絕對空間藝術進駐藝術家駐村成果開幕暨座談
2024-10-16|撰文者:絕對空間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905
黛安・謝里:2024絕對空間藝術進駐藝術家駐村成果開幕暨座談
2024-08-19|撰文者:絕對空間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213
顏思海:2024絕對空間藝術進駐藝術家駐村成果分享
2024-07-28|撰文者:絕對空間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723
夢河號啟航!陳昇、蕭言中、黃志偉聯展本(8)日登場 高美館力推台灣設計展城市平行展 連假邀請大眾乘坐輕軌共賞
2022-10-08|撰文者:高雄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418
歌手陳昇、藝術家黃志偉、漫畫家蕭言中描繪男人的夢之河 台灣設計展城市平行展《夢河》10/8高美館登場
2022-09-28|撰文者:高雄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834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196